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研究
本文关键词: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研究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变化,教育经济学研究开始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取得新的进展。如下观点已经或应该成为大家的共识:教育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应合理测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确定教育的投资比例;教育政策和教育投资必须适应新的国际分工的要求。 本论文采用计量研究的方法说明了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充分证实了教育较固定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更大的贡献作用。由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究过于微观化及采集数据存在很大的难度,文中采用的经济增长模型总体上依然是外生经济增长模型,不过对每一种外生经济增长模型都有一定的改进,使得计算过程更加合理,结论更加令人信服。具体计算方法叙述如下。 马克思主义认为复杂的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但是如何将复杂的劳动倍加成简单的劳动却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计量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瓶颈问题。以往涉及到对劳动的同质化处理时方法单一,不能充分地反映事物本质,如工资简化法、教育年限法、总课时数法等等,会造成有的方法高估劳动简化率,有的方法低估劳动简化率,得不到比较客观的结论。本论文第二章第一节介绍了前苏联和我国一些学者劳动简化的研究成果,同时提出了劳动的利率简化法。为了扬长避短,综合各种简化分析方法,第二章第二节采用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对这些劳动简化法进行了综合。一般地,我们把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信息完全不明确的系统称为黑色系统,信息模糊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劳动简化分析就属于灰色系统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是较常用的一种综合评价模型,具有客观、公正的特点,可以有效地综合来自各单一评价模型所带来的信息。 在第三章第一节中,对丹尼森的“因素分析法”作了一定的改进。丹尼森根据不同教育年限的劳动者的年收入指数来确定劳动简化系数,而本论文采用劳动简化系数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 在劳动产出弹性系数β的确定上,本论文采用的是历年来回归统计分析的结果。把β看作是因变量为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在产出量的回归方程中劳动投入量年增长率的回归系数,或许更具有科学性。 丹尼森在计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时考虑到了知识进展的作用,其计算知识进展采用的是“余数法”,并认为知识进展中有3/5是教育的作用。而本论文将科技进展(包括知识进展在内的更为广泛的科技)作为时间的函数,放入回归方程中,得出科技的产出弹性系数,通过综合评估认为科技进展中有40%是教育的作用。 在第三章第二节中,采用了多因素的教育贡献率综合评判法对教育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作 WP=4 了分析,该计量模型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本节在计算过程中做了很多尝试性的工作。随着模糊数学的发展,这种方法可能是今后估算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个很有潜力的研究方向。因为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复杂的现象必然会涉及大量的模糊概念。当一个系统复杂性增大时,我们使它精确化的能力就越低。复杂性意味着因素众多,以致于人们无法全部地、认真地进行考察,也就必须借助于模糊数学的发展与应用了。 在第四章第一节中,运用舒尔茨的“余值分析法”对教育对经济增长额的贡献率作了分析,其中对人力资本增量的计算方法与传统方法有些不同。由于考虑到相同的人才应该是同质的,不会因为培养费用的改变而所不同,所以本文先是计算各教育程度从业员在考察期内的增量,而后根据各教育程度生均教育总成本计算出考察期内人力资本的增量。在计算平均年教育投资收益率时,本文采用的是教育的社会收益率,而不同于舒尔茨采用教育的个人收益率,这样更符合教育与收益关系的社会现实。 在第四章第二节中,首先运用前苏联及我国的一些学者提出的公式对教育对经济增长额的贡献率作了分析,发现采用不同的劳动简化法计量公式计算教育的经济效益所得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本节充分分析了每个公式的构造原理,指出了它们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个改进后的计量公式。 本论文在结论部分,采用相关性分析分析了我国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分析表明,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尤其是每百万人中高校学生数与人均GDP的相关性更大。这充分证实了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 对各种计量模型的改进,,以及采用改进后的计量模型计算我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构成了本论文的主体内容。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它是指导政府投资行为和教育行为的依据,对于揭露知识经济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撰写本论文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本论文计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选用1980—2001年间的统计数据,所有的统计数据均已公开发表,所有经济类数据均按1978年可比价计算。统计采用SPSS软件完成。
【关键词】:教育 经济增长 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40-054
【目录】:
- 内容摘要3-8
- 引言8-10
- 1 教育与经济增长10-15
- 1.1 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0-12
- 1.1.1 教育与经济增长的概念10-11
- 1.1.2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11-12
- 1.2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模型12-15
- 1.2.1 舒尔茨的余数分析法12-13
- 1.2.2 丹尼森的因素分析法13
- 1.2.3 斯特鲁米林的劳动简化法13-14
- 1.2.4 其他主要的经济增长模型14-15
- 2 劳动力简化的计量分析15-22
- 2.1 劳动简化方法15-19
- 2.1.1 劳动生产率法15
- 2.1.2 工资简化法15-16
- 2.1.3 教育年限递推法16
- 2.1.4 总课时数法16-17
- 2.1.5 明瑟收益率法17
- 2.1.6 劳动的利率简化法17-19
- 2.2 劳动简化系数的灰色关联度分析19-22
- 3 教育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的估算22-32
- 3.1 因素分析法23-29
- 3.1.1 用改进后的“因素分析法”估算我国教育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23-28
- 3.1.2 对丹尼森计量方法的评价28-29
- 3.2 多因素的教育贡献率综合评判法29-32
- 3.2.1 多因素的教育贡献率综合评判法的原理29-30
- 3.2.2 用“综合评判法”估算我国教育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30-31
- 3.2.3 对多因素的教育贡献率综合评判法的评价31-32
- 4 教育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的贡献率的估算32-40
- 4.1 余值分析法32-35
- 4.1.1 用“余值分析法”估算我国教育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的贡献率32-34
- 4.1.2 对舒尔茨计量方法的评价34-35
- 4.2 劳动简化法及其改进35-40
- 4.2.1 用劳动简化法估算我国教育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的贡献率35-36
- 4.2.2 劳动简化法计量公式的改进36-38
- 4.2.3 对劳动简化法的评价38-40
- 结论40-42
- 附录42-46
- 注释46-49
- 参考文献49-51
- 后记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淑岩,岳道刚;教育孩子应在不经意间[J];基础教育;2005年02期
2 王蕾;;爱的力量[J];基础教育;2005年11期
3 ;教育无小事[J];基础教育;2005年04期
4 王开东;;教育是什么?[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1年05期
5 ;本月搜索[J];基础教育;2005年10期
6 张曙光;教育之路在这里沿伸[J];基础教育;2003年S1期
7 林夕盟;教育的眼睛[J];基础教育;2004年10期
8 李本华;;教育,岂能培养“暴君”[J];基础教育;2005年10期
9 刘思明;;教育岂只是陪伴[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年08期
10 李希贵;追寻自由呼吸的教育[J];基础教育;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惠仙;;把握四个重点环节 做好班主任工作[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吴惠书;薛荣华;;缩小“数字鸿沟”与信息化建设[A];“数字鸿沟”与信息扶贫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3 林中梅;;论艺术体操的美育作用[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永红;段静;;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5 许庆勤;;弘扬企业安全文化 实施安全素质教育[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6 徐吉云;;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陈冬丽;;论未成年公民的自我保护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任宏;;浅谈地理信息科学的全民化教育[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薛莲;;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冯垛生;;国外高校电力电子技术教育的现状和改革趋势[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柱;沈阳名牌为经济增长贡献大[N];中国工业报;2003年
2 记者 李雁争;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49.3%[N];上海证券报;2011年
3 中宏形势跟踪课题组;我国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加大[N];上海证券报;2011年
4 记者 曲静;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超五成[N];黑龙江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秦慧英 整理;工业对湖南经济增长贡献创新高[N];湖南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琰;去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巨大[N];中国商报;2010年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漆云兰;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进一步增强[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8 记者 陈子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将激增[N];上海金融报;2010年
9 记者 温宪 马小宁;没有任何国家操纵本国汇率 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大[N];人民日报;2010年
10 张杰;沈利生: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3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苏州大学;2005年
4 蔡苔芬;教育与温馨家庭的营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孔祥田;经验、民主与生活[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6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俞立平;地区信息资源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陈小红;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评价与控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赵会可;共和国教育财政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纯阳;贫困地区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对湖南西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奇勇;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贺轶玲;友爱:来自德性的声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冯静;网络教学中教师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周连;关于鄂西农村“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旭;南非《2005课程》改革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6 沈红宇;论世界观的形成及其教育[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7 罗忠明;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若干专题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邝红军;教育辩证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佘亚荣;高中语文书册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方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仝太景;中国转型期社会分层与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本文编号:802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802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