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我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14:30

  本文关键词:我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空间相关性 空间计量模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增长速度达到年均9%以上,特别是作为国民经济主导部门的工业部门一直持续高速发展,它的增长状况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核心,经济发展质量的好坏不仅要看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然而在工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许多问题,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加剧了区域间差距,资源过度消耗使得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问题。 面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发展迅速,地区差距扩大、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学者们对此做了大量研究。然而,在我国区域工业经济差距现有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都忽视了区域间要素流动和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工业经济的影响。大多文献都假定经济个体独立存在,忽视了经济个体之间在地理空间经济关系上的相互作用。由于地区开放程度扩大,工业生产所需的要素流动、知识溢出等因素使得区域间关系复杂多变。区域工业经济不仅依赖于本身增长,而且与其他地区经济紧密联系。最近几年随着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计量学的不断发展完善,也为许多学者研究区域经济增长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计量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在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假设条件下,围绕分析各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这一中心,首先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简称ML指数)测度了2005—-2011年间中国30个省份加入环境因素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然后在各省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果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分析的全局Moran指数、局部Moran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检验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及区域差异,最后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本文主要结论为:(1)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导致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工业TFP地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说,工业TFP呈现波动状态,2005-2007年呈上升趋势,2008年下降,2010年又开始上升。(2)从地区层面来说,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省市的工业TFP差距较小;东部沿海省份的工业TFP普遍较高,而中西部省份的TFP较低。环境技术进步对TFP增长起较大作用,而环境技术效率对TFP的影响较小。(3)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省份工业TFP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部分地区集聚现象明显。并且这种相关性在地区间存在着空间异质性。某些年份的全局Moran's I指数不显著,但相当部分省市存在局部空间自相关,东部地区的工业TFP向中部地区溢出,中部地区的工业TFP水平有所提高。而西部省市的工业TFP水平普遍较低。(4)空间面板模型较OLS模型合适,且SEM模型优于SLM模型,因此根据SEM模型的模拟结果得出人力资本存量、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程度、环境管制和工业化水平对工业TFP具有较强正向作用,研发水平可能由于存在滞后导致统计上不显著。
【关键词】: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空间相关性 空间计量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1章 导言10-18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4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14-17
  • 1.3 主要创新点17-18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18-36
  • 2.1 重要概念界定18-19
  • 2.2 理论基础19-23
  • 2.3 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23-27
  • 2.4 文献综述27-32
  • 2.5 影响因素的空间作用概述32-35
  • 2.6 文献总结和评价35-36
  • 第3章 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36-42
  • 3.1 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法概述36-38
  • 3.2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38-39
  • 3.3 测算结果分析39-42
  • 第4章 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检验42-52
  • 4.1 空间相关性检验方法42-43
  • 4.2 空间相关性检验分析43-52
  • 第5章 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52-58
  • 5.1 模型的设定52-53
  • 5.2 TFP的空间影响因素指标53-54
  • 5.3 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结果分析54-58
  • 第6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58-62
  • 6.1 本文主要结论58-59
  • 6.2 政策建议59-62
  • 参考文献62-65
  • 附录65-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凤;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吴玉鸣;李建霞;;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省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经济地理;2006年05期

3 林光平;龙志和;吴梅;;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年[J];经济学(季刊);2005年S1期

4 李小平;卢现祥;朱钟棣;;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中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5 谢千里;罗斯基;张轶凡;;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6 胡鞍钢;郑京海;高宇宁;张宁;许海萍;;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7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8 涂正革,肖耿;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9 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10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远东;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50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850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c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