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沙山单叶蔓荆不同器官碳氮磷化学计量格局研究
本文关键词:鄱阳湖沙山单叶蔓荆不同器官碳氮磷化学计量格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植物作为生产者,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可或缺。植物养分元素含量及在各个器官间的分配既受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制约,同时也受植物自身结构特点和生长节律的影响,是环境和物种系统发育共同作用的结果。碳(C)、氮(N)、磷(P)是3种基本的生命元素,研究植物C、N、P化学计量格局与驱动因子,有助于理解植物对特定生境的适应策略,以及对未来环境变化的响应。鄱阳湖湖滨沙山作为南方土壤沙化的典型分布区,是由松散沙粒组成的岗岭和丘群,究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系统退化现象。本研究于2014年7月,在鄱阳湖都昌县多宝乡沙山,沿沙化梯度自湖滨至沙山边缘,设置八个采样点,采集沙山优势植物种单叶蔓荆样品,通过对其不同器官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析,探讨单叶蔓荆不同器官养分元素分配格局与化学计量关系,以及对沙化程度的响应;明确不同器官之间的C、N、P含量与化学计量比关联。为进一步揭示单叶蔓荆的沙地适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相关结果如下:(1)单叶蔓荆各器官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06.60~508.54mg·g-1、3.29~38.00mg·g-1和0.62~1.74 mg·g-1,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410.24±13.14mg·g-1、16.95±3.45mg·g-1和1.20±0.26mg·g-1,单叶蔓荆C:N比在10.57~121.90之间波动,C:P比变化范围是168.91~1802.82,N:P比波动范围为3.86~73.26。单叶蔓荆各器官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相关性大多数不显著(P0.05),其中相关性显著的器官以负相关为主。(2)单叶蔓荆花具有最大的P含量,N:P比为所有器官中最大,而C:P、C:N值最小,各器官N、P含量花叶细根匍匐茎枝条。C:N比匍匐茎枝条细根叶花,C:P枝条匍匐茎叶细根花,N:P比差异不明显。(3)单叶蔓荆比叶面积变化范围为81.6~206.3 cm2·g-1,种内差异显著(P0.05)。单位质量的叶C、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6.0~23.2 mg·g-1、0.82~2.20mg·g-1,种内差异不显著。比叶面积与叶片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叶片P含量无显著相关性。比叶面积对沙化梯度响应敏感,随沙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叶片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对沙化程度的变化不敏感,保持了相对稳定性。依据叶片N:P判断,单叶蔓荆在沙山生境中更多地受P的限制。(4)单叶蔓荆不同器官C、N、P及化学计量比的关系中,枝条与匍匐茎关系最密切,其次为花与枝条、匍匐茎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N和C:N比的相关性。(5)单叶蔓荆各器官C、N、P含量随沙化强度的变化规律不明显,沙化程度对其C、N含量及C:P比影响较为显著,而不同器官是影响单叶蔓荆的化学计量比的主导因子。沙化程度和各器官的交互作用亦极为显著的影响着单叶蔓荆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
【关键词】:鄱阳湖 沙山 化学计量学 单叶蔓荆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94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0-12
- 1.2.1 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相关研究进展10-11
- 1.2.2 单叶蔓荆相关研究11-12
- 1.3 本研究主要内容、研究目标及创新之处12-14
- 1.3.1 研究内容12-13
- 1.3.2 研究目标13
- 1.3.3 本研究创新之处13-14
-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14-19
- 2.1 研究区域概况14-15
- 2.1.1 地理位置14
- 2.1.2 气候条件14
- 2.1.3 植被分布14-15
- 2.2 样品采集15-16
- 2.3 研究方法16-17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17-18
- 2.5 技术路线18-19
- 3 单叶蔓荆不同器官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19-34
- 3.1 花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19-22
- 3.1.1 花C、N、P含量19
- 3.1.2 花C、N、P化学计量比19-21
- 3.1.3 讨论21-22
- 3.2 叶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22-26
- 3.2.1 叶面积与比叶面积22
- 3.2.2 叶C、N、P含量22-23
- 3.2.2.1 基于叶面积的C、N、P含量22-23
- 3.2.2.2 基于叶质量的C、N、P含量23
- 3.2.3 叶C、N、P化学计量比23-24
- 3.2.4 讨论24-26
- 3.3 枝条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26-29
- 3.3.1 枝条C、N、P含量26
- 3.3.2 枝条C、N、P化学计量比26-27
- 3.3.3 讨论27-29
- 3.4 匍匐茎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29-31
- 3.4.1 匍匐茎C、N、P含量29
- 3.4.2 匍匐茎C、N、P计量比29-30
- 3.4.3 讨论30-31
- 3.5 细根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31-34
- 3.5.1 细根C、N、P含量31
- 3.5.2 细根C、N、P计量比31-32
- 3.5.3 讨论32-34
- 4 不同器官C、N、P分配及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关系34-41
- 4.1 不同器官C、N、P及化学计量比的分配格局34-35
- 4.2 不同器官C、N、P及化学计量比的关系35-36
- 4.3 沙化程度对C、N、P化学计量关系的影响36-38
- 4.4 讨论38-41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41-43
- 5.1 主要结论41
- 5.2 研究展望41-43
- 参考文献43-50
- 致谢50-51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前程;郭冠男;朱慧文;田甜;关洪斌;;海水胁迫下单叶蔓荆生理生化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2 何兴东;厚田地区单叶蔓荆的群落学特征与适应沙地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2年04期
3 乔勇进,张敦论,郗金标;单叶蔓荆生物生理特性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1年02期
4 张萍;刘林德;柏新富;朱建军;;不同光强下单叶蔓荆的光合蒸腾与离子累积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2年11期
5 关洪斌;王晓兰;杨岚;;盐生植物单叶蔓荆对盐碱地的修复效应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年11期
6 乔勇进,张敦论;沿海沙质海岸的固沙植物——单叶蔓荆[J];植物杂志;2002年01期
7 陈体强;朱金荣;吴锦忠;余德亿;;单叶蔓荆子化学成分研究初报[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年05期
8 董淑炎;;单叶蔓荆茎尖组织培养[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6年01期
9 辛海量;胡园;张巧艳;郑汉臣;秦路平;;国产单叶蔓荆种内变异的数量分类学研究[J];广西植物;2011年02期
10 董淑炎;黄玉中;;耐盐碱植物单叶蔓荆子[J];植物杂志;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曹晓晓;王奎玲;刘庆超;刘庆华;;单叶蔓荆繁殖方式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2 吴锦忠;陈体强;;福建产单叶蔓荆子化学成分检测分析初报[A];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秦路平;;单叶蔓荆化学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的关系[A];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谭玉琴;詹寿发;陈晔;樊有赋;;鄱阳湖道地药材单叶蔓荆根际真菌多样性的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摘要[C];2014年
5 甘金莲;张红芳;陈晔;彭琴;樊有赋;;单叶蔓荆产黄酮的内生真菌筛选及其产黄酮能力初步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摘要[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沈夏淦;单叶蔓荆[N];中国花卉报;2004年
2 浙江省舟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陈斌;治沙地被新选择 单叶蔓荆[N];中国花卉报;2010年
3 陈斌;单叶蔓荆[N];中国花卉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玲玲;鄱阳湖沙山单叶蔓荆不同器官碳氮磷化学计量格局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鄱阳湖沙山单叶蔓荆不同器官碳氮磷化学计量格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495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