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计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7 16:04

  本文关键词: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计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循环经济的定量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研究近年国内外循环经济理论及研究现状入手,建立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归纳出评价长三角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五个主要方面,并就其中两个重点方面进一步展开计量实证研究。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针对这五个方面,提出推动长三角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 全文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循环经济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重点从循环经济定量分析角度,分析了国内外循环经济的探索进程和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循环经济及其相关理论。对循环经济的概念、原则、基本特征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第三部分:长三角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实证研究。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生态效率理论为基础,建立长三角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反映长三角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14个指标,利用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和我国其它区域7个城市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做对比分析,得出评价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的五个公共因子:节能减排因子、科技环保投入产出因子、资源利用效率因子、生产生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因子、废弃物资源化水平因子,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五个主要方面。然后,对因子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找出了各类城市在这五个方面的优、劣势。由于节能减排因子和科技环保投入产出因子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影响显著。因此,论文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对长三角地区节能减排和科技环保投入产出两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展开计量实证研究。 第四部分:长三角地区污染减排及能源消耗变化的计量实证研究。借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长三角地区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单位GDP能耗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以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和能源消耗为环境和资源参数的回归方程具有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但是并不完全相符。需要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制定严厉的环境政策,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的“拐点”的到来。 第五部分:长三角地区科技环保投入产出水平的计量实证研究。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模型计量分析。首先测算了长三角地区1990年至2005年的TFP值,并把结果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科技要素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偏低,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资本要素投入来支撑的。通过借鉴迈克尔·波特基于要素的竞争比较优势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指出长三角目前处于从“投资推动阶段”向“创新推动阶段”过渡,处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的过程中。然后,本文对江、浙、沪三省市的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长三角区域内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发展不均衡,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三角地区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六部分: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这五个主要方面,主要从加强循环经济立法,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实施区域环境联合整治,提高区域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提出长三角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 循环经济评价 计量分析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127;F20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8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9-11
  • 一 研究背景9-10
  • 二 选题意义10-11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第三节 研究内容15-18
  • 一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5-16
  • 二 论文创新点及不足16-18
  • 第二章 基本理论18-25
  • 第一节 循环经济理论18-20
  • 一 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18
  • 二 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18-19
  • 三 我国发展循环境经济的特殊性19-20
  • 第二节 生态效率理论20-22
  • 一 生态效率的概念20
  • 二 生态效率的内涵与指标20-22
  • 第三节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22-23
  • 第四节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23-25
  • 一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23
  • 二 新古典增长理论23-24
  • 三 新经济增长理论24-25
  • 第三章 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25-38
  • 第一节 指标体系的建立25-27
  • 一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25
  • 二 总体思路25-26
  • 三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26-27
  •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27-38
  • 一 数据采集27-30
  • 二 因子分析30-35
  • 三 聚类分析35-37
  • 四 结论37-38
  • 第四章 长三角地区污染排放及能源消耗变化的实证研究38-47
  • 第一节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38-39
  • 第二节 实证研究39-45
  • 一 数据来源39
  • 二 数据处理39-40
  • 三 模型参数估计40-43
  • 四 结果分析43-45
  • 第三节 结论45-47
  • 第五章 长三角地区科技环保投入产出状况的实证研究47-57
  • 第一节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与测算47-49
  • 一 科技环保投入因子和全要素生产率47-48
  • 二 长三角地区TFP 的测算48-49
  • 第二节 模型的建立49-51
  • 一 数据的选取49
  • 二 方程的回归49-51
  • 第三节 结果分析51-53
  • 第四节 TFP的国际比较和长三角地区内部差异分析53-56
  • 一 TFP的国际比较及长三角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阶段分析53-55
  • 二 江、浙、沪TFP 值的比较分析55-56
  • 第五节 结论56-57
  • 第六章 推动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57-63
  • 第一节 加强循环经济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实施力度57-58
  • 一 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安排57-58
  • 二 加强行政立法,,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58
  • 第二节 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实施区域环境治理一体化战略58-59
  • 一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58
  • 二 开展长江三角洲环境与生态规划工作,对环境资源问题实行联合治理58-59
  • 第三节 提升区域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59-60
  • 一 提升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区域59-60
  • 二 选择适当的产业发展路径,同时避免区域内产业趋同60
  • 第四节 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提高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60-61
  • 一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60-61
  • 二 强化技术创新有利于增强循环经济建设的能力61
  • 三 积极推进环保产业技术进步61
  • 第五节 增强公众循环经济意识,提倡绿色消费,提高公众参与水平61-63
  • 一 行政机关要对公众进行绿色消费教育61-62
  • 二 借助金融支持,拓宽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途径62-63
  • 第七章 结语63-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72
  • 附表72-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晓峗;杨正勇;;长江三角洲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状况[J];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立超;中国循环农业发展评价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秀丽;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计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9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429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d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