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化视角下地方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激励研究
本文关键词:资本化视角下地方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激励研究
【摘要】:中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在历经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之后,地方政府在公共品供给领域的表现却并未得到认可。根据联合国发展项目的统计,2012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699,在有统计指标的187个国家当中仅排名第101位,公众对于教育、医疗服务的提供不甚满意,而近年来冬天连续出现影响大范围国土的雾霾,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地方政府过分重视经济发展而导致环境恶化的代价。因此,如何优化地方政府在公共品供给领域的行为激励不仅是国内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提升财政治理能力的现实需要。诚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方面都能影响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的行为激励,然而以亨利·乔治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思想和以Tiebout为代表的主流财政分权理论却都将这一问题的解决诉诸于房地产市场以及政府相关收入制度的建设上来,这充分说明了房地产市场在公共品供需均衡机制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正是基于这些研究的启发,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地方政府建立了以房产税为基础的财政收入体系,作为地方公共品的主要融资机制。作为对照,中国在建国以后,囿于土地产权制度等原因,并未立即形成房地产市场。但是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土地市场化改革以及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之后,房地产市场开始发育并逐渐成熟;另一方面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对中央和地方的财权进行了重新划分,虽然并未开征严格意义上的房产税,但来自于房地产的财政收入(包括土地出让金以及房地产业相关税收)也日渐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权。至此,尽管具体收入制度不同,但中国和西方国家都以土地为基础构建了地方收入体系。这一系列的改革对于中国地方政府的行为激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更进一步,房地产收入制度的区别是否导致了中、外地方政府在行为模式上的差异以及公共品供给激励的不同?这其中是否蕴含着中国地方财政制度的改进空间?本文致力于回答上述问题。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地方政府的收入制度是决定地方政府行为激励的重要因素。由于房地产能够作为公共品付费的载体,地方政府与房地产价值相关的租金、税收能够使地方政府产生内在动机去自发地回应居民需求;因此在以公共财政为导向的改革进程中,其可以作为地方财权建设的基础。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以现有资本化视角下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激励的研究为指导,结合中国房地产市场发育的现实背景,考察以土地出让为重要特征的地方收入制度如何影响了地方政府供给公共品的行为激励,最后为中国房地产财政收入制度的改革提出政策建议。全文共分8章,具体安排如下:第1章是引言,针对问题界定使用的主要概念,阐述研究假定与方法、全文框架以及主要的创新和不足。第2章为文献综述,首先梳理了地方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激励这一视角的相关研究,之后重点综述了依托于房地产市场的资本化视角的财政激励。第3章是理论分析,在一个“需求表达—财政激励”的框架下,说明资本化是居民通过房地产市场表达公共品需求的过程,进而分析房地产财政收入制度如何对地方政府供给公共品形成财政激励。第4章通过考察中国房地产市场化进程以及财政体制变革(1994年分税制改革)对地方财权的界定,说明资本化视角财政激励机制在中国的适用性,并且已经逐渐成为主导地方政府行为的重要激励机制。第5章开始针对中国现实进行实证分析,本章主要是资本化效应存在性的检验,从而为财政激励的产生提供前提条件。第6章是财政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由于公共品资本化效应的存在,地方政府具备动机通过提供好的公共品吸引人口流入,以增加土地出让金以及房地产业税收等相关财政收入,但土地出让金对于教育支出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第7章是案例分析,通过对厦门市PX项目事件的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开发前后具有不同的财政激励,这说明现有的房地产财政收入制度仍然存在激励改进的空间。第8章总结全文,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开征房产税,实现从交易型向保有型“溢价回收”制度的转换,对于完善中国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的创新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本文对中国地方公共品供给激励的研究有一定的补充和推进。伴随着经济结构和财政体制的演变,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发育以及分税制改革对于地方财权的重新界定,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已经发生改变。地方政府有动机利用资本化原理,通过为居民提供基础设施、教育等公共品来吸引人口流入,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将满足居民公共品需求与自身财政利益统一起来,而不仅是出于吸引资本促进辖区内经济增长的考虑。第二,由于房地产财政收入制度的不同,财政激励的效果会存在差异。与西方保有环节的房产税不同,中国以土地出让为主的财政收入制度呈现出明显的交易型特征,本文结合这一中西房地产财政收入制度的关键差异,通过案例分析,解释了城镇化背景以来中国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说明在土地、房产交易前后,中国地方政府对于公共品供给具有不同的努力偏好,这不仅导致了地方政府在公共品供给中时空维度的激励扭曲,阻碍了地方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进一步转型。第三,本文从财政激励的视角考察了地方政府的公共品供给激励,将地方财政的收支活动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分析,以增进地方政府满足居民公共品需求的努力为导向,为地方财权配置提出了一种标准化分析框架。说明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应该设计一种居民为公共品“付费”的收入制度以对地方政府的行为形成持续性的财政激励,使地方政府满足居民公共品需求的偏好与自身财政利益实现一种激励相容。
【关键词】:财政激励 公共品资本化 收入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12.0;F062.6
【目录】:
- 中文摘要10-13
- ABSTRACT13-17
- 第一章 引言17-29
- 1.1 问题的提出17-19
- 1.2 主要概念界定19-21
- 1.2.1 公共品与地方公共品19-20
- 1.2.2 公共品资本化20-21
- 1.2.3 财政激励21
- 1.3 研究假定与方法21-24
- 1.3.1 研究假定21-23
- 1.3.2 研究方法23-24
- 1.4 本文的逻辑结构24-27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27-29
- 第二章 文献综述29-45
- 2.1 地方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激励研究29-33
- 2.2 资本化视角下地方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激励研究33-42
- 2.2.1 以亨利·乔治定理为基础的古典经济学脉络34-37
- 2.2.2 以Tiebout模型为基础的主流财政分权脉络37-42
- 2.3 本章小结:文献评述42-45
- 第三章 资本化视角地方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激励机制45-64
- 3.1 公共品需求的满足:一个“需求表达一财政激励”的框架45-47
- 3.2 房地产市场与公共品的需求表达:资本化效应47-54
- 3.2.1 公共品受益的空间有限性47-50
- 3.2.2 房地产市场与公共品需求表达50-52
- 3.2.3 资本化效应的数学模型表述52-54
- 3.3 房地产租税制度对地方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激励54-63
- 3.3.1 财政激励机制产生的理论说明55-60
- 3.3.2 不同房地产租税制度下的财政激励对比60-63
- 3.4 本章小结63-64
- 第四章 资本化视角地方公共品供给财政激励的制度条件64-80
- 4.1 公共品资本化的制度条件:房地产市场的完善64-71
- 4.1.1 土地要素市场化与国有土地出让制度的成型64-68
- 4.1.2 住房市场化改革的完成68-71
- 4.2 财政激励的制度条件:财政体制改革与地方财权的嬗变71-78
- 4.2.1 从财政包干到分税制:集权与分权并存72-75
- 4.2.2 从工业化到城镇化:地方政府财政激励的转变75-78
- 4.3 本章小结78-80
- 第五章 地方公共品供给财政激励的市场条件检验:中国存在资本化效应吗?80-94
- 5.1 计量模型设定80-82
- 5.2 数据获取与统计特征82-85
- 5.3 实证结果及意义85-90
- 5.3.1 实证结果85-88
- 5.3.2 实证结果的经济意义88-90
- 5.4 稳健性检验90-93
- 5.5 本章小结93-94
- 第六章 资本化视角地方公共品供给财政激励的实证检验94-114
- 6.1 计量模型设定94-97
- 6.2 数据选取与统计特征97-100
- 6.3 实证结果与解释100-104
- 6.4 稳健性检验104-112
- 6.5 本章小结112-114
- 第七章 资本化视角地方公共品供给财政激励的优化:结合厦门PX项目的案例分析114-124
- 7.1 厦门PX项目事件的经过114-115
- 7.2 房地产市场对PX项目的反映115-118
- 7.3 不同房地产收入制度下的政府行为逻辑118-121
- 7.4 本章小结121-124
-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124-130
- 8.1 本文主要结论124-126
- 8.1.1 房地产市场是公共品需求偏好表达的重要渠道124
- 8.1.2 房地产租税制度是地方公共品供给重要的财政激励来源124-125
- 8.1.3 房地产租税制度是解释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重要出发点125-126
- 8.2 政策建议126-130
- 8.2.1 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有序发展126-127
- 8.2.2 构建稳定的房地产租税收入格局127-128
- 8.2.3 完善房产税的税制设计和征管工作128-130
- 参考文献130-142
- 致谢142-143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143-144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玉刚;陈强;满利苹;;资本化、财政激励与地方公共服务提供——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6年01期
2 甘行琼;刘大帅;胡朋飞;;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地方政府财政激励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5年10期
3 任强;;房产税:美国实践及借鉴[J];财政研究;2015年01期
4 尹恒;杨龙见;;地方财政对本地居民偏好的回应性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5 Terry Dwyer;Dirk Loehr;彭哲;;土地租税理论述评[J];经济资料译丛;2014年01期
6 童锦治;李星;王佳杰;;中国省级政府间财力差异现状、原因与对策研究——基于2001~2010年数据的测算[J];财政研究;2014年01期
7 郑思齐;;公共品配置与住房市场互动关系研究述评[J];城市问题;2013年08期
8 李文;;宏观税负的成因——基于公共品供求的非正常影响因素[J];税务研究;2013年08期
9 孙秀林;周飞舟;;土地财政与分税制:一个实证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10 邓慧慧;虞义华;龚铭;;空间溢出视角下的财政分权、公共服务与住宅价格[J];财经研究;201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满利苹;公共服务资本化及其财政激励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吴东风;协商民主视域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邹丹丹;学区房教育公平辨析[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07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007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