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积累理论的“卢森堡—布哈林论争”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17:33
本文关键词:资本积累理论的“卢森堡—布哈林论争”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产图式 非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摘要】:资本积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围绕着这一理论及其发展就发生了很多争议,涌现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围绕这一理论,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之间,马克思主义内部都曾发生过激烈的论争。20世纪初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森堡和布哈林之间围绕着这一理论展开的论争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激烈的。卢森堡的代表作是她于1913年出版的《资本积累论》。她在书中质疑了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中的扩大再生产图式,认为该图式没有回答扩大再生产的内在动力,即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为了回答此问题,她提出了所谓的“第三者”资本积累论,意即资本积累是无法在一个封闭的资本主义体系内完成的,它依赖于对“第三者”即非资本主义环境的侵占。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最终导向其关于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理解,她认为作为“非资本主义环境”的殖民地是资本主义进行积累的重要来源,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非资本主义环境”的过程就是帝国主义。资本积累的这一特点从逻辑上蕴涵着这样的结论:当帝国主义将全世界都囊括到自己的体系之内时,它就会因为缺乏“非资本主义环境”而崩溃。针对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布哈林在1925年出版的《帝国主义和资本积累》一书中提出了全面的批评。首先,布哈林捍卫了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图式,认为资本主义本身就具有增加消费需求和扩大生产的内在动力,而卢森堡却忽视了资本家追求利润的无限欲望对再生产的推动作用,反而将货币资本与剩余价值的物质形态混为一谈,因此对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其次,在关于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关系的问题上,布哈林认为,扩大再生产内在动力问题的解决使卢森堡所谓的“第三者”失去了必要性。同时,卢森堡对于两者之间物质交换结构、追加劳动力等问题的描述也过分的理想化。最后,布哈林对卢森堡关于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理论也进行了批评,认为卢森堡最重要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利润问题,而这一问题正是认识帝国主义的关键环节。此外,她对帝国主义崩溃方式的理解也是不符合现实条件的。尽管如此,布哈林还是肯定了卢森堡资本积累理论的现实意义,认为她在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关系、帝国主义历史必然性等问题上的描述都充满了进步意义。通过此次论争,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科学性得以彰显,其中的再生产图式、危机理论等得到了坚定的捍卫,论争中出现的方法论上的创新和对帝国主义等问题的研究也使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与此同时,这次论争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问题,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经济社会中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入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作用。同时,卢森堡和布哈林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也可以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全球化背景下新型的国际关系和“新帝国主义”的实质。
【关键词】: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产图式 非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091.3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导论8-19
-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缘起与意义8-9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9-16
-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16-18
- 第四节 论文的难点和创新点18-19
- 第二章 卢森堡-布哈林论争的时代背景19-28
- 第一节 论争的理论背景21-24
- 2.1.1 《资本论》第二卷的出版21-23
- 2.1.2 围绕“崩溃理论”的争论23-24
- 第二节 论争的现实背景24-28
- 2.2.1 垄断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发展24-25
- 2.2.2 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俄的建立25-28
- 第三章 卢森堡和布哈林围绕马克思再生产图式的论争28-35
- 第一节 卢森堡对剩余价值实现问题的质疑28-32
- 第二节 布哈林对需求问题和货币问题的回应32-35
- 第四章 卢森堡和布哈林关于资本空间扩张的论争35-47
- 第一节 卢森堡和布哈林关于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关系的论争35-39
- 4.1.1 卢森堡对“第三者”三种作用的阐述35-37
- 4.1.2 布哈林对“第三者”资本积累论的批评37-39
- 第二节 卢森堡和布哈林关于资本全球化的论争39-47
- 4.2.1 卢森堡:以资本积累为基础的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理论39-43
- 4.2.2 布哈林:以利润攫取为基础的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理论43-47
- 第五章 资本积累理论的“卢森堡-布哈林论争”的当代意义47-53
- 第一节 理论意义:对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理论的捍卫与发展47-49
- 5.1.1 对马克思再生产图式和危机理论的维护47-48
- 5.1.2 方法论的创新和对帝国主义理论的发展48-49
- 第二节 现实意义:全球化条件下资本积累理论的新应用49-53
- 5.2.1 对供给侧改革的深层理解49-51
- 5.2.2 对当代国际关系的新认知51-53
- 参考文献53-56
- 后记56-57
- 个人简历57
本文编号:1104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104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