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农村社区碳足迹计量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6:46
本文关键词:典型农村社区碳足迹计量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碳足迹 农村社区 计算方法 家庭生活 农业生产
【摘要】:碳足迹是低碳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现阶段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农村社区作为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其特有的生态系统性质,使得农村社区碳足迹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城镇居民生活碳足迹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梳理,结合农村社区具有的典型特点,选取“中国美丽乡村”安吉县中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农村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对社区内部居民的家庭生活碳足迹与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现状采取问卷调查法与进行调查分析,区分发展程度较好的农村社区与发展程度较差的农村社区碳足迹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核算农村社区碳足迹的初步计算方法。 通过对农村社区碳足迹的调查和其碳足迹组成结构进行分层计算,将农村社区分为:家庭生活碳排放过程、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过程和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过程。 将农村社区碳足迹的三种成分分开计算得出以下计算方法: 家庭生活碳足迹计算公式为:Tf=∑Ti·δi; 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计算公式为:E=∑To·δo; 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计算公式为:CT=∑CfYw/H+∑Hi·δi; 综合以上的计算公式,可探索出农村社区碳足迹最终计算公式为: T=∑Ti·δi+∑o·δo-∑CfYw/H-∑Hi·δi。 家庭生活碳足迹组成中,“衣、食、住、行、用”五方面中用(煤气、天然气、烟酒、塑料袋、一次性筷子、洗衣粉和家庭用电量)所产生的碳足迹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住(家庭住房结构)和行(私家车和旅游出行)。 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组成中,化肥农药所占比例仍是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主要组成成分,仅略高于农田系统第二大碳排体:作物生长期碳排。 在工业较为发达的农村社区中,当地重点企业碳足迹成为社区内碳足迹的主体,其碳排放量占到整个社区碳排放的80%左右。 工业社区内部由于农田土地整体面积较农村社区少,但工业化,现代化程度高,土地利用程度要高于农业社区土地,因此,在土地流转集中,管理方式现代化的工业社区内,农田碳足迹要远远低于一般社区,在其中两社区内部,其农田碳足迹呈现碳吸收量大于碳排放量的现象。 结合农村社区碳足迹现状,为了进一步发展低碳农村社区,并依据现有的低碳政策,在碳足迹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完善的碳足迹数据库,可以及时了解社区内低碳发展情况以及指导低碳发展的方向。 政府在低碳农村社区发展中的调控作用非常显著:包括合理选择招商引资对象,合理制定社区内部低碳发展奖励鼓励政策。 社区内居民的素质水平也极大程度影响着社区低碳发展进度,不仅对国家,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也为自身和后代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碳足迹 农村社区 计算方法 家庭生活 农业生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323.22;F20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引言13-24
- 1.1 研究背景13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4
- 1.2.1 研究目的13
- 1.2.2 研究意义13-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24
- 1.3.1 国外碳足迹研究现状14-19
- 1.3.2 国内碳足迹研究现状19-24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4-27
- 2.1 研究区概况24-25
- 2.1.1 研究区位置24
- 2.1.2 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24-25
-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25-26
- 2.2.1 研究内容25-26
- 2.2.2 研究方法26
- 2.3 碳足迹边界界定26-27
- 第三章 农村社区碳足迹核算27-46
- 3.1 农村社区碳足迹计算公式27-29
- 3.1.1 家庭生活碳足迹计算公式及参数27
- 3.1.2 农业生产碳排放计算公式及参数27-28
- 3.1.3 农业生产碳吸收计算公式及参数28
- 3.1.4 农村社区计算公式28-29
- 3.2 家庭生活碳足迹核算29-34
- 3.2.1 家庭生活碳足迹计算方法分析29-30
- 3.2.2 家庭生活碳足迹核算30-33
- 3.2.3 家庭生活碳足迹核算小结33-34
- 3.3 农业生产碳足迹核算34-43
- 3.3.1 农业生产碳排放核算34-37
- 3.3.2 农业生产碳吸收核算37-40
- 3.3.3 农业生产碳足迹核算40-43
- 3.4 农村社区综合碳足迹核算43-46
- 3.4.1 农村社区碳足迹计算方法43-45
- 3.4.2 农村社区碳足迹核算小结45-46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46-48
- 4.1 研究结论46
- 4.2 研究展望46-48
- 第五章 政策及建议48-50
- 5.1 进一步发展低碳农村社区——政策方面48
- 5.2 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社区的几点建议48-50
- 参考文献50-54
- 附录54-60
- 致谢60-61
- 作者简历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迪;魏本勇;方修琦;;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200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2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09期
3 赵定涛;郭韬;范进;;中国城镇居民嵌入式碳足迹的测定及演化[J];系统工程;2012年05期
4 岳立;赵婷;;甘肃省农业碳足迹动态变化研究[J];北方经济;2012年17期
5 张兵;王正;朱超;;城市碳足迹定义与计算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1年32期
6 韩召迎;孟亚利;徐娇;吴悠;周治国;;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案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5期
7 季铁军;肖金良;;GIS在城市碳足迹中的应用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2年04期
8 李昊e,
本文编号:848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848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