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产业网络关联分析:概念体系与分析框架

发布时间:2017-10-24 22:25

  本文关键词:产业网络关联分析:概念体系与分析框架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关联 产业网络 邻域关联 局域关联


【摘要】:产业关联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关联关系,经济管理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产业关联问题。产业关联研究的经典方法是投入产出方法,即“投入产出关联分析”。“投入产出关联分析”本质上属于二元关系分析的范畴,主要研究产业关联的强度,难以对产业关联结构进行研究,不能描述产业关联的结构性特征。面对这一问题,从1970s起,中外学者开始利用产业网络研究产业关联,即“产业网络关联分析”。在图与网络视角下,产业网络中的点表示产业,边表示产业间的关联关系。在产业网络视角下,很多实际问题,如产业竞争力、产业升级、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管理等,都可看作产业网络(子网络)的优化问题。 目前对产业网络的研究主要是从企业角度研究产业网络,主要关注行为主体间的关系及其演变规律。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考夫曼NK模型、NK布尔关系模型、社会网络和小世界网络等来研究产业网络关系及其演化规律,这些研究方法较少涉及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产品关联的研究较为薄弱。从目前研究来看,很少有学者基于产业关联研究产业网络,而且目前以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的产业网络还缺乏统一成熟的概念体系与分析框架。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产业网络关联分析”,并致力于建立“产业网络关联分析”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为产业网络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第1章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创新点,第2章分别对产业关联、经典产业关联理论、图与网络模型和产业网络进行文献梳理,找出目前研究的可借鉴之处及存在不足。第3章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产业网络关联分析”概念体系;主要分为产业邻域关联及相关概念和产业局域关联及相关概念两部分。第4章在“产业网络关联分析”概念体系的基础上从产业邻域关联和产业局域关联两个方面构建产业网络指标体系。第5章以2002年和2007年中国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为例进行了验证性分析。经实例计算可知“产业网络关联分析”理论概念体系具有合理性,指标体系具有有效性和可计算性,这为深入研究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第6章对本文研究进行总结,明确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总之,利用产业网络关联分析研究产业关联,对产业进行总体分析,可以掌握产业演变规律,预测产业未来变化,对理解竞争对手以及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产业关联 产业网络 邻域关联 局域关联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062.9
【目录】:
  • 中文摘要10-12
  • ABSTRACT12-14
  • 第1章 绪论14-20
  • 1.1 研究背景14-16
  • 1.2 研究意义16-17
  • 1.3 主要贡献17-18
  • 1.4 论文研究框架18-20
  • 第2章 文献综述20-34
  • 2.1 产业关联文献综述20-23
  • 2.1.1 产业关联概念20-21
  • 2.1.2 直接关联与间接关联21-23
  • 2.1.3 产业关联定义23
  • 2.2 经典产业关联理论23-27
  • 2.2.1 里昂惕夫(Leontief)投入产出模型23-25
  • 2.2.2 赫希曼(Hirschman)的产业关联理论25-26
  • 2.2.3 产业关联理论的发展与应用26-27
  • 2.3 产业网络关联分析文献综述27-31
  • 2.3.1 产业网络理论文献综述27-29
  • 2.3.2 产业网络建模文献综述29-31
  • 2.4 评述与启示31-34
  • 2.4.1 投入产出模型的启示与不足31-32
  • 2.4.2 图与网络模型的启示和不足32-33
  • 2.4.3 产业网络的启示与不足33-34
  • 第3章 “产业网络关联分析”基本概念34-47
  • 3.1 产业关联分析34-36
  • 3.1.1 产业网络关联分析34-35
  • 3.1.2 “产业网络关联分析”理论研究前提35-36
  • 3.1.3 “产业网络关联分析”概念体系36
  • 3.2 产业邻域关联及相关概念36-42
  • 3.2.1 产业邻域关联36-37
  • 3.2.2 后向邻域关联和前向邻域关联37-39
  • 3.2.3 k-后向邻域关联和k-前向邻域关联39-40
  • 3.2.4 循环邻域关联40-41
  • 3.2.5 产业旁侧互补邻域关联和产业旁侧竞争邻域关联41-42
  • 3.3 产业局域关联42-46
  • 3.3.1 最长路局域关联43
  • 3.3.2 基础关联43-44
  • 3.3.3 强连通局域关联44-45
  • 3.3.4 k-核局域关联45-46
  • 3.4 产业关联效应46-47
  • 第4章 “产业网络关联分析”指标体系研究47-57
  • 4.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与设计思路47-48
  • 4.1.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47
  • 4.1.2 指标体系设计思路47-48
  • 4.2 产业网络邻域关联指标设计48-53
  • 4.2.1 产业关联度49-50
  • 4.2.2 产业圈度50
  • 4.2.3 产业结构洞50-51
  • 4.2.4 产业介数51
  • 4.2.5 产业网络波及系数51-52
  • 4.2.6 产业旁侧关联度52-53
  • 4.3 产业网络局域关联指标设计53-57
  • 4.3.1 基础关联树53-54
  • 4.3.2 强连通核54
  • 4.3.3 k-核54-55
  • 4.3.4 产业链路长分布55-57
  • 第5章 计算实例及分析57-75
  • 5.1 中国产业邻域关联指标计算57-63
  • 5.1.1 中国2002年产业邻域关联指标计算57-59
  • 5.1.2 中国2007年产业邻域关联指标计算59-61
  • 5.1.3 中国2002年和2007年产业邻域关联比较分析61-63
  • 5.2 中国产业局域关联指标计算63-74
  • 5.2.1 中国2002年产业局域关联指标计算63-68
  • 5.2.2 中国2007年产业局域关联指标计算68-73
  • 5.2.3 中国2002年和2007年产业局域关联比较分析73-74
  • 5.3 结论74-75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75-77
  • 6.1 研究结论与研究局限75-76
  • 6.1.1 研究结论75-76
  • 6.1.2 研究局限76
  • 6.2 研究展望76-77
  • 附录:产业部门对照表77-78
  • 参考文献78-82
  • 致谢82-84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耘;王敬敬;唐勃峰;;复杂网络视角下的产业网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盖翊中,隋广军;基于契约理论的产业网络形成模型:综合成本的观点[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5期

3 王茂军;杨雪春;;四川省制造产业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11年02期

4 黄守坤,李文彬;产业网络及其演变模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5 金碚;李钢;陈志;;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6 张丹宁;唐晓华;;产业网络组织及其分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2期

7 邢李志;;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区域产业结构网络模型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2期

8 王岳平;葛岳静;;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2期

9 李善同,钟思斌;我国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分析[J];管理世界;1998年03期

10 赵炳新;尹,

本文编号:1090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090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6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