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公正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3 13:06
本文关键词:经济公正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公正问题成为时代重大议题的必要性越来越大。第一章探讨经济公正问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节是经济公正问题的提出,先分析了经济公正问题的重要性,然后对于经济公正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国内经济公正问题的研究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经济公正的内涵、经济公正问题的表现、经济公正的关键范畴、经济公正的原则、经济公正的意义、经济公正的实现;国外经济公正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概括了几种现在很通行的理论。第二节简要地分析了这种研究现状的原因是如何引发的,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一是以往研究的缺陷,一是意识形态的原因。第三节和第四节探讨经济公正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对于经济公正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公正与和谐均为当今中国社会重要的价值诉求,经济公正与社会公正、社会和谐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对于经济公正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经济公正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经济公正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第二章是经济公正问题的历史考察——经济公正史批判。第一节是经济史上对于经济公正问题存在的争端。这些争端主要有经济全球化浪潮与经济公正的问题、贫富差距与环境恶化的问题、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的问题。第二节对于古代和近现代的经济公正思想的梳理都遵循中西分化的主线。第三节对一些重要的经济公正思想的批判性分析主要针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休谟、边沁、穆勒、亚当斯密、罗尔斯等人。指出了他们的思想的合理之处和不合理之处。最后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公正思想进行了反思和评价。包括对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邓小平这些人的经济公正思想的介绍以及对他们思想的评价。 第三章是经济公正问题研究的困难所在。经济公正问题研究的困难众多,笔者主要抓住了三大争端,一曰经济公正与平等、一曰经济公正与效率、一曰经济公正与实践。 关于经济公正与平等,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经济公正与平均主义,经济公正、平均主义与共同富裕。关于经济公正与效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中共中央关于两者关系的决议以及笔者对此的看法、学界对于两者关系的看法以及笔者的态度。关于经济公正与实践,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笔者在论述了经济公正问题的三大研究困难以后在第四章论述了经济公正的内涵、类型和特性。是望对经济公正的规定性有更详细的阐述。而经济公正的规定性也是经济公正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对于内涵主要是要把它与其它几个相近的概念相区分,类型主要分为常态经济情况下的经济公正与非常态经济情况下的经济公正,特性有历史性、阶级性和合理性。 问题既然提出来了,那么解决是很紧要的,所以第五章是经济公正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关于解决的方法途径,笔者从制度、道德和加强经济活动的公正制约三大角度进行阐述。对于制度如何解决经济公正问题,主要从制度是实现经济公正的重要保证和制度在经济公正前提下的安排问题两个角度进行论述;对于道德如何解决经济公正问题主要从道德是实现经济公正的重要保证和道德在经济公正前提下的建设问题两个角度进行论述。对于加强经济活动的公正制约,要求把握四个经济运行环节的公正制约,即做到加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公正制约。 笔者对于学界的关于经济公正的各个层次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目的在于使经济公正更贴合实际,能更好地服务于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建设尤其是经济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01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立显;;社会公正: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之道[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11期
2 赵泽林;试论互联网经济时代经济公正的实现[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高瞻;也谈经济公正及其实现[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4 鞠巍;;无知之幕与经济公正——公平契约论对市场经济的方法论意义[J];江淮论坛;2007年05期
5 汪荣有;;经济公正:社会经济活动的精神动力[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范广军;;新时期我国经济公正问题的表现及原因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03期
7 刘化军,郭佩惠;经济公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伦理基础[J];理论学刊;2005年02期
8 汪荣有;谢中和;;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公正思想及其贡献[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4期
9 王锐生;经济公正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10 刘化军;郭佩惠;;经济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伦理基础[J];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凡;转型社会的公正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80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180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