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下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00:03
本文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下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同时其被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所引入。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有17项具体准则中应用了公允价值,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日渐趋同。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各准则机构加紧了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同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也逐渐受到各方认可并成为未来会计计量发展的主流趋势。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对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重要课题。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当前的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为决策者提供更加相关的会计信息,从而有助于其进行决策。而“估计性”是公允价值的一大特性,这也是它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尤其我国市场中大量非活跃市场的存在,使得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中会较多的使用到第三层次的不可观察值,公允价值的真实性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企业很可能应用它进行盈余管理。我国对公司上市是有严格限制的,一旦上市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即在该企业股票名前加ST或*ST。如果企业又不能尽快“摘帽”,那么就会有退市的风险,这是上市公司不愿看到的。上市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之后会想方设法尽快“摘帽”,而我国大部分企业并不是通过改善自己的主营业务来“摘帽”的,更多的是靠过度盈余管理达到“摘帽”的目的。被实施风险警示的企业操作盈余的方法有很多,通过政府补助、关联方交易、资产出售等方法来进行盈余管理。而公允价值的引用,为ST、*ST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空间。本文以ST企业和*ST企业为切入点,研究我国公允价值应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这对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能够更好的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规范ST、*ST企业的行为,保护报表使用者的利益,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以往研究进行总结归纳,通过对公允价值定义、发展历程和其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是具有历史必然性。其次对ST企业和*ST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了分析。然后阐释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投资性房地产业务和债务重组业务中的应用,以及对企业在这两种业务中如何应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作了分析。并通过列举*ST冠福和ST海龙,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摘帽”成功的案例,具体分析了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应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以及摘帽成功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股价变动情况,来阐释ST、*ST企业应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情况。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政策建议,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关键词】:公允价值 盈余管理 ST企业 *ST企业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3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导论8-12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目标和意义9-10
- 1.3 研究方法10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10-11
- 1.5 创新点11-12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12-16
- 2.1 公允价值和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现状12-13
- 2.2 公允价值和盈余管理相关关系研究现状13-14
- 2.3 ST和*ST企业盈余管理研究现状14-15
- 2.4 文献评述15-16
- 3 公允价值和盈余管理相关理论16-34
- 3.1 公允价值相关理论16-25
- 3.1.1 公允价值的定义16-19
- 3.1.2 公允价值发展历程19-23
- 3.1.3 公允价值优缺点分析23-25
- 3.2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25-27
- 3.2.1 盈余管理的定义25
- 3.2.2 ST和*ST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25-27
- 3.3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及对盈余管理的影响27-34
- 3.3.1 投资性房地产业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和盈余管理分析28-30
- 3.3.2 债务重组业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和盈余管理分析30-34
- 4 ST和*ST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34-44
- 4.1 *ST冠福在投资性房地产业务中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34-39
- 4.2 ST海龙在债务重组业务中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39-44
- 5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局限性44-50
- 5.1 研究结论44
- 5.2 政策建议44-49
- 5.2.1 ST和*ST企业应注重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44-45
- 5.2.2 设计合理的高管薪酬制度45-46
- 5.2.3 加强对于风险警示的管理46
- 5.2.4 规范公允价值计量46-47
- 5.2.5 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47
- 5.2.6 改善经济环境,建立自由交易且公平竞争的交易市场47-49
- 5.2.7 政府应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49
- 5.3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49-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琼;;非经常性损益政策研究的文献综述[J];商场现代化;2010年29期
2 江丽娜;;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基于ST板块[J];特区经济;2015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诚;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汪琼;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监管有效性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3 申长青;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王辉;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相关性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刘二东;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肖冰;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掏空与支持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7 钟银敏;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与股价相关性的实验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陈瑾;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对非经常性损益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杨雪莲;资产减值准则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10 方芙蓉;政府监管制度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下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495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