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均衡理论的成都市房地产市场供求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非均衡理论的成都市房地产市场供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成都市房地产市场 供求分析 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 非均衡度 宏观调控
【摘要】:2010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涵盖住房市场、土地市场、金融信贷市场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目的是抑制过多的投资和投机性购房,防止房价过快上涨,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从年初的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和“国11条”颁布,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拉开序幕,房地产市场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市场机制的主体——供求机制为切入点,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和市场调研信息对成都市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情况展开研究。 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规律、周期波动、宏观调控等问题,我国学者从一般均衡理论角度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一般均衡理论假定社会中所有商品、生产要素的供给量、需求量、价格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以边际效用价值为基础,从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出发,考察了所有商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问题。该理论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假设前提,认为只要市场是完善的,价格具有充分弹性,市场就会自动出清,自行实现供求均衡。 然而,社会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往往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因此,非均衡理论提出了更为接近经济现实的假设条件:1、广义均衡;2、价格刚性;3、数量调整和双重决策;4、收入约束;5、非均衡价格交换。非均衡理论指出,均衡只是市场经济一种理想状态,非均衡才是一种常态。但是,非均衡意味着经济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降低,所以政府应该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与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联合起来,将市场的非均衡程度降到最低以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房地产业作为成都三大主体投资力量之一,在成都市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分析历年成都市房地产市场的市场交易数据发现,市场供求并不是均衡的,而是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程度的供求失衡现象。房地产市场大多数时候不能出清,总是存在着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价格具有粘性,不能有效地调节市场需求量和供给量向均衡状态转变。显然,在一般均衡理论框架下,不能对此做出经济学意义上的解释。所以,本文采用成熟的非均衡理论对成都市房地产市场的供求情况进行研究。 目前在房地产市场研究领域,基于非均衡理论的定性研究文献比较多,深入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统计资料和市场调查数据对1991-2010年间的成都市住宅市场以及1995年至今的写字楼、商业用房市场分别做了非均衡分析。建立了住宅市场的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其中有效需求方程选择房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农业人口所占比重作为解释变量,有效供给方程选取住宅开发投资额、房价作为解释变量,宏观市场聚合方程采用了双曲线型聚合方程。通过非均衡度这一指标并结合历史数据分析了住宅市场不同阶段的供求失衡情况和原因。在房地产市场结构中,写字楼、商业营业用房、其他用房大约占了1/3的市场份额。开发商对于写字楼、商业用房的经营模式较为灵活,可以出售、持有(只租不售)或者租售并举,还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售转租或租转售。目前持有型物业占写字楼、商业用房的平均比例大约为10%。鉴于写字楼、商业用房的特殊性,而且局限于统计资料的不完整,对这两类房地产市场不再进行非均衡模型的估计,仅根据能搜集到的市场数据从开发投资情况、供销比、空置面积等指标入手,分析其供求是否均衡。 文章最后综合运用非均衡理论和前面定量分析的结果,针对住宅市场和写字楼、商业用房市场在非均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别提出了宏观调控建议。期望能为政府、房产开发企业、消费者等参与主体更深入理解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从而为他们的市场交易行为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成都市房地产市场 供求分析 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 非均衡度 宏观调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93.3;F224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5
- 1.1 研究背景11-15
- 1.1.1 非均衡理论的提出和发展11-13
- 1.1.2 成都市房地产市场的非均衡现象13-15
- 1.2 选题的现实意义15-17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7-21
- 1.3.1 国外研究概况17-18
- 1.3.2 国内研究概况18-21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21-22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22-23
- 1.6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23-25
- 2. 非均衡理论及模型概述25-35
- 2.1 非均衡理论概述25-27
- 2.1.1 非均衡理论的含义和基本假设25-27
- 2.1.2 非均衡的实现过程27
- 2.2 非均衡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27-30
- 2.2.1 概念需求(供给)和有效需求(供给)28
- 2.2.2 价格信号和价格调整28-29
- 2.2.3 数量信号和数量调整29-30
- 2.3 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30-35
- 2.3.1 基本模型:最小原则模型30-31
- 2.3.2 市场聚合条件下的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31-35
- 3. 房地产市场供求理论简介35-42
- 3.1 房地产市场的特点及分类35-38
- 3.1.1 房地产市场的特点35-37
- 3.1.2 房地产市场的分类37-38
- 3.2 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及特点38-42
- 3.2.1 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及特点38-40
- 3.2.2 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及特点40-42
- 4. 成都市房地产市场非均衡运行实证分析42-76
- 4.1 成都市房地产市场总体发展情况42-47
- 4.1.1 成都市房地产市场发展背景42-44
- 4.1.2 成都市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结构分析44-47
- 4.2 成都市住宅市场的供求分析47-68
- 4.2.1 影响住宅市场有效供求的因素48-51
- 4.2.2 住宅市场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51-60
- 4.2.3 住宅市场非均衡模型的经济意义解释和分析60-63
- 4.2.4 住宅市场非均衡度实证分析63-68
- 4.3 成都市写字楼、商业用房市场的供求分析68-76
- 4.3.1 写字楼市场供求分析70-73
- 4.3.2 商业用房市场供求分析73-76
- 5. 研究结论及启示76-85
- 5.1 主要研究结论76-78
- 5.2 住宅市场的宏观调控建议78-82
- 5.3 写字楼和商业用房市场的宏观调控建议82-85
- 参考文献85-89
- 附录89-96
- 致谢96-97
- 科研成果目录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卫东;试论非均衡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2 杜江;;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非均衡与商品房价格因素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董哈微;;福建房地产市场供求模型实证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陈浮 ,彭补拙;中国房地产业非均衡发展研究[J];中国房地产;1997年09期
5 伍虹;贺卫;;对上海市住房市场的实证非均衡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11期
6 陈世发;论房价刚性的成因和条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7 虞晓芬;基于居民住宅负担能力的房价合理性评价研究——以浙江杭州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年11期
8 陈欣宏;;我国房价收入比计算方法的缺陷及其改进研究[J];价格月刊;2006年10期
9 卞志村;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的非均衡分析及其完善[J];华南金融研究;1998年04期
10 黄钟苏;中国房产市场的非均衡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199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韬;成都市住宅需求预测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2 苗万青;非均衡市场条件下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3 吕正辉;我国住房市场非均衡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84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584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