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产业集群风险评价与防范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18:35

  本文关键词:产业集群风险评价与防范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集群 风险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 对策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成功的产业集群可以维持数十年的繁荣。然而,如果产业集群内部具有高度依赖性,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加之产业结构老化,集群风险就会出现。这不仅将影响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甚至会导致区域经济的长期衰落。可见,产业集群的风险与优势并存,不能对集群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分析将会使产业发展陷入停滞,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集群衰落或灭亡。这就需要对集群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变化趋势做出科学的量化评价。 文章首先对产业集群概念和本质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据此定义产业集群风险的概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类型和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产业集群的类型和生命周期以及二者的关系,并建立产业集群的风险关联矩阵,进一步研究集群风险对集群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其次,按照集群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与产业集群的实际状况,建立了产业集群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产业集群风险进行评价。第三,对宝鸡市机床工具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价,校验了文章提出的相关理论和模型。最后,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对我国产业集群风险的防范提出了对策建议。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有以下三点:一是,产业集群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面临着不同类型的风险;二是,文章设计了产业集群风险指标体系,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产业集群风险评价模型,据此评价集群风险状况;三是,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防范集群风险的对策建议。政府需积极完善集群环境、打破地方保护、加强企业监管、形成集群产学研合作机制来降低集群风险的侵袭程度;企业应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产品市场、重视人才培养、延伸产业链条等措施促进集群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 风险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79.2;F062.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8
  •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8-10
  • 1.1.1 选题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5
  • 1.2.1 产业集群风险研究综述10-14
  • 1.2.2 产业集群风险评价研究综述14-15
  • 1.3 研究目的和方法15-16
  • 1.3.1 研究目的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1.4 研究内容和逻辑架构16-18
  • 1.4.1 研究内容16-17
  • 1.4.2 逻辑架构17-18
  • 2 产业集群风险相关理论18-33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8-19
  • 2.1.1 产业集群概念的定义18-19
  • 2.1.2 产业集群风险19
  • 2.2 产业集群的类型19-22
  • 2.3 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22-23
  • 2.4 产业集群风险分析23-33
  • 2.4.1 产业集群风险成因及表现形态23-28
  • 2.4.2 产业集群风险的特征28-30
  • 2.4.3 构建产业集群风险关联矩阵30-33
  • 3 产业集群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构建33-40
  • 3.1 产业集群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33-37
  • 3.1.1 产业集群风险评价指标选择的基本要求33-34
  • 3.1.2 产业集群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解读34-37
  • 3.2 产业集群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37-40
  • 3.2.1 产业集群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37-38
  • 3.2.2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及算法步骤38-39
  • 3.2.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集群风险评价模型39-40
  • 4 实证研究:宝鸡市机床工具产业集群风险评价40-54
  • 4.1 宝鸡市机床工具产业集群概况40-41
  • 4.2 宝鸡市机床工具产业集群风险评价41-51
  • 4.2.1 原始数据标准化42-43
  • 4.2.2 相关系数矩阵演算43-45
  • 4.2.3 提取主成分并计算累计方差贡献率45-47
  • 4.2.4 构建主成分模型47-49
  • 4.2.5 计算各主成分分值并构建风险综合评价模型49-51
  • 4.3 宝鸡市机床工具产业集群风险评价结果分析51-54
  • 5 产业集群风险防范对策与建议54-58
  • 5.1 政府层面54-55
  • 5.1.1 构建协同网络,完善集群环境54
  • 5.1.2 打破地方保护,吸引企业进入54-55
  • 5.1.3 加强企业监管,制定生产标准55
  • 5.1.4 加强中介服务,促进产学研合作55
  • 5.2 企业层面55-58
  • 5.2.1 完善基础设施,增强集群文化吸引力56
  • 5.2.2 扩大产品市场,拉动集群全面化发展56
  • 5.2.3 重视人才培养,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56-57
  • 5.2.4 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集群战略国际化57-58
  • 6 结论与展望58-60
  • 6.1 研究结论58
  • 6.2 创新点58
  • 6.3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58-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5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大才;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探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姚爱丽;;主成分分析及其应用探讨——以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刘英杰;;产业集群风险的传导机制分析[J];商业时代;2008年25期

4 王述英;蓝庆新;;动态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源泉[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王冰,顾远飞;簇群的知识共享机制和信任机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年05期

6 范东凯;曹凯;;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10期

7 王缉慈;李鹏飞;;珠三角产业面临“空心化”?[J];中国报道;2008年05期

8 余荣华;姜明君;于晓飞;;重视对产业集群风险的辨识和防范——关于浙江产业集群风险及防范研究[J];浙江经济;2009年06期

9 王雷;我国产业集群的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10 李小建,李二玲;产业集聚发生机制的比较研究[J];中州学刊;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84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084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b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