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价值转形与再生产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论价值转形与再生产的关系
【摘要】:流通过程中分配剩余价值,不能改变生产中已经耗费的劳动。生产中耗费的劳动满足相应的价值形式的再生产条件,流通过程中商品的交换比例满足生产价格形式的再生产条件。价值形式的再生产条件是解决价值转形的关键。剩余价值实现与剩余价值分配都属于社会再生产的一部分。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条件下,剩余价值实现与剩余价值分配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不可分。对再生产与价值转形进行全面考察,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5FJL001)
【分类号】:F014.39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价值转形中是否需要考虑再生产?自笔者拙著《价值转形》[1]出版后,冯香凝、王金秋(以下简称冯)在“评沈民鸣价值转形模型”一文中着重对价值转形放在再生产背景下进行考察提出了疑问,[2]21~31笔者谨在此对价值转形与再生产关系作一专门论述,并以此作为对冯的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仁君;关于转形问题争论中三种基本态度的评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01期
2 陈志烨;转形问题的双量及多量模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3 罗晋川,王筱欣,罗德琼;关于“价值转形”的理论思考[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高伟;;“新解释”解决了转形问题吗?——非转形问题还是转形问题的新解法[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5 胡代光;;转形问题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法——读《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当代现实》一书[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6 吴义刚;方劲松;;“转形问题”:一个百年难题的解读[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丁堡骏;;再生产平衡条件公式是如何被引入转形研究领域的[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8 王志国;马克思“价值转形”的对称不变性解法[J];经济评论;2003年05期
9 岳宏志,寇雅玲;马克思转形理论的一个数理证明——兼评鲍特凯维兹关于转形问题的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3期
10 白暴力;董宇坤;;胡代光先生“价值转形问题”研究述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堡骏;黎贵才;;转形问题真的“最终解决”了吗?——评张忠任先生关于转形问题的解法[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忠任;;转形问题的数学解决[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朱奎;;转形问题:一个动态分析框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罗雄飞;;如何理解马克思转形理论的内在逻辑?——评鲍特凯维茨的转形模型[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5 刘艳龙;;按照马克思的逻辑理解马克思——评丁堡骏博士的《转形问题研究》兼与岳宏志先生商榷[A];《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3年
6 丁堡骏;;转形问题研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冯金华;;价值转形:一个伪问题[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8 杨玉生;;马克思的“转形”问题和斯拉法的标准商品——对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阿吉特·辛哈观点的评述[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岳宏志;寇雅玲;杨燕;;转形理论是重建马克思一般均衡理论的基础[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10 丁堡骏;黎贵才;;转形问题研究的马尔科夫过程解法之迷途——评森岛通夫转形问题的解法[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慧;转型,还是转形?[N];科技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孙修南;世界经济学难题的新证明[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e,
本文编号:1237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237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