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02:25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应用研究
【摘要】:公允价值一直是会计领域的热点问题,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分别在2006和2011年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制定了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我国财政部在借鉴IFRS13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于2012年5月起草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X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经过将近一年半的意见征求,财政部于2014年1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规范了公允价值的定义、计量和披露,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准则并未提及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运用原则和应用前提;未分类解释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也未明确其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未通过案例说明准则如何应用于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中。本文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及相关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公允价值的三种估值技术进行了对比,从定义、运用原则、应用前提、侧重信息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区分,便于企业能够更好地应用估值技术。通过案例重点探讨了准则在非金融资产方面的应用,细化了其最佳用途的类型,并提出如果非金融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应以市场法对其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如果可以产生持续现金流量,则应以收益法计量;如果以上二者皆不满足,则应以成本法计量。通过案例探讨了准则在负债方面的应用,细化了负债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提出如果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且未被其他方作为资产持有,则应以现金流量折现法对其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探讨了准则在权益工具方面的应用,提出权益工具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则应当判断权益工具是否为近期购买。如果为近期购买且未发生重大影响事件,则应以近期交易价格确认;如果非近期购买或发生重大影响事件,则应按发行人所处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当的估值技术对其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本文还提出了准则的应用建议,如明确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指导框架,扩大准则的应用范围,完善估值程序等。
【关键词】:公允价值 估值技术 公允价值层次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0
- 1.2.1 研究目的10
- 1.2.2 研究意义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4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13-15
- 1.4.1 研究主要内容13
-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13-15
- 2 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历程15-23
- 2.1 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历程15-17
- 2.1.1 金融危机前的发展15-17
- 2.1.2 金融危机后的调整17
- 2.2 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会计的演进历程17-19
- 2.2.1 开始阶段17-18
- 2.2.2 研究阶段18
- 2.2.3 成果阶段18-19
- 2.3 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历史回顾19-21
- 2.3.1 始引入阶段19
- 2.3.2 全面回避阶段19-20
- 2.3.3 谨慎运用阶段20-21
- 2.4 本章小结21-23
- 3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整体框架分析23-33
- 3.1 公允价值的定义23-25
- 3.1.1 公允价值即脱手价格23
- 3.1.2 市场参与者的识别23
- 3.1.3 有序交易的判断23-24
- 3.1.4 相关市场的确定24-25
- 3.2 公允价值的计量框架25-30
- 3.2.1 相关资产或负债25-26
- 3.2.2 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26-27
- 3.2.3 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27-28
- 3.2.4 估值技术的输入值28-29
- 3.2.5 公允价值层次的划分29-30
- 3.3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披露要求30-32
- 3.3.1 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分组30-31
- 3.3.2 持续和非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同披露要求31-32
- 3.4 本章小结32-33
- 4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在非金融资产方面的应用33-43
- 4.1 应符合最佳用途假定33-35
- 4.1.1 当前用途为最佳用途33-34
- 4.1.2 当前用途非最佳用途34-35
- 4.1.3 从市场参与者角度判断最佳用途35
- 4.2 确定非金融资产的估值前提35-37
- 4.2.1 估值前提的分类35-36
- 4.2.2 估值前提对公允价值的影响36-37
- 4.3 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37-42
- 4.3.1 存在活跃交易市场时37-39
- 4.3.2 持续带来现金流量时39-41
- 4.3.3 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且不产生现金流时41-42
- 4.4 本章小结42-43
- 5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在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中的应用43-50
- 5.1 负债公允价值的影响因素43-44
- 5.1.1 对负债定价时考虑其不履约风险43-44
- 5.1.2 负债转移受限44
- 5.2 负债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44-48
- 5.2.1 具有可观察市场报价时44-45
- 5.2.2 被其他方作为资产持有时45
- 5.2.3 从未被其他方作为资产持有时45-48
- 5.2.4 具有可随时要求偿还特征的金融负债48
- 5.3 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48-49
- 5.4 本章小结49-50
- 6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应用建议50-54
- 6.1 明确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指导框架50-51
- 6.2 完善公允价值的估值程序51-52
- 6.2.1 建立估值数据库51
- 6.2.2 建立公允价值独立评估咨询机构51-52
- 6.3 扩大准则的应用范围52
- 6.4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52-53
- 6.5 本章小结53-54
-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5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7-58
- 致谢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彭博;;解读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十三号——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原则及引入的新变更[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08期
2 李高波;;论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入位”、“缺位”与“补位”[J];财会月刊;2014年13期
3 刘永泽;孙,
本文编号:698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698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