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基于NDVI修正系数的和田绿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发布时间:2017-12-19 21:00

  本文关键词:基于NDVI修正系数的和田绿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出处:《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干旱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估算 和田绿洲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定量评估可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田绿洲生态与环境极为脆弱,在气候变暖大背景下,西部大开发及2009年以来实施的19省市对口援疆建设将对当地资源与环境保护产生巨大压力。为此,目视解译3期18景遥感影像,整理1期土地利用数据,并基于NDVI修正系数对和田绿洲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1980-2010年,和田绿洲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30.44×10~8元,其增加主要源于南部山区雪冰面积在研究的时间节点上因降水量增加而增加。(2)草地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草地退化及耕地对草地侵占。(3)流域而言,中游区与下游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减少。其中,中游区湿地(-1.83×10~8元)、水域(-1.68×10~8元)、森林(-0.86×10~8元)及草地(-0.80×10~8元)等服务价值减少是其主要原因;下游区水域(-0.61×10~8元)、草地(-0.24×10~8元)及森林面积(-0.07×10~8元)等生态服务价值减少是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根源。
【作者单位】: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基金】:2013年度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课题“气候变化情境下的和田绿洲时空演变规律”(201304)
【分类号】:X826;X196
【正文快照】: 我国干旱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生态脆弱[1-2]。尽管国家采取相应重大措施,力图扩大或提高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作用的有利影响,但生态与环境整体状况仍在恶化[3-4]。在气候变暖、西部大开发及2009年以来实施的19省市对口援疆建设大背景下,地处生态与环境极为脆弱西北干旱区的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高地;甄霖;鲁春霞;肖玉;李文华;;价值转换方法在中国生态服务评估中的应用和发展(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0年01期

2 蒋延玲,周广胜;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公益的评估[J];植物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会娟;曹明宏;;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评估计量[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2 霍天阳;韩德梁;付静尘;韩烈保;;十堰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3 张毓;蔡振媛;;青海主要乔木林生态系统公益的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7期

4 郑建伟;田庆久;郑光;陆应城;;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5 唐佳;方江平;卢杰;郭健斌;李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6 汤洁;刘森;韩源;张楠;戴春旭;;白城市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时间序列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7 王洪翠;吴承祯;洪伟;何东进;林琴琴;王萍兰;陈灿;;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8 王平;;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南通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7期

9 吕建国;;森林生态效益的会计确认[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吕建国;;论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补偿[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蒋良勇;邹冬生;胡长青;李林;;从系统的高度构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程琳;李锋;邓华锋;;城市土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与城市化发展关系研究——以中国九个超大城市为例[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广平;杨红;;河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以上海长江口为例[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梅卓华;孙洁梅;赵春霞;张哲海;;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5 秦伟;朱清科;;绿色GDP核算中森林保育土壤价值的研究进展[A];《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1届4次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戴波;;生态资产评估研究综述[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李文华;李世东;李芬;刘某承;;生态补偿的意义与研究进展——以林业为例[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8 刘鑫;;我国区域性草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探析——以内蒙古地区为例[A];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莉;人工用材林经济利用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郑晶;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地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柏方敏;洞庭湖区不同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及生态影响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巩芳;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殷鸣放;大边沟林场人工林多功能评价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袁畅彦;森林资源估价的理论误区及方法修正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国政;西南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刘春兴;森林生物灾害管理与法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张眉;条件价值评估法下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10 丁访军;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标准体系构建[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小立;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田卓林;大连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霞;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丁言峰;生态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及实例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赵眉芳;基于ESRI MapObjects的GIS技术构建森林生态效益线性模型空间分析系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文宇;贡山县森林生态保护与财政转移支付[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计英;福建省生态资产遥感估算及其价值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贺志雄;基于Web的城乡交错带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黄怀雄;长株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韩素芸;湖南省主要森林类型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俏,何孟常,杨志峰,鱼京善,毛显强;广州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范繁荣;;宁化牙梳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辛琨,肖笃宁;盘锦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J];生态学报;2002年08期

4 肖玉,谢高地,安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价值[J];生态学报;2003年11期

5 赵同谦,欧阳志云,贾良清,郑华;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评价[J];生态学报;2004年06期

6 王欢;韩霜;邓红兵;肖寒;吴钢;;香溪河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J];生态学报;2006年09期

7 孙建平,孙根年;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测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8 肖寒,欧阳志云,赵景柱,王效科;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初探——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00年04期

9 潘文斌,唐涛,邓红兵,蔡庆华;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初探——以湖北保安湖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10期

10 谢高地,肖玉,甄霖,鲁春霞;我国粮食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国安,王永兴;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年01期

2 赵成义;;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演变与绿洲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恢复[J];新疆环境保护;1993年03期

3 孙兆敏,尚爱军,姚学慧;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研究[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4 张平;刘普幸;;河西走廊瓜州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生态风险防御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年06期

5 江凌;吕光辉;汪溪远;刘新春;潘晓玲;;城市化进程中的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6 郭亚娜,潘益农;粗糙度和稳定度对绿洲生态系统能量平衡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7 雷桂林;山地—绿洲生态系统耦合模式与效益[J];草业科学;2003年05期

8 徐德炎;新疆和田地区农田防护林体系与绿洲生态系统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年04期

9 宋凤兰;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农业可持续发展[J];干旱区研究;1999年03期

10 李小明,张希明,王元,吴延奎;塔南绿洲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近期优化模式[J];应用生态学报;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潘伯荣;;绿洲生态系统多样性[A];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王素平;;乌海市区绿洲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潘晓玲;顾峰雪;;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机理与安全维护[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潘晓玲;;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机理与安全维护[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姜桓;王素平;;乌海地区绿洲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6 潘晓玲;;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动态稳定性探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潘晓玲;;干旱区绿洲系统动态稳定性探讨[A];西部地区第二届植物科学与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铁铮 王翰林;绿洲生态系统节水研究获重大成果[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金龙;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健康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2 江凌;城市化进程下的昌吉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09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309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3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