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维”的破产与《资本论》的复兴
本文关键词:“新思维”的破产与《资本论》的复兴 出处:《南都学坛》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资本 共产主义 “新思维” 经济全球化 意识形态 《资本论》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意识形态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认为西方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是"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但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在世界舞台上的不断崛起表明,共产主义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成为人类历史演进的必然选项。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从强调抽象的全人类利益出发,导致苏联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动荡和经济状况的迅速恶化,被西方认为是共产主义的"终结者"。然而今天,苏联解体以后的全球化进程和伴随这种进程的一波又一波金融危机,使整个世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资本论》所揭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真正指明了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
[Abstract]:Since 1990s, with the drastic changes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ideology, thinking that the western market economy and democratic politics are "the last form of domin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its continuous rise on the world stage show that communism not only has not died out, bu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option in the evolution of human history, and in 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Gorbachev's "new thinking" from the emphasis on the abstract interests of all mankind, led to the political life of the entire Soviet Union and the rapid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nomic situation. However, today,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afte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waves of financial crises accompanying this process have made the whole world more and more aware of it. Only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revealed in Capital really point out the correct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and politic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F091.91
【正文快照】: 二十多年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纷纷预测“共产主义失败了”,西方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是“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尤其是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1,一时成为西方思想界主流,以致绝大多数西方学者都将人类的发展史概括为一种向“自由民主制度”进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翠兰,高健;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理性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代恒猛;参与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要处理好八个关系[J];前进;2001年03期
3 温国才;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1年06期
4 吴微;弱者与强者的对话——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全球化[J];首都经济;2001年01期
5 雷震洲;经济全球化与网络经济[J];世界电信;2001年01期
6 王伯鲁;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基础剖析[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1期
7 李霞,祝军;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J];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8 张英健;谈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9 张晓霞;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10 黄晋太,王宏其;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玉宝;;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与我国的对策研究[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佟玉华;;经济全球化视域下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向[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二震;方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经验[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4 胡代光;;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我们的对策[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5 刘桂斌;;中国经济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发展[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6 刘志彪;;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阶段及其运行的新特征[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7 黄志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浅析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0年会议论文[C];2000年
8 吴明瑜;;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一些思考[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9 许晓芳;;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农村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10 张塞;;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进程(摘要)[A];广西生产力学会第六届年会专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远山;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利弊[N];中国矿业报;2000年
2 庞晓梅(山西大同煤矿公司技术学校);经济全球化与党的建设[N];中国煤炭报;2001年
3 陈夷茁;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N];重庆日报;2001年
4 吕博;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服务业的影响[N];中国审计报;2002年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鲁志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上)[N];中国冶金报;2000年
6 驻加拿大使馆经商处 石畏三;经济全球化大争论[N];国际商报;2001年
7 谭荣邦;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命运[N];光明日报;2001年
8 刘国银 丁文宏;融入“全球化”与坚持社会主义[N];解放军报;2000年
9 杨会春;澄清对经济全球化的模糊认识[N];解放军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李争平;经济全球化中的强劲音符[N];经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马腾;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看经济全球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范爱军;经济全球化利益风险论[D];山东大学;2005年
5 宋群;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6 赵景峰;经济全球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7 董岩;经济全球化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赵雄;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马峰成;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张登文;经济全球化与后发资本主义国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文;经济全球化与老挝经济的发展[D];山东大学;2009年
2 刘艺新;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初步认识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石义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变迁[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黄永红;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探索[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黄燕晖;浅析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D];外交学院;2005年
6 沙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共同发展[D];吉林大学;2005年
7 刘昱;我国产业面对经济全球化之对策[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韦向阳;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选择[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缑军勇;经济全球化——社会基因的全球复制与竞争[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李颖;试论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对策[D];安徽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75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375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