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植被退化阶段土壤和植物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本文关键词: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植被退化阶段土壤和植物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但频繁的火灾和过度的采伐导致该区出现了严重的植被退化。为了解植被退化对土壤和植物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值的影响,本研究在大兴安岭干旱阳坡选择处于不同退化阶段的蒙古栎林、灌丛、灌草丛和草丛,对其土壤和植物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值、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土壤养分浓度随着植被退化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在植被退化过程中,土壤全C浓度变化趋势为灌丛蒙古栎林灌草丛草丛;土壤全N、全P、有效P、全K和速效K浓度为蒙古栎林灌丛灌草丛草丛;土壤铵态N和硝态N浓度为蒙古栎林灌丛草丛灌草丛。在植被退化过程中,土壤C:N比值逐渐升高,蒙古栎林的土壤C:N比值显著低于灌丛、灌草丛、草丛(P0.05);0-10cm土壤C:P比值逐渐升高,而10~20cm土壤C:P比值先下降后升高,草丛的土壤C:P比值显著高于灌草丛、灌丛(P0.05);土壤N:P比值先下降后升高,草丛的土壤N:P比值显著高于灌草丛、灌丛(P0.05) 2、植被退化对植物群落的叶片C、N、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值具有明显的影响。在植被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的叶片C浓度变化趋势为灌丛蒙古栎林灌草丛草丛,平均值范围为439.42~464.71g/kg; N、P浓度随着植被退化逐渐降低,平均值范围分别为16.25~21.66g/kg、1.22~2.99. g/kg;C:N、C:P、N:P比值随着植被退化逐渐升高,平均值范围分别为21.27~27.14、155.52~368.15、7.35~13.61。植物群落的叶片N、P浓度分别与0-10cm土壤全N、全P浓度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与10~20cm土壤全N、全P浓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植物N、P浓度受0-10cm土壤全N、全P浓度的影响较大。 3、在所列的9个共有物种中,蒙古栎林和灌丛群落中所有共有物种的叶片N:P比值小于14;在灌草丛群落中叶片N:P比值小于14的共有物种有8个,在14~16之间的共有物种有1个;在草丛群落中叶片N:P比值小于14的共有物种有7个,大于16的共有物种有2个。根据以往对N:P临界值的确定,可以认为该区不同植被退化阶段群落的植物生长主要受N素的限制。 4、土壤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值对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影响,而物种多样性对植物群落水平的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值具有一定的影响。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与上壤的速效养分浓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与全量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值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与植物群落水平的C、N、P浓度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与C:N、C:P、N:P比值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
【关键词】:大兴安岭 生态化学计量学 植被退化 物种多样性 土壤养分 植物养分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718.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4
- 1.1 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8-11
- 1.1.1 生态化学计量学国外研究进展9
- 1.1.2 生态化学计量学国内研究进展9-10
- 1.1.3 植被退化与生态化学计量学关系研究进展10-11
- 1.2 植被退化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11-12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4
- 2 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14-19
- 2.1 研究地区概况14-15
- 2.1.1 研究地区自然条件14
- 2.1.2 研究群落概况14-15
- 2.2 研究方法15-19
- 2.2.1 样地设置与植被调查15-16
- 2.2.2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16
- 2.2.3 植物样品采集与测定16-17
- 2.2.4 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17-19
- 3 不同植被退化阶段土壤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值19-27
- 3.1 结果与分析19-24
- 3.1.1 不同植被退化阶段土壤容重、含水率和pH值19-20
- 3.1.2 不同植被退化阶段土壤C、N、P、K浓度20-22
- 3.1.3 不同植被退化阶段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值22-23
- 3.1.4 土壤C、N、P化学计量比与影响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23-24
- 3.2 讨论24-25
- 3.3 本章小结25-27
- 4 不同植被退化阶段植物C、N、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值27-33
- 4.1 结果与分析27-31
- 4.1.1 不同植被退化阶段植物群落的叶片C、N、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值27-28
- 4.1.2 不同植被退化阶段群落的共有物种叶片C、N、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值28-30
- 4.1.3 植物N、P浓度与土壤N、P浓度的相关性分析30-31
- 4.2 讨论31
- 4.3 本章小结31-33
- 5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化学计量比相关分析33-41
- 5.1 结果与分析33-38
- 5.1.1 不同植被退化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33
- 5.1.2 不同植被退化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33-35
- 5.1.3 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分析35-37
- 5.1.4 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群落叶片C、N、P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分析37-38
- 5.2 讨论38-39
- 5.3 本章小结39-41
- 结论41-43
- 参考文献43-4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9-50
- 致谢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文轩;吴漪;汤璐瑛;陈雅涵;李利平;贺金生;方精云;;北京及周边地区植物叶的碳氮磷元素计量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杨惠敏;王冬梅;;草-环境系统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11年02期
3 孙明学;贾炜玮;吴瑶;;大兴安岭北部地区林火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4 田丽;王孝安;郭华;朱志红;;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优势种幼苗与其种群径级结构的演替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12期
5 吴婧舒;周广柱;周金峰;;平榛抗旱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6 袁金凤;胡仁勇;慎佳泓;张磊;张晓宇;于明坚;;4种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比较研究[J];植物研究;2011年01期
7 武玉栓,尉斌,克岩,栾皓;浅谈干旱阳坡造林树种的选择[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3年01期
8 温阳;曹建军;刘宗顺;刘秀荣;宝金山;付贵生;庞晓燕;刘佳楠;;大兴安岭南段山地造林立地类型划分[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8年03期
9 沈秋根;;浅谈干旱阳坡造林[J];内蒙古林业;1982年03期
10 王艳梅;刘震;马天晓;翟明普;;平榛居群结构与遗传多样性的初步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炜丽;重庆四面山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植被退化阶段土壤和植物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5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8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