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10-21 23:37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 当代价值 和谐


【摘要】:通过阅读国内外经典著作,搜集大量相关文献,系统整理了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并总结提炼其相对于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的适用性部分,挖掘其价值。 本文主要涵盖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社会经济、政治及理论三个方面分别阐述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产生背景,对于该理论的形成做总体的把握并与当时背景下其他理论做简要的比较,揭示这一理论产生的透彻、深入的社会根源;第二部分通过对马克思及相关作家原著的研读,归纳出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资本与劳动相分离的前提下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通过对该理论脉络的梳理分别从相关要素即资本、雇佣劳动、剥削及工会四个角度对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三部分挖掘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主要特征并从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出发解读该理论的影响,进而阐述其当代价值;第四部分与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要素分析相对应,将当代中国转型时期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研究主体,从劳资关系行为主体、政府及工会四个角度出发,对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现状进行概括分析;最后一部分介绍转型时期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特点,总结罗列出导致劳资矛盾的不和谐因素,并将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作为依托,沿着问题的出现轨迹去寻求构建当代中国和谐劳资关系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 当代价值 和谐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091.91;F24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引言8-9
  • 第一章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产生的背景9-12
  • 一、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产生的经济背景9-10
  • 二、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产生的政治背景10
  • 三、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10-12
  • 第二章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12-24
  • 一、资本——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核心要素13-15
  • (一) 资本的概念13-14
  • (二) 资本的特性14-15
  • 二、雇佣劳动——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重点内容15-19
  • (一) 雇佣劳动产生条件16
  • (二) 雇佣劳动基本特点16-19
  • 三、剥削关系——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本质19-21
  • (一) 剥削关系形成过程19-20
  • (二) 剥削关系本质特征20-21
  • 四、工会——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实践载体21-24
  • (一) 工会孕育过程22
  • (二) 工会主要作用22-23
  • (三) 工会特殊性质23-24
  • 第三章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24-30
  • 一、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主要特征24-26
  • (一) 劳资关系的时代性与暂时性24-25
  • (二) 劳资关系的失衡性与不平等性25
  • (三) 劳资关系的依赖性与对立性25-26
  • 二、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影响26-30
  • (一)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26-27
  • (二) 国内学者对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研究与应用27-30
  • 第四章 从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看当代中国的劳资关系30-39
  • 一、国有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30-32
  • (一) 国有企业资方权力失衡31
  • (二) 国有企业劳方半市场化状态31
  • (三) 政府职责不清31
  • (四) 工会维权弱化31-32
  • 二、民营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32-36
  • (一) 民营企业资方权力滥用32-33
  • (二) 民营企业劳方权利有限33-34
  • (三) 政府职能缺失34-36
  • (四) 工会形同虚设36
  • 三、外资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36-39
  • (一) 外资企业资方逐利心切37
  • (二) 外资企业劳方处境堪忧37
  • (三) 政府立场尴尬37-38
  • (四) 工会维权乏力38-39
  • 第五章 以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为依据构建和谐劳资关系39-48
  • 一、当代中国社会劳资关系特点39-41
  • (一) 劳资关系具有相对和谐性39-40
  • (二) 劳资关系具有矛盾冲突性40-41
  • 二、当代中国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41-48
  • (一) 摆正劳动者权力观念,积极参与和谐劳资关系构建42-43
  • (二) 重塑企业社会形象,重新审视和谐劳资关系构建43-44
  • (三) 强化政府监管力度,推进和谐劳资关系构建44-46
  • (四) 完善工会相关职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46-48
  • 结论48-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冬青;;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2 罗竖元;;走出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困境——基于劳动者、雇主和政府三方博弈分析的视角[J];长白学刊;2010年01期

3 廖前进;公平之要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的实现——再读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劳动和劳动关系的若干论述[J];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09期

4 薛凤伟;郑鹏飞;;论外资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傅麟;关注全球化下的劳工权益——“全球化下的劳资关系和劳工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李杏果;;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冲突与劳资关系的和谐秩序[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乔健;;略论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及当前特征[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温春继;;目前我国劳资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徐岩;;中国工人阶级与工会的历史使命——兼论现阶段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范重光;;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之分析[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1075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075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b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