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生态产业链动态均衡的VI模型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2 13:30

  本文关键词:生态产业链动态均衡的VI模型及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产业链 动态均衡 产品差异 企业社会责任 变分不等式


【摘要】:生态产业链(Eco-industrial Chain,EIC)是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 Park, EIP)中各企业为降低企业责任风险,通过科层、市场和网络协调机制配置资源、创造价值的重要载体。作为生态工业园的核心组织形式,它的均衡与优化关系到生态工业园能否持续有效运营,实现高效管理。变分不等式(Variational Inequality, Ⅵ)是非线性互补问题的推广,它能够准确描述和刻画经济系统运行中的均衡问题,为优化问题和均衡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统一框架。本文重点研究了产品差异和企业社会责任这些因素对生态产业链动态均衡的影响,通过建立生态产业链动态均衡的VI模型,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对国内、外有关EIC的研究方向、方法及进展做了分析概述;从经济学角度,对推动EIC运行的内在动力源、外在动力源等影响EIC动态均衡的主要激励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介绍了VI理论方法发展概况,以及其在各领域研究的应用及优势。 2.研究了产品差异下EIC动态均衡的VI模型构建问题。基于EIC中生产者企业生产新产品、再制造产品存在差异,消费者企业对二者有不同偏好和需求,以及政府对分解者企业的补贴政策等所产生的激励效益等对生态产业链动态均衡的影响,对各层企业的最优性条件进行分析,建立相应VI模型,证明解的存在性,利用Lingo、Matlab等软件工具求解,最后结合具体案例分析。 3.针对EIC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产生的激励效益及其对EIC中各层企业决策的影响,构造了以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和利益相关者关系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涉及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企业的多层次多标准的超网络模型。利用VI构建了各层企业及整个EIC的动态均衡条件,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内在激励对EIC动态均衡的影响:通过对Kalunborg生态工业园中具体生态产业链进行分析,验证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提高EIC整体效益,政府激励效益可以弱化EIC边际交易成本;随着EIC中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增强,其交易量、利润、成本收益及EIC的整体收益将提升,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VI建模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生态产业链 动态均衡 产品差异 企业社会责任 变分不等式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24;F019.1;F06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4 研究目标14
  • 1.5 研究内容与结构14-16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16-22
  • 2.1 最优化问题相关理论知识16-17
  • 2.2 变分不等式相关理论知识17-18
  • 2.3 变分不等式与几类数学问题的关系18-20
  • 2.4 变分不等式求解方法20-21
  • 2.5 本章小结21-22
  • 第三章 考虑产品差异的生态产业链动态均衡VI模型22-35
  • 3.1 引言22-23
  • 3.2 模型描述23-25
  • 3.3 Ⅵ模型构建25-28
  • 3.4 均衡条件及解的存在性分析28-32
  • 3.5 案例分析32-34
  • 3.6 本章小结34-35
  • 第四章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生态产业链动态均衡研究35-46
  • 4.1 引言35
  • 4.2 模型描述35-37
  • 4.3 Ⅵ模型构建37-41
  • 4.4 动态均衡条件分析41-42
  • 4.5 案例分析42-45
  • 4.6 本章小结45-46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46-47
  • 5.1 全文总结46
  • 5.2 研究展望46-47
  • 参考文献47-51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晓华;王广凤;马小平;;基于生态效益的生态产业链形成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1期

2 徐大伟,王子彦,谢彩霞;工业共生体的企业链接关系的分析比较——以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体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1期

3 郭春香;李旭升;郭耀煌;;社会责任环境下供应链的协作与利润分享策略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4 徐兵;朱道立;;多用户多准则固定需求随机交通均衡变分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4期

5 陆化普,殷亚峰;交通网络均衡分析的变分不等式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1997年02期

6 尹琦,肖正扬;生态产业链的概念与应用[J];环境科学;2002年06期

7 李春发;王彩风;;生态产业链模式下企业的生态——经济系统的动力学模拟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徐大伟,王子彦,郭莉;工业生态系统演化的耗散结构理论分析[J];管理科学;2004年06期

9 李春发;李建建;李井锋;张宏敏;;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生态产业链均衡研究[J];管理科学;2011年03期

10 王兆华 ,武春友;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生态工业园中企业共生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玉堂;生态工业园中的生态产业链系统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杜朴;工业共生网络副产品物质流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317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1317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5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