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广西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良性互动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0 03:08

  本文关键词: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西师范大学》 2012年

广西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良性互动发展研究

刘志千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区域经济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所需要的物质、资金和技术保障,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条件;高等教育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所需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关于广西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良性互动发展的研究,探寻影响广西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良性互动的问题和原因,对采取合理的对策措施实现广西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的良性互动,更好地促进广西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关于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良性互动发展的研究,国内外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包括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以及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等,这些理论为研究广西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的良性互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高等教育作为重要的智力资源,具有准公共产品、消费和投资的经济属性,有着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与企业的整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经济职能。在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战略中,加强人才的开发与合作,是实现广西人才兴桂战略以及加快提升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广西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以及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状况下,广西目前的人才发展环境以及人才结构和制度体系已难以适应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这种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人才发展环境仍较差,吸引人才的能力和力度较弱;缺乏完善的人才引进平台,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和保持力较弱;没有形成统一的人才管理机制,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不能全局统筹、协调发展;各地区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机制不完善;高素质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学历、管理能力强的复合型的人才,港口物流发展需要的规划建设和物流管理人才,以及沿海工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较缺乏等方面。 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需求状况来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高学历和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最急需,对大学本科学历以及硕、博士等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专科学历人才的需求量增长相对平稳,但对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才的需求量则在逐年下降。近年来,广西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壮大,整体教育水平也不断提升,办学层次不断深化。但广西高等教育发展仍面临着许多矛盾: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需求量大于高等教育规模有限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之间的矛盾,科技创新能力滞后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与支持其发展的必要资源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等。从人才需求来看,广西的人才需求呈平稳态势,但一些新领域的人才需求量仍然很大,一些行业中人才需求已经进入平稳期,国际贸易、物流等外向型领域的人才需求量则逐步加大。从人才供给来看,高等教育供给量逐年增加,尤其是高校的扩招,使得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每年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也不断增加,但是高校也面临着教育质量下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和就业压力严峻等问题。 通过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互动失衡的分析来看,广西处于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以及区域经济欠发达地区,广西高等教育不能有效带动广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区域经济也不能很好地促进广西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有效促进广西高等教育资源投入的增加,双方不能彼此带动,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之间严重失衡。其问题主要在于高等教育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定位不相协调,高等教育建设也有其不科学的部分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区位差异以及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造成的。而究其本质,则是由于广西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和速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西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高等教育思想观念落后,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等方面造成。 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广西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十到十五年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实施教育强区战略,积极推进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一是转变高等教育办学思想,二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三是借鉴先进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四是完善高等教育体制,五是科学定位,突出高等教育特色,六是高等教育要面向世界,全面发展等。同时,要采取以下策略积极促进广西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一是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实施校企联合,转变办学方式,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二是不断促进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开展创新教育;三是各高校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为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相应的咨询服务;四是高校积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五是引进多元化的教育投资渠道;六是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G64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建青;;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主要因素及其协整关系——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韦柳娅;贺祖斌;;广西高等教育发展对省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9期

3 李娟;李树娟;;基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战略下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探讨[J];传承;2009年18期

4 刘易;蒋艳明;;广西大学研究生学科现状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张军;对建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关系的思考——兼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朱秋白;中国高等教育的两类供求及其均衡模式与政策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7 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区域的资源配置与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11期

8 陈彬;;浅析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经济性功能[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黄家庆;;广西沿海地区高等教育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开发[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10 贺祖斌;李东航;张兰芳;;广西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省域经济结构的适应性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淑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蓝勤华;用户创造内容(UGC)动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罗淑云;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4 袁惠龙;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李东航;广西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来志斌;中国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7 阚国常;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与劳动力市场互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文相吉;重庆市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李萍;广西沿海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柳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王坤;苏亚彬;;区域经济与农业类高校互动发展的模式与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2 洪芳;;高校“十一五”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韩占兵;;中美比较视角下我国高校资助体系的问题及对策[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杨广君;李群;;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需要矫正的几个问题[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王东京;刘灵芝;吴海霞;;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研究——以东陇海经济带为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徐达奇;;论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性[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马佳宏,周会娟;从西部大开发看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5期

8 刘勃言,梁志勇;对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现实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1期

9 吴锦程;叶青;;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福建高校发展定位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1期

10 吕京;刘月;;互动视角下的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关系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征;;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何志均;;民办教育是教育经济学应特别关注的领域[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牛征;;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与对策[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赵宏斌;;我国高校的区域分布研究:基于人口、GDP的视角[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杨克瑞;;教育交易费用及其度量[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陈万明;;扩充与调控:我国高等教育供需关系的重新审视[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王雪娟;;构建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方法探寻[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张慧勇;;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与营利性的博弈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孔凡敏;;当前高等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责任缺失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徐文;孔凡敏;;新时期高等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责任缺失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李彦西;欠发达省区高等教育资源整合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邱松;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7 吕京;西部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宫丽艳;天津市塘沽区域教育政策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丽荣;中国林业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陈新忠;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万波;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车军;船舶避碰人为因素分析与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罗欢;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政府与市场双重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强;地方综合性高校教育经费筹措的困境与对策[D];湘潭大学;2009年

6 吴晓玲;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佳;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宋本玉;我国民办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戴豫;高校与社会体育资源共享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昊;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问题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宇;徐晓辉;;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探讨[J];北方经济;2006年07期

2 岳昌君;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3 顾明远;教育与需求──现代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上)[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3期

4 陈晓宇,陈良焜,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5 黄福涛;“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与比较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6 别敦荣,朱晓刚;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上的公平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7 李文利,魏新;论学生资助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8 丁小浩;我国专科与本科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相对位置和比较优势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9 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王善迈;论高等教育的学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夏乐君;[N];中国人事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潘照春;[N];广西政协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农超;[N];广西政协报;2008年

4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万伟平;[N];中山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范明;江苏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2 李萍;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卞亦文;基于DEA理论的环境效率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吴华清;基于DEA的奥运会相关效率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张铭钟;我国西北五省(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模式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永红;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3年

2 郭勤;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毕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子良;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若干问题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侯彦斌;我国“区域教育研究”的概念、意义和方法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钊;湖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7 章勤俭;用户接受移动商务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8 汪名彦;博客用户写作动机与写作行为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洪德山;西部高校人才流失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陈佳;FCE方法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道涵;;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J];城市问题;1987年05期

2 黄乃济;;浅谈价格杠杆在区域经济中的运用[J];价格月刊;1987年12期

3 唐立久;我国区域经济混乱成因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1990年11期

4 塞风,朱明春;论区域产业分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0年04期

5 ;我国区域经济的新格局[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93年06期

6 王寿春,李训茂;区域经济:整合状态中的增长与协调发展[J];北方论丛;1997年01期

7 李建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述略[J];高校社科信息;1997年04期

8 张岩,张人广;区域经济的工业化道路研究及实证分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9 杨秋宝;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50年:从平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转换[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0年02期

10 朱栋梁;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审视[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承伟;潘峰华;;我国交通网络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1995—2005)[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管镇滨;马锦郁;;西北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张玲;张晓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启示[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付晓东;;影响循环经济的区域因素[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生全;冯静;高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各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静态评判模型[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冯拾松;;论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吴翠玲;蔡国友;李培进;张传本;吴曙霞;;区域经济竞争力与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成海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性分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李琪;张越;;互联网因素对我国省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付晓东;;基于虚拟空间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许开峰;[N];北大荒日报;2011年

2 记者 左文辉;[N];宁波日报;2005年

3 严娜;[N];现代物流报;2007年

4 通讯员 田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N];哈密报(汉);2008年

6 CUBN记者 陈文喜;[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杨心平;[N];乐山日报;2009年

8 记者 韩浩 章梅 实习生 洪毅彬 蒲亮 通讯员 关雨;[N];南方日报;2009年

9 记者 王炤坤;[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本报驻住交会特派记者 朱以师;[N];中国房地产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茗;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李晶;辽宁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4 来逢波;综合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塑造与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单良;辽宁省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林矗;外源性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黄宏亮;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9 张聚华;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程玉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丽英;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D];湖南大学;2001年

2 张鹏;中国区域经济转型路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李海英;我国区域经济演化过程中的财政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磊;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5 石志恒;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与协调发展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杨建;成都城市边缘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7 赵子健;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燕;我国区域产业集群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四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明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5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35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9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