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同构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同构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从空间经济的视角研究产业同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考虑到长三角高技术产业间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和溢出效应,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2009年长三角16市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同构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产业同构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空间相关性
【分类号】:F224;F127
【正文快照】: 一、引言长三角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结合部,位于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传统意义的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和南京、无锡、常州、镇江、扬州、苏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云泽;刘春辉;;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基于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5期
2 邱风,张国平,郑恒;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问题的再认识[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3 刘传江;吕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制造业空间扩散与区域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05年04期
4 赵连阁;胡颖莹;;对长三角产业同构问题的新认识[J];经济纵横;2007年08期
5 梁琦;中国制造业分工、地方专业化及其国际比较[J];世界经济;2004年12期
6 蔡碧良;韩峰;曹十芙;;劳动就业及其空间效应——对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禚金吉;魏守华;刘小静;;产业同构背景下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02期
8 陈勇江;;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及其治理建议[J];中国发展;2010年02期
9 江世银;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及其趋同的历史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必定;;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及政府管理创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毛良虎;赵国杰;;都市圈协调发展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3 左继宏,胡树华;区域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6期
4 陈建军;胡晨光;;长三角的产业集聚及其省区特征、同构绩效——一个基于长三角产业集聚演化的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杨顺湘;;论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能级的政府间协调合作发展——政治学新视角论区域合作[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周勇;李廉水;胡俊成;;现代服务业:空间分布趋势、发展阶段特征和对南京的启示[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邱风;朱勋;;长三角地区产业重复投资与协同发展研究[J];财经论丛;2007年06期
8 王洪庆,朱荣林;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关键: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互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9 李艳,陈雯;沪苏边缘区经济合作的时空关系及其对策——以南通和苏州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10 杨向阳;陈超;;江苏服务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分析——兼评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敬裕;;区域合作中地方政府信息沟通责任研究——不完全信息状态难题的解决[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季任钧;安树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研究[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锐;苗长虹;;第一章 中国可持续型城市群发展[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4 苗长虹;武前波;杜李;张丽君;席升阳;高延军;蒋冰华;方相林;乔家君;赵玉明;吴殿廷;刘嘉俊;;第十章 中原城市群产业发展[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5 孙宁华;黄玉梅;陈芳芳;;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动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刘若瑾;;论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7 纪晓岚;;上海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的战略定位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8 樊福卓;;长江三角洲工业的地区专业化——兼论“产业同构”之争是伪命题之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9 吴福象;;冲突与和谐——基于长三角产业同构和投资趋同的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廉水;臧志彭;;制造业“新型化”三维时序国际比较[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刘淑英;发达地区小城镇结构转型及其保障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赵鹰;FDI集群研究:以长三角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严汉平;西部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分析与制度创新主体角色定位及转换[D];西北大学;2004年
6 张一力;人力资本和区域经济增长——温州、苏州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谢景武;吉林省中部“V”型经济带构建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建华;大上海都市圈经济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徐维祥;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曾明星;极化增长区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丹;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江X;景德镇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蒋微芳;基于场所依赖理论的休闲业态创新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祖会英;长江三角洲深度一体化发展中利益均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张澳夫;内蒙古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年
6 徐珊珊;地方保护对江西省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万陈芳;城市圈背景下的武汉主流报纸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陈昕;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刘春济;长江三角洲区域会展业合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要武;江浙沪经济结构变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爽;;我国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J];理论参考;2009年05期
2 莫荣;;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应对之策[J];理论参考;2009年05期
3 齐艳玲;;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制度解释[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08期
4 陈耀;产业结构趋同的度量及合意与非合意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04期
5 陈耀;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的新特点与新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5期
6 厉无畏,王慧敏;产业发展的趋势研判与理性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4期
7 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同构及产业定位[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2期
8 邱风,张国平,郑恒;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问题的再认识[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9 刘渊;长江三角洲实施知识产业战略的若干策略[J];管理世界;2001年04期
10 陈建军,姚先国;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经济关系研究——以浙沪经济关系为例[J];管理世界;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庆华;王文平;;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问题研究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11期
2 高汝熹;吴晓隽;;长三角产业同构的另一种看法[J];长三角;2006年12期
3 禚金吉;魏守华;刘小静;;产业同构背景下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02期
4 史晓燕;;从博弈论角度分析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问题[J];现代农业;2008年02期
5 郑恒;;从长三角产业同构看浙江产业定位[J];浙江经济;2004年18期
6 李清娟;;长三角产业同构向产业分工深化转变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7 王萌;;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问题的新视角[J];经营管理者;2010年12期
8 周立群;江霈;;京津冀与长三角产业同构成因及特点分析[J];江海学刊;2009年01期
9 陈建军;胡晨光;;长三角的产业集聚及其省区特征、同构绩效——一个基于长三角产业集聚演化的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李桦;;浙江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产业定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巢惟忐;米卫红;;气候变化背景下长三角低碳经济发展状况与对策——基于DSR模型的评价研究[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莹莹;;对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探讨[A];2009年苏浙闽沪航海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9年
3 王莹莹;;对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探讨[A];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江苏省航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锋;;长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与科学统筹[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戴建华;秦虹;郑杰;;用TRMM/LIS资料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闪电活动[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傅尔基;;论加深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问题、成因和体制机制创新[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7 葛建亚;;长三角集邮圈的构建及其对区域内旅游的促进[A];第十四届南京集邮文化节《集邮与旅游》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魏颖;马耀峰;张佑印;;我国长三角地区入境旅游流西向转移规律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徐建春;徐静;;丰富徐霞客精神内涵 促进长三角协调发展[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10 ;前言[A];首届长三角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照谋、杨利宏 佚名;上海转型 长三角龙头待昂首[N];中国经营报;2005年
2 早报记者 姜丽钧;市场竞争投资增长的活力源泉[N];东方早报;2007年
3 杨建文;试解长三角一体化难题[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4 胡迅;长三角区域规划破解四大难题[N];青岛日报;2007年
5 记者 陈志奎 张兆勇 王鹏程;依靠不依赖 同城不同质 自信不自守[N];镇江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周丽敏 实习记者 熊晓辉;长三角借“园区共建”促产业转移[N];中国经营报;2011年
7 记者 郑蔚 见习记者 吴越;长三角一体化呼唤“破题”[N];文汇报;2006年
8 杨建文;反弹琵琶试解长三角一体化难题[N];上海证券报;2007年
9 胥会云;苏浙沪谋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10 罗清亮;“长三角一体化”:上海能否充当“龙头”?[N];中国信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群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长三角同城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洁;垂直解体与低运输成本下的产业集聚间分工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周琴;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一般理论及其对长三角的应用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5 胡晨光;产业集聚的集聚动力、效应与演化[D];浙江大学;2009年
6 黄国华;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流转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实证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7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芳;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空间经济计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毛新雅;中国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张晨;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文;产品细分视角下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丹丹;区域合作视角下的长三角人力资源一体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婧;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贤爱;产业同构与长三角地区整体竞争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万英发;长三角道路运输一体化推进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魏亚平;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7 蔡超;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8 王毅;证券市场的发展与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孙菲菲;关于构建统一多层次的劳动市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庞小欢;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99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699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