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城市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空间耦合关系的计量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5 16:06

  本文关键词:城市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空间耦合关系的计量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金融集聚 要素流动 空间自相关性 耦合模型 协调发展模型


【摘要】:金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要素流动对其集聚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基于此背景,本文从以下六个部分来研究城市金融集聚系统与要素流动系统的空间耦合关系,,并在其基础上将全国分为四大区域对比测度其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第一章主要介绍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的研究背景和现状;第二章介绍本文涉及的主要概念和模型理论;第三章构建了中国核心城市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系统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赋权和功效函数方法,将112个核心城市分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四大区域,从实证角度对其2009年~2012年金融集聚和要素流动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金融集聚系统和要素流动系统进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核心城市金融集聚系统和要素流动系统都呈现出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第四章给出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系统空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计算模型和实证结果,再对其实证结果进行区域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核心城市的耦合现状和协调发展现状都明显优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第五章在分析核心城市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耦合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促进四大区域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第六章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本文研究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金融集聚 要素流动 空间自相关性 耦合模型 协调发展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24;F832;F29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引言7-13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与依据7-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8-11
  • 1.2.1 基于金融地理学的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研究现状8-10
  • 1.2.2 空间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1-12
  • 1.4 技术路线图12-13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3-21
  • 2.1 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概念解析13-14
  • 2.2 空间自相关性理论14-16
  • 2.3 主成分分析法16-17
  • 2.4 空间耦合概念17-21
  • 2.4.1 耦合度模型18-19
  • 2.4.2 耦合协调度模型19-21
  • 第3章 城市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综合评价分析21-37
  • 3.1 研究区域概况21-22
  •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22
  • 3.3 城市金融集聚程度的空间差异测度22-30
  • 3.3.1 城市金融集聚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2-23
  • 3.3.2 城市金融集聚水平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23-25
  • 3.3.3 评价指标功效值的确定25-26
  • 3.3.4 综合评价模型及空间差异分析26-28
  • 3.3.5 城市金融集聚系统空间相关性检验28
  • 3.3.6 城市金融集聚系统 Moran 指数散点图28-30
  • 3.4 城市要素流动系统的空间差异测度30-33
  • 3.4.1 城市要素流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0
  • 3.4.2 城市要素流动系统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30-31
  • 3.4.3 评价指标功效值的确定31
  • 3.4.4 城市要素流动综合评价模型及空间差异分析31-32
  • 3.4.5 城市要素流动系统空间相关性检验32
  • 3.4.6 城市要素流动系统 Moran 指数散点图32-33
  • 3.5 城市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系统的矛盾统一性33-37
  • 第4章 城市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空间耦合关系分析37-45
  • 4.1 城市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耦合度情况空间差异研究37-38
  • 4.1.1 耦合阶段等级划分标准37
  • 4.1.2 城市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的耦合现状分析37-38
  • 4.2 城市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协调发展情况空间差异研究38-41
  • 4.2.1 城市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的协调发展等级划分38-40
  • 4.2.2 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的协调发展类型分类体系40-41
  • 4.2.3 城市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协调发展类型41
  • 4.3 城市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耦合关系现状评析41-45
  • 第5章 城市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耦合协调发展对策45-48
  • 5.1 城市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耦合研究结果分析45
  • 5.2 城市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45-48
  • 第6章 结论与不足48-50
  • 6.1 结论48-49
  • 6.2 不足49-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表53-58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新明;;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产业网络耦合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2 冯德连,葛文静;国际金融中心成长机制新说:轮式模型[J];财贸研究;2004年01期

3 王琦;陈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的耦合度分析[J];地理科学;2008年02期

4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5 张凤超,王亚范;关于区域金融成长的理性探讨[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6 金雪军,田霖;我国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的态势:1978-2003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08期

7 李钊;王舒健;;金融聚集理论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聚类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02期

8 王仁祥,石丹;区域金融中心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模糊综合评判[J];统计与决策;2005年17期

9 张馨之;何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分析:1990~2004[J];软科学;2006年04期

10 何宜庆;翁异静;;鄱阳湖地区城市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J];资源科学;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679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679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9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