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位理论演变看区域经济理论的逻辑体系构建
本文关键词:从区位理论演变看区域经济理论的逻辑体系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4期
从区位理论演变看区域经济理论的
逻辑体系构建
冯邦彦,叶光毓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州510632)
摘 要:区位理论是区域经济理论的起源和基石。因素增加两条主线,,论的内在逻辑体系进行了详细分析,,使研究者对区域经济理论的理论体系、关键词:区位理论; (Tunen,1826)的农业区位论开始,发展到韦伯(Weber,1909)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1933)的中心
①
地理论和廖什(Losch,1940)的市场区位论。在农业区位论中,运费是决定农业空间布局的唯一因素。韦伯认为最低成本是企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因素,包括运输、劳动力和聚集三种因素。克里斯塔勒在城镇空间分布和结构内在规律的过程中,将市场因素加入到区位选择的考虑范围之内。廖什则在全面阐述市场区位和产业区位时,从利润最大化原则出发分析区位问题,并将这一原则与消费者的需求结合起来。可以说,新古典区位理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层次对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其中农业区位论和工业区位论立足于单个厂商的区位选择,中心地理论和市场区位论立足于一定的区域或市场,着眼于市场的扩大和优化。
然而,新古典区位理论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局部均衡分析方法,以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价格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单个厂商的最优区位决策,受完全信息、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和生产要素同质等严格假设条件的限制,其对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仅限于经济因素范围,因而对现实经济活动的解释能力也相当有限。针对新古典区位理论的局限,现代区位理论围绕更加广阔的区位因素范围和更加宽松的理论假设条件,两条主线对区位理论进行了深化和发展,并且由于融合了发展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区位理论从纯粹的单一经济主体区位选择理论衍变成集区位选择、区
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区域经济理论。
(一)现代区位理论围绕两条主线的衍变
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艾萨德(lsard,1956)是现
②
代区位理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他通过引入生产经济理论,把企业新古典区位理论分析框架中的单一生产区位分析扩展到多生产区位,认为最大利润原则固然是产业配置的基本原则,但这一原则的实现同自然环境、产品成本、消费者偏好、未来不确定性、区域间工资水平及价格水平的变化等因素有关,因此合理的区位选择和产业配置必然受多种因素影响,必须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0世纪60年代,以德伊(DayRH)、戈林赫特(GreenhutML)、赛默恩(SimonHA)等为代表的行为经济学派突破了新古典区位理论区位主体完全信息、完全理性和完全同质的三大假设,认为区位选择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才是区位分析的重要因素。到70年代,以麻斯(MasseyD)、沃兰斯坦(WallersteinI)、默德尔斯克(ModelskiG)、布儒德尔(BraudelF)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学派认为区位是经济结构的产物,区位理论离不开社会意义,要分析空间经济现象和非空间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将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因素也加入到区位因素范围。
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了产业结构化阶段。弗农(VernonR)和梅尔起克(MelcikiEJ)创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区位选择应随着产品和生产技术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因此生产方式的变化也是影响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萨塞尼安(Saxenian
作者简介:冯邦彦(1949年- ),男,广东鹤山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区域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叶光毓(1976
年- ),男,江西信丰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城市发展研究和规划。 ① 徐梅:《当代西方区域经济理论评析》经济评论2002.3第74页 ② 张燕:《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综述》当代财经2003.12第87页
90
本文关键词:从区位理论演变看区域经济理论的逻辑体系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6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36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