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美国大萧条:收入分配、消费需求与消费信贷(1919-1929)

发布时间:2017-12-14 19:04

  本文关键词:美国大萧条:收入分配、消费需求与消费信贷(1919-1929)


  更多相关文章: 收入分配 消费信贷 消费需求 美国大萧条 基尼系数


【摘要】:大萧条的爆发令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模式受到严重的挑战,凯恩斯学派占据了主流。同时,货币学派、奥地利学派等经济学思想不断发展与之竞争。但是,很多非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被边缘化的。新凯恩斯主义学者们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吸收这些曾被忽视思想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虽然对大萧条的研究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也不能说学界对大萧条的研究已经达到了极致了,也不能说对大萧条中的教训和经验都完全领悟了。本文沿着凯恩斯学派的脚步,从消费和收入分配的角度入手,尝试对大萧条爆发的原因进行探讨和解释。 凯恩斯学派主要从总量的角度来分析大萧条的爆发,基本没有涉及结构。本文尝试从消费结构的角度对大萧条进行探讨,并通过逻辑分析和数据统计的方法证明大萧条与美国当时收入分配之间的必然联系。首先,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分析后发现,美国大萧条爆发前夕收入分配存在巨大的问题,且大部分的美国人并不满足边际收入递减规律,美国消费的减少有可能来自于收入分配的不公。随着这条思路,我们分析了美国1929年之前的消费数据,但我们发现,美国消费需求不仅没有出现颓势,反而出现了强劲的增长。通过对消费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信贷消费的出现延迟了因收入分配上的问题而造成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间的距离的扩大的问题。随后发生的股市崩溃产生了未来收入和就业的不确定性,这导致了耐用昂贵消费品支出的减少,信贷消费额急剧减少。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的差距回归到了真实的状态,美国大萧条开始爆发。本文的结论非常简单:美国大萧条的根源之一在于其糟糕的收入分配,信贷消费短期内能延迟消费不足带来的影响。但是,当股市的出现崩盘时,支撑信贷消费的信心消失,大萧条不可避免。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71.2;F09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涤源;美国战后第六次经济危机同三十年代大经济危机的对比分析[J];世界经济;1980年01期



本文编号:1288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288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4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