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我国电力行业碳减排成本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9 07:33

  本文关键词: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我国电力行业碳减排成本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碳排放 生命周期评价 影子价格 距离函数


【摘要】: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人为活动的温室气体(Green House Gas,,以下简称GHG)排放,其中主要是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排放)。我国化石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全国约占半数的煤炭消费用于发电,最近10年来煤电在我国电力消费结构中占比均超过80%。煤电行业是我国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控制煤电行业的碳排放增长是控制我国碳排放的关键。煤电行业的GHG减排成本是准确估算我国GHG减排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和合理的制订煤电行业的碳减排目标的重要依据。本文围绕煤电行业的碳减排成本测算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了工作:构建了煤电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模型和碳排放权资源影子价格模型,研究了煤电企业和煤电行业的碳减排潜力、减排成本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我国煤电行业实施碳减排的路径选择。 本文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总结现有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对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理论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碳排放影子价格、碳减排成本和碳减排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论证了通过前沿生产函数和数学规划方法估算影子价格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第三章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构建了煤电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模型,并以深圳能源集团某电厂为研究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煤电碳排放强度测算模型为下文估算煤电减排成本提供了基础工具。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尤其是高碳排放的电力企业将面临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约束,碳排放权将成为电力企业生产活动必须拥有的一种资源和生产要素。本文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从电厂层面和区域性电网层面研究了电力行业碳排放权资源的影子价格,并据此估算碳排放权资源的稀缺性价值,进而得到电力企业和行业的碳减排成本。第四章基于前沿生产函数方法构建了电厂层面的碳排放权资源影子价格模型,将传统的生产函数模型扩展到包含电力产出和碳排放的多产出模型,利用距离函数和利润函数的对偶关系以及电力产出同碳排放的比例关系,推导包含多产出的电力生产系统中非期望产出碳排放的影子价格,并据此分析了电力企业层面的碳排放权资源价值、减排潜力和成本,以及不同电厂碳减排策略选择。第五章构建了包含碳排放约束和电力需求侧响应的电力系统成本优化模型,基于该数学规划模型的对偶模型估算了碳排放权资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影子价格,并据此分析了区域电网层面的碳排放权资源价值、区域电力行业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本文第六章在比较了碳税和碳交易机制异同点后,结合全国和深圳的实际提出了通过碳交易方式优化电力行业碳排放权资源配置的途径,阐述了深圳碳交易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电力行业纳入碳市场的制度安排,结合深圳碳市场实际交易数据分析了碳交易在深圳电力行业碳排放权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评估了碳交易的减排成本有效性。 近年来,由于大量新建高效发电机组的投产,我国基本结束了电力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为实施电力行业结构性减排创造了条件。深圳是一个人口超千万、GDP超万亿元的超大型城市,深圳电力行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减排的潜力已经非常有限,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领域的运用,如果这些基于市场的节能减排手段能够促使电力行业结构优化、从而实现结构性碳减排的目的,将对我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起到示范作用。这是本文以深圳为例的意义所在。本人有幸自始至终地参与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碳排放市场建设工作。作为制度设计的参与者,本人从深圳的实际出发,深入的研究了以资源最优配置为基础的电力行业减排的路径选择以及由此产生的减排成本。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196;F426.61;F40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欣,段颖;SO_2污染控制方面存在的两大问题[J];北方环境;2002年03期

2 许光;;碳税与碳交易在中国环境规制中的比较及运用[J];北方经济;2011年06期

3 刘莉;董国亮;王云龙;蔡凤田;;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指标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8年03期

4 曾鸣;张艳馥;王鹤;贾俊国;;基于综合资源规划的供需资源优化组合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03期

5 陈启鑫;康重庆;夏清;周意诚;横山隆一;;电力行业低碳化的关键要素分析及其对电源规划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5期

6 周天睿;康重庆;徐乾耀;陈启鑫;;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理论初探[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7期

7 汪鹏;赵黛青;;发电厂减排CO_2的技术选择及对比分析[J];能源与环境;2011年03期

8 ;我国煤炭含硫情况[J];北方环境;2002年03期

9 吴晓蔚;朱法华;杨金田;周道斌;燕丽;滕农;易玉萍;;火力发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测算[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10 马忠海,潘自强,贺惠民;中国煤电链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及其与核电链的比较[J];核科学与工程;199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湖;多联产CCS的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价与系统集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0年



本文编号:1236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236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8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