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本文关键词: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摘要】:森林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等人为活动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的侵害,并已经威胁到了支撑经济发展的生态系统的平衡能力。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等进行了宏观方面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分类、价值评价方法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各学者的研究成果及观点的综述,引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路线,即从微观经济主体角度出发,以公允价值为线索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会计确认与计量进行研究。 本文研究的主体内容包括六方面。首先,对本文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进行了剖析,在理论研究层面,从产权理论、价值论、系统论、会计目标及会计计量理论、利益相关这理论、替代原理等方面论述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进行会计确认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其次,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在微观企业范围内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模式进行了研究。会计确认主要是解决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存在的必要性及存在条件的分析和论证,计量模式主要是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内容、价值类型及技术路径进行分析论证;三是在前文基础上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系统进行了设计,并进一步设计了可以进行计量和核算的会计计量指标体系;四是对计量方法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针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特点,结合前文的基础理论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静态价值计量方法和动态价值计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运用投资组合理论与传统收益法结合进行静态价值计量和运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动态价值计量的模型;五是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信息如何披露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会计科目、会计报告的设计;最后,为了验证本文研究观点及方法选择的合理性,本文根据黑龙江省2010年森林资源调查情况,选择迎春林业局2010年以及历次调查数据,对迎春林业局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静态价值和动态价值进行了计量,同时对其计量结果进行了披露。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选择的计量方法是可行的,充分论证了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纳入微观企业进行确认与计量并披露会计信息,对披露林业企业森林资源价值真实状况、提高林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及满足利益相关者决策需要均是必要的。
【关键词】:森林生物多样性 公允价值 计量 披露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718.5;F2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7
- 1 绪论17-30
- 1.1 研究背景17-18
- 1.2 研究目的18
- 1.3 研究意义18-20
- 1.3.1 理论意义19
- 1.3.2 实践意义19-20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20-28
- 1.4.1 生物多样性定义的研究现状20-21
- 1.4.2 生物多样性价值分类研究现状21-22
- 1.4.3 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现状22-25
- 1.4.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及其公允价值研究现状25-26
- 1.4.5 文献综述评析26-28
-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28-30
- 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研究的理论基础30-48
- 2.1 相关概念讨论及界定30-34
- 2.1.1 资源、资产与资本30-32
- 2.1.2 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本的界定32
- 2.1.3 生态资产与生态资本32
- 2.1.4 森林生物资产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32-34
- 2.2 公允价值的讨论34-36
- 2.2.1 公允价值的定义34-35
- 2.2.2 公允价值的特征35-36
- 2.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确认的基础理论36-39
- 2.3.1 产权理论36-37
- 2.3.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确认的依据37-39
- 2.3.3 产权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关系39
- 2.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存在的理论基础39-43
- 2.4.1 价值理论40-41
- 2.4.2 利益相关理论41-42
- 2.4.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存在依据42-43
- 2.5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计量属性选择的基础理论43-46
- 2.5.1 会计目标理论之决策有用观43-45
- 2.5.2 会计计量理论45-46
- 2.6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计量方法选择的基础理论46-47
- 2.6.1 系统论之整体价值观46
- 2.6.2 替代理论46-47
- 2.7 本章小结47-48
- 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会计确认48-59
- 3.1 林业企业森林生物资产的核算现状48-50
- 3.2 基于资源转化为资产角度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确认50-52
- 3.2.1 资源转化为资产的条件51
- 3.2.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转化为资产的条件51-52
- 3.3 基于会计准则角度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确认52-54
- 3.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定义及特征54-56
- 3.4.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定义54
- 3.4.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特征54-55
- 3.4.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影响因素55-56
- 3.5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分类56-58
- 3.6 本章小结58-59
- 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会计计量59-68
- 4.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计量对象界定59-60
- 4.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计量属性选择60-62
- 4.2.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计量属性内涵60-61
- 4.2.2 国际国内生物资产准则关于计量属性比较61
- 4.2.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选择依据61-62
- 4.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计量内容分析62-64
- 4.3.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实物计量62-64
- 4.3.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货币计量64
- 4.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类型划分64-65
- 4.4.1 森林生物多样性传统价值类型64-65
- 4.4.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类型重划65
- 4.5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技术路径选择65-67
- 4.5.1 市场路径66
- 4.5.2 重置成本路径66
- 4.5.3 预期收益路径66-67
- 4.6 本章小结67-68
- 5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指标的设计68-79
- 5.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指标及指标系统含义68
- 5.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指标设计指导思想68-70
- 5.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系统构建70-71
- 5.4 可计量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指标设计71-75
- 5.4.1 设计假设71-73
- 5.4.2 设计原则73-74
- 5.4.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可计量指标设计方法74-75
- 5.5 指标描述75-78
- 5.5.1 林木资产价值75
- 5.5.2 林副产品价值75-76
- 5.5.3 森林生物多样性商誉资产价值76-77
- 5.5.4 森林景观价值77
- 5.5.5 森林生物多样性无形资产价值77-78
- 5.6 本章小结78-79
- 6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静态价值计量方法79-95
- 6.1 市场法79-82
- 6.1.1 市场法原理及应用的必要性分析79-80
- 6.1.2 市场法的应用及比较80-82
- 6.2 收益法82-83
- 6.2.1 收益法原理及应用的必要性82
- 6.2.2 收益法各项指标的确定82-83
- 6.3 重置成本法83
- 6.4 计量方法的选择与评述83-85
- 6.5 投资组合理论的应用85-94
- 6.5.1 投资组合理论在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计量中应用的必要性86-87
- 6.5.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组合特征分析87-91
- 6.5.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整体价值计量模型建立91-94
- 6.6 本章小结94-95
- 7 基于灰色模型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动态价值计量95-104
- 7.1 森林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分析95-96
- 7.1.1 空间动态变化95-96
- 7.1.2 时间动态变化96
- 7.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动态变化机理96-98
- 7.2.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增值机理96-97
- 7.2.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减值机理97
- 7.2.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分解机理97
- 7.2.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分配机理97-98
- 7.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动态价值计量方法选择98-100
- 7.3.1 灰色预测模型含义99
- 7.3.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灰色预测的必要性分析99-100
- 7.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100-101
- 7.5 灰色模型的检验101-102
- 7.6 灰色预测模型解决的主要问题102-103
- 7.7 本章小结103-104
- 8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会计信息披露设计104-114
- 8.1 林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04-106
- 8.1.1 披露形式存在的问题104-106
- 8.1.2 披露内容存在的问题106
- 8.2 设计总体思路106-107
- 8.2.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核算的内容设计思路106-107
- 8.2.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形式设计思路107
- 8.3 会计核算基本假设107-108
- 8.4 会计科目设计108-109
- 8.4.1 “生物资产”总分类科目的整合与扩展108
- 8.4.2 增设相关总分类科目108-109
- 8.5 会计报告设计109-112
- 8.5.1 财务报告模式设计109-110
- 8.5.2 会计报表设计110-112
- 8.6 会计报表附注设计112-113
- 8.6.1 括号注释内容设计112
- 8.6.2 会计报表底注内容设计112-113
- 8.7 本章小结113-114
- 9 迎春林业局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计量实证研究114-135
- 9.1 研究地区概况114-117
- 9.1.1 地理区位概况114
- 9.1.2 生物多样性概况114-117
- 9.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静态价值计量117-127
- 9.2.1 有形资产价值计量117-122
- 9.2.2 无形资产价值计量122-125
- 9.2.3 森林生物多样性整体资产价值及商誉价值计量125-127
- 9.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动态价值计量127-129
- 9.4 迎春林业局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在会计报告中的披露129-134
- 9.4.1 报表披露129-132
- 9.4.2 报表附注披露132-133
- 9.4.3 迎春林业局森林生物多样性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启示及建议133-134
- 9.5 本章小结134-135
- 结论135-137
- 参考文献137-14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43-144
- 致谢144-1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金凤;王玉宽;;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2 李金良,郑小贤,王昕;东北过伐林区林业局级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刘梅娟,石道金,温作民;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10期
4 刘梅娟;卢秋桢;尹润富;;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的设计[J];财会月刊;2006年03期
5 吴火和;石德金;余建辉;;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评估角度及其分类的理论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曹辉;陈平留;;森林旅游业投资利率确定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王海明;;边际效用论之我见[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巩建华;系统论视野中的经济学价值概念解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9 马宇超;陈暮紫;陈浩;王博;陈敏;杨晓光;;大规模同质不良资产组合回收率定价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王立先;;林木资产会计核算中的难点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梅娟;森林自然资本公允价值计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73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573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