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07:13

  本文关键词: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世界各国或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以及要素流动壁垒限制逐步弱化,制造业集聚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国或地区不断涌现。制造集聚带来的技术溢出和规模经济效应,提升了企业和地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动力。作为新时期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制造业集聚着实带来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制约和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而且制造业集聚引发的环境恶化问题开始受到广大民众以及专家学者们的反思。特别是近年来,“三废”污染和雾霾污染的不断曝光,以及“垃圾村”、“癌症村”等耸从听闻的搜索词句的出现,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市民对环境污染的关注。于是,如何谋求区域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间的平衡,成为我国地方政府乃至学者们亟待解决的难点。为此,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深入解析制造业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路径与作用机制,有利于准确掌握制造业集聚与响环境污染的内在规律。另外,基于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实证检验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空间影响效应,并探寻制造业集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对于地方政府科学合理地制造区域产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作用。本文首先对制造业集聚的内涵、度量方法以及相关理论基础进行回顾;其次,从时间与空间两个视角分析我国制造业集聚和环境污染的现状特征;再次,从知识溢出、劳动力共享、中间品共享以及基础设施共享四个方面归纳制造业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路径,并通过拓展Cicone和Hall(1996)的产出密度模型来解析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接着,利用Moran’s I指数、Moran散点图以及LISA集聚图分析环境污染的空间自相关性,并构建传统经典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实证检验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空间影响效应;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制造业集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东部和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水平总体上呈现出下降态势,中部地区制造业集聚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第二,东部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依然是我国制造业的核心集聚地,中部地区的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以及西部地区的成渝城市群也是制造业集聚的重要区域;第三,东部沿海的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是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中部地区的山西、河南、安徽以及西部地区的新疆、四川、广西、内蒙古等地也是重污染地区;第四,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工业污染排放均在地理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依赖性,而且工业污染排放的高集聚地主要位于我国京津冀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等地;第五,制造业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主要路径有知识溢出、劳动力共享、中间品共享以及基础设施共享;第六,制造业集聚与工业污染排放之间呈现出倒“U”型趋势且拐点处于1.04~1.05之间。即在发展初期,集聚区内制造业企业规模不足而导致对工业污染排放的缓解作用不明显。随着制造业企业规模的上升,集聚对环境污染的抑制效应逐步明显,并对污染减排产生了实质性作用,而且这种抑制效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以及重庆等地区。
【关键词】:制造业 产业集聚 规模经济 环境污染 空间面板滞后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322;F42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2
  • 1.1.1 选题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2-16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2-14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4-15
  • 1.2.3 文献述评15-16
  •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16-17
  • 1.3.1 研究思路16-17
  • 1.3.2 结构安排17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7-19
  • 1.4.1 研究方法17-18
  • 1.4.2 创新之处18-19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19-29
  • 2.1 相关概念界定19-20
  • 2.1.1 制造业集聚19
  • 2.1.2 集聚经济19-20
  • 2.1.3 集聚外部性20
  • 2.2 产业集聚的度量方法介绍20-23
  • 2.2.1 区位熵21
  • 2.2.2 空间基尼系数21-22
  • 2.2.3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22
  • 2.2.4 Ellison-Glaeser指数22-23
  • 2.3 产业集聚的理论基础23-29
  • 2.3.1 产业集聚的形成模式23-24
  • 2.3.2 产业集聚的发展阶段及特征24-25
  • 2.3.3 产业集聚与环境规制标准25-26
  • 2.3.4 产业集聚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26-29
  • 第三章 我国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29-39
  • 3.1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特征29-30
  • 3.2 我国制造业集聚现状及变化趋势30-34
  • 3.2.1 方法选择与数据来源说明30-31
  • 3.2.2 我国制造业集聚的时间变化趋势31-33
  • 3.2.3 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变化特征33-34
  • 3.3 我国环境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34-39
  • 3.3.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说明34-35
  • 3.3.2 我国环境污染的时间变化趋势35-37
  • 3.3.3 我国环境污染的空间变化特征37-39
  • 第四章 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研究39-46
  • 4.1 制造业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路径解析39-42
  • 4.1.1 知识溢出39-40
  • 4.1.2 劳动力共享40-41
  • 4.1.3 中间品共享41
  • 4.1.4 基础设施共享41-42
  • 4.2 制造业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模型解析42-46
  • 4.2.1 模型基本假设42-43
  • 4.2.2 模型构建43
  • 4.2.3 模型推导43-44
  • 4.2.4 模型结论44-46
  • 第五章 我国制造业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空间计量分析46-56
  • 5.1 模型设定、指标说明及数据来源46-48
  • 5.1.1 计量模型设定46-47
  • 5.1.2 指标说明及数据来源47-48
  • 5.2 环境污染的空间自相关检验48-50
  • 5.2.1 全域空间自相关检验48-49
  • 5.2.2 局域空间自相关检验49-50
  • 5.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50-53
  • 5.3.1 回归结果分析50-52
  • 5.3.2 稳健性检验52-53
  • 5.4 实证研究结论53-56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56-60
  • 6.1 结论56-57
  • 6.2 政策建议57-60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66
  • 附录A(主要成果)66-68
  • 附录B(研究数据)68-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仁发;;产业集聚能否改善中国环境污染[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2期

2 接玉芹;;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现状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5年01期

3 张可;汪东芳;;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6期

4 李顺毅;王双进;;产业集聚对我国工业污染排放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4年08期

5 范剑勇;冯猛;李方文;;产业集聚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世界经济;2014年05期

6 刘满凤;谢晗进;;中国省域经济集聚性与污染集聚性趋同研究[J];经济地理;2014年04期

7 刘习平;宋德勇;;城市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3年03期

8 孙久文;郭琪;;新形势下的制造业空间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贺灿飞;潘峰华;;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成因与趋势[J];南方经济;2011年06期

10 吴三忙;李善同;;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1980-2008[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4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454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7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