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计量分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计量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区域面板数据,对1979—2006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但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基本上存在收敛趋势,形成了所谓的"收敛俱乐部"现象;在条件收敛回归中,如果控制了投资率、人力资本水平、非国有化水平、对外开放度、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结构等经济变量,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则呈现显著的条件收敛。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收敛 面板数据
【基金】: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7LY001)
【分类号】:F207
【正文快照】: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所取得的绩效已经被很多人视为“中国的奇迹”。伴随着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在扩大。虽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地区差异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是这种差异的长时间存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陆云航;市场化与中国地区差距——基于扩展Solow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1期
2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3 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4 程建,连玉君;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协整分析[J];经济科学;2005年05期
5 蔡f ,王德文,都阳;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区域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宜生;广东与中西部经济联系的形式和实质探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04期
2 许鹿;西部开发与制度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3 张跃,王天龙;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问题的模型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冯俊;西部开发——差距、收敛与投资[J];财经科学;2000年05期
5 连玉君;人力资本要素对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作用机制———兼论西部人力资本积累策略的选择[J];财经科学;2003年05期
6 张昊光,姜秀兰;必须防止外资拉大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J];财经科学;2004年02期
7 孟昌;区际分工转型中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变[J];财经科学;2005年04期
8 沈能;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趋同性——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5期
9 傅允生;市场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发展——“浙江现象”的解析与启示[J];财经论丛;2003年02期
10 沈能;刘凤朝;;我国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差异的实证研究:1980-2003[J];财经论丛;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为;中国的金融抑制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4年
2 夏海钧;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3 陈金良;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桑秀国;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D];天津大学;2003年
6 霍伟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7 张晓青;数字就业——基于GIS的区域劳动力市场信息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启仿;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9 冯振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脆弱性与优化调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李颖;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伟;地区趋同与中部崛起[D];湖南大学;2005年
2 陈开军;对外贸易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5年
3 刘永呈;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D];湖南大学;2005年
4 谢卫奇;江苏省地区经济差距成因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易长清;重庆市促进自主创新的对外开放政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何彬;中国地区工业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7 刘迎霞;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分析[D];河南大学;2005年
8 董智明;河北省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9 吕俊;试论西部大开发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石莹;试论西部开发中的金融支持[D];西北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云航;市场化与中国地区差距——基于扩展Solow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1期
2 王志刚;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性[J];管理世界;2004年03期
3 张焕明;地区差异条件下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3年06期
4 程建,连玉君;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协整分析[J];经济科学;2005年05期
5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6 王小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2000年07期
7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8 刘强;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9 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10 张吉鹏,吴桂英;中国地区差距:度量与成因[J];世界经济文汇;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伟华;张焕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计量分析——基于时间序列分析[J];统计教育;2007年11期
2 尹伟华;张焕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计量分析——基于面板数据分析[J];统计教育;2008年09期
3 尹伟华;张焕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计量分析[J];技术经济;2008年10期
4 谭蓉娟;;俄罗斯区域经济增长敛散性实证研究[J];俄罗斯研究;2007年05期
5 沈大庆;王瑞强;易楠;;北京市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J];经济视角(下);2008年08期
6 熊壮;彭智敏;;湖北省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研究——基于1990-2005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胡彦超;马弋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来自2002-2006年的面板数据[J];世界经济情况;2009年02期
8 王耀明;贾彦利;曾双;;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16期
9 邵扬;骆振华;姚微娜;;区域经济增长与物流的空间相关性分析[J];商业时代;2010年09期
10 胡四修;;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城市经济增长[J];求索;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丹程;周娟;;金融深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2 罗丹程;;金融深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赵立雨;师萍;;基于空间计量的R&D人力资本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李政;佟鑫;;企业家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基于动态面板和面板门限模型的实证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5 郭晓合;李巍;;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方政府转型效应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6 陈琳;;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王铮;滕丽;蔡砥;;资源约束下两区域经济溢出的模拟[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杨冬梅;李昭君;;技术扩散与山东区域经济增长——基于技术扩散模型的一个实证分析[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9 唐三阳;田金信;李捷;;区域R&D投入与GDP增长关系及差异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曲士军;;内陆小城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天芸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与银行信贷选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2 哈继铭 邢自强 徐剑;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效应[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3 陈 敏;营造区域经济增长新优势[N];中国企业报;2004年
4 记者 祁梦竹 通讯员 刘雪梅;怀柔明年投入42.6亿元修路[N];北京日报;2009年
5 徐寿松;长三角经济发展建立在“楼顶上”还是“齿轮上”?[N];中国信息报;2005年
6 何志忠 达兴文;大安区全面深化全民创业就业行动[N];自贡日报;2009年
7 齐绍洲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李锴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劳动生产率与能源消费强度呈U型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何博;学府大道69号走上前台[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9 记者 饶丽;124亿元投向108个重点工程项目[N];长沙晚报;2010年
10 王晓雁;好风凭借力 扬帆正远航[N];中国工商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明;知识溢出、空间依赖与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陈芳;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空间经济计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集聚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彭文慧;社会资本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丁艺;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吴言林;金融发展中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融资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汪长球;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高远东;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张晓燕;金融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陈华;中国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俊飞;地方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健;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黄s,
本文编号:885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885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