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我国银行和股市融资方式对经济影响的计量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21 21:26

  本文关键词:我国银行和股市融资方式对经济影响的计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鉴于目前金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我国的金融结构又存在着诸多矛盾的局面,本文对我国的两大融资主体——银行和股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具体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目的在于论证银行和股市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金融结构的选择方向:究竟是以市场为基础还是以银行为基础?本文根据实证分析所揭示的金融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在理论方面,本文以内生增长模型—AK模型为基础,阐述了金融是通过三条途径影响经济增长的:即通过影响储蓄率、储蓄—投资转化率和资本的社会边际生产率来影响经济的增长。并且阐述了金融结构选择问题上存在的四种不同观点,即银行主体观、市场主体观、金融功能观和法律金融观,进一步明确了银行和股市在促进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不同机制和各自具有的优势缺陷。并对我国金融结构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采用了大量分析指标,采用协整理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银行和股市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银行和股市对我国经济增长都表现出积极作用,股市的作用虽然显著但较弱;得到的第二个结论是我国经济增长更依赖于金融规模的扩大,而不是金融结构的优化;第三个结论是银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货币化扩张,股市抑制这一过程的作用尚不明显,说明我国是典型的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本文更深入地对银行和股市影响经济增长的具体途径进行了实证分析。以AK模型为理论基础,对由银行和股市构成的金融因素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三个要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出的结论揭示了我国金融结构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并对我国金融结构未来选择问题上阐明了观点。
【关键词】: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以市场为主导 以银行为主导 协整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24;F832.51;F1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1 引言9-18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及选题意义9-10
  • 1.2 金融结构、金融系统、金融发展的涵义的阐述10-11
  • 1.3 研究文献综述11-14
  • 1.3.1 国外研究文献回顾11-13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4 文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4-15
  • 1.5 本文的结构及创新15-18
  • 1.5.1 本文的结构15-16
  • 1.5.2 本文的创新之处16-18
  • 2 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18-27
  • 2.1 金融系统推动经济发展的机理18-20
  • 2.2 以市场为主体与以银行为主体——孰优孰劣?20-23
  • 2.2.1 银行主体观(Bank—oriented View)20-21
  • 2.2.2 市场主体观(Market—oriented View)21-22
  • 2.2.3 金融服务观(Financial Service View)22
  • 2.2.4 法律金融观点(Legal-oriented View)22-23
  • 2.3 我国金融结构的现状23-27
  • 3 银行和股市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计量分析27-40
  • 3.1 模型指标和方法的选择27-32
  • 3.1.1 数据和变量的选取27-28
  • 3.1.2 计量方法28-32
  • 3.2 实证分析结果32-38
  • 3.2.1 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32-34
  • 3.2.2 银行和股市融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计量分析34-36
  • 3.2.3 金融规模和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36-37
  • 3.2.4 银行和股市发展对我国货币扩张系数的影响37-38
  • 3.3 结论分析38-40
  • 4 银行和股市影响经济增长具体途径的计量分析40-54
  • 4.1 A、θ、s影响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40-46
  • 4.1.1 变量和数据的选取40-41
  • 4.1.2 实证分析结果41-45
  • 4.1.3 结论分析45-46
  • 4.2 股市和银行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计量分析46-54
  • 4.2.1 股市和银行影响资本的社会边际生产率A的计量分析46-49
  • 4.2.2 银行和股市影响储蓄—投资转化率θ的计量分析49-51
  • 4.2.3 银行和股市影响储蓄率s的计量分析51-54
  • 5 优化我国金融结构的具体措施54-60
  • 5.1 我国金融的经济功能取向54-55
  • 5.2 完善我国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55-58
  • 5.2.1 提高资本的社会边际生产力对经济的作用55-57
  • 5.2.2 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对经济的作用57
  • 5.2.3 提高储蓄率对经济的作用57-58
  • 5.3 金融系统中的法制建设58-59
  • 5.4 文章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59-60
  • 后记60-61
  • 参考文献61-64
  • 详细摘要64-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勋立;;我国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效应及对策研究[J];华章;2011年13期

2 周爱农;;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基于面板协整研究[J];经济数学;2011年02期

3 英英;高昌林;;基于中美比较的KIBS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5期

4 叶宁华;;山西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年09期

5 齐高放;;基于VAR模型的我国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梁滢;;基于VAR模型的我国加工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11年06期

7 王良举;王永培;李逢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吗?——来自CO_2排放量的国际数据验证[J];软科学;2011年08期

8 于雪霞;;低碳时代经济增长与资源约束[J];资源与产业;2011年04期

9 郑佳宁;;我国加工贸易对经济影响浅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7期

10 吴玉霞;;我国居民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述评[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婵娟;;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量化分析[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3 莫文;彭运石;;主观幸福感和经济增长[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姜焰生;;现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烨 李克;保持经济增长 消费“马车”仍需提速[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钟欣;经济增长有所放缓是件好事[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记者 张小梅 张骅;解决经济增长有效支撑是关键[N];中国企业报;2005年

4 记者 孙秀霞;我省经济增长保持良好态势[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昌鸿;美经济增长步伐放慢[N];证券时报;2005年

6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孙立坚;经济增长放慢如何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陈小方;澳大利亚力保经济增长[N];光明日报;2008年

8 本报评论员;迅速行动起来 力保经济增长[N];宁波日报;2008年

9 见习记者 郭锦辉;消费引擎“护航”经济增长[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巴曙松;推进转型,寻找经济增长新空间[N];文汇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翔江;中国金融结构研究与区域差异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2 殷剑峰;金融系统的功能、结构和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周鹏;金融结构、金融发展与开放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李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喻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8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张宝贵;教育科学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马利奇;甘肃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丰强;中国金融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8年

3 刘菲;中国金融结构变化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秦学敏;我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梁芳;我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张丽丽;四川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肖明珠;广东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彭美红;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张迅;中国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10 唐颖;内蒙古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银行和股市融资方式对经济影响的计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84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8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