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比重、城乡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GDP增长的若干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就业比重、城乡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GDP增长的若干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我国经济结构由二元向三元的转变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与城市发展显著失衡,使得许多社会问题凸现。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运用计量的方法,对1990~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探讨,并分析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比重对我国GDP增长的影响,据此为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希望通过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探讨我国工农业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对经济增长是否健康、是否合理进行审视,进而为政府的进一步经济改革提供可以借鉴的政策和建议。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就业比重 城乡消费水平 经济增长
【分类号】:F222.33;F124
【正文快照】: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5766(2009)04—0029—06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我国的经济体中有若干显著的变化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从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向当代欧美发达国家的三元经济结构,第三产业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进文;;中国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4年03期
2 潘向东,廖进中,赖明勇;经济制度安排、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影响机理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焕明;;我国经济增长地区性趋同路径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1期
2 赵国友;;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与能源安全的关系研究——基于未来的视角,而非现实的利益[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代谦;别朝霞;;外国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数据[J];经济评论;2006年04期
4 江三良;;地方政府效用与企业家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5期
5 代谦;别朝霞;;人力资本、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J];世界经济;2006年11期
6 钟昌标;李富强;王林辉;;经济制度和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7 万伦来;熊红轶;;国际技术转移的制约条件:一个理论模型[J];软科学;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2 许强;知识密集型产业评价和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刘兴旺;基于有机认证完善的东北地区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程永林;区域整合、制度绩效与利益协调[D];暨南大学;2007年
5 黄日福;我国中部地区FDI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熊俊;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D];四川大学;2006年
7 王林辉;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8 汤铎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经验研究:描述性事实和特征事实(1949~2006)[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慧清;基于ANP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互动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2 王丽丽;对外贸易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任丽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杰;新低成本经济增长方式探析[D];浙江大学;2007年
5 佟铃;对外贸易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唐平娟;知识禀赋的国际贸易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杨尘;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区域经济增长与经济政策[D];重庆大学;2007年
8 申建博;FDI对中国经济的技术溢出效应[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昌莲;人力资本、FDI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熊红轶;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士远;史晋川;;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2年03期
2 沈坤荣,李剑;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3 潘向东,廖进中,赖明勇;制度因素与双边贸易:一项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产业结构调整要考虑就业增长点[J];中国劳动;2011年08期
2 谷蕾;;新疆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5期
3 丁涛;夏燕;;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4 伍学林;;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J];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5 马姝婷;韩延玲;;新疆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新疆财经;2011年04期
6 张健;赵宁;;中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比较[J];生产力研究;2011年06期
7 姚洋洋;黄迟;;我国产值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8期
8 田敏;任小娇;;西部大开发中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2期
9 丁梓楠;穆怀中;;要根据产业的不同来谋划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1年06期
10 刘勇;王莹;高建华;;河南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互动研究[J];人文地理;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叶裕民;;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机制研究[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范海燕;;发挥人力资本作用转变黑龙江省经济增长方式[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黄泰岩;康健;;韩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演变[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4 邓梦海;畅满增;王宝龙;;2004年运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情况分析[A];2005—2006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06年
5 赵东安;杨春;;制造业链条上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升级的传导路径研究——韩国现代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树成;本轮经济上升周期为什么一直在延长[N];中国财经报;2007年
2 张素莲 首席记者 吕红丽;招“财”进“宝”,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努力?[N];盘锦日报;2007年
3 任旺冰;通过国际比较看我国服务业现状[N];国际商报;2005年
4 刘树成;继续保持本轮经济周期的适度高位运行[N];中国证券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邹建锋;民营经济告别概念[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6 丁瑶(作者系高级经济师、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经济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对“十一五”重庆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N];重庆日报;2006年
7 崔清新 周英峰;三个“未达标”,是坦诚更是警醒[N];张家界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王前海;现代服务业:21世纪的朝阳[N];中国信息报;2005年
9 马菁t,
本文编号:938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938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