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7 15:08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化 经济增长 协整 格兰杰因果检验 脉冲响应 方差分解


【摘要】:为探讨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文章依据1978~2004年的时序数据,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结果发现,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对城市化产生较大的正向冲击效应,而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度不大;城市化水平受人均GDP影响的效应逐步增强,受自身影响的效应不断减弱,而人均GDP受自身波动影响的效应不断上升,受城市化水平影响的强度逐步下降。对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深入认识,有利于各级政府在推动城市化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采取合理对策,避免走入误区。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关键词】城市化 经济增长 协整 格兰杰因果检验 脉冲响应 方差分解
【分类号】:F299.2;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本国和全球发展都将产生深刻影响,2001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主斯蒂格列茨把“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从经济角度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滢;;基于VAR模型的我国加工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11年06期

2 焦明瑞;;基于VAR模型的河南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黄晓娟;;收入差距对投资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考试周刊;2011年50期

4 冯丽;白桦;;陕西省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VAR模型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罗含笑;;中国经济增长与教育支出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6期

6 戴子刚;腾红琴;;我国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J];天府新论;2011年05期

7 胡洪胜;魏传华;贾旭杰;;内蒙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统计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杨乐;;BOXCOX模型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5期

9 吴延兵;李莉;;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基于时间序列的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4期

10 严健标;李强;;基于ARIMA模型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预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伟;严长清;吴群;李永乐;;开发区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江苏省面板数据的估计与测算[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朱勇;李春林;屈驳韵;;河北省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的关系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陈锐;王俭;;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异性研究:1995~2004年[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曲博;;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贵州省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宝贵;;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与教育投入的数学模型解析[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9 朱莲琴;;浙江省外贸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米传民;刘思峰;江可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数技经所 樊明太;CGE模型的前沿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陈波,

本文编号:635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635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9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