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市场前景与技术探讨—以榆林市为例
摘 要:目前移动支付已在我国城市范围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农村地区该项业务远远落后于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本文以榆林市为例,对我国农村地区移动支付的市场前景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推广移动支付出现的问题及阻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此提出了现实性建议。
关键词:移动支付 农村地区 市场前景 技术标准
一、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移动支付是指用户通过移动设备(包括手机、PDA和移动PC等)对某种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服务方式。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十分迅速。中国人民银行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银行机构、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26.48亿笔,金额近2.5万亿元。2013年上半年仅银行机构发展的移动支付客户就超过3亿户,处理业务1.7亿笔,金额3.17万亿元;
二、榆林市移动支付业务的市场前景分析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辖1区11县、5474个行政村,面积4.3万平方公里,人口364.5万,其中农村人口292.7万,占80.3%。
(一)政策环境。近年,榆林市政府和人民银行榆林中支围绕农村金融服务改革的难点问题,立足“惠农、支农、便农”的工作思路,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由于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方式单一、支付结算服务手段陈旧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金融机构网点进驻动力不足、支付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资金的有效配置,影响了榆林市支付体系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二)经济环境。2012年,榆林市实现GDP276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增速超全国4.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125.88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027.87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615.47亿元,增长8.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140元,比上年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81元,比上年增长17.8%。
(三)需求环境。截至2012年12月,榆林市手机用户达319.5万户,手机普及率达到87.65%。目前,移动支付业务在榆林市还处于起步阶段,运营商从2010年开始陆续开展了移动支付业务,但业务量还很小,仅局限于居民网上购物、信用卡还款、订购各类票务(机票、火车票)等少量应用功能。笔者在榆林市部分乡镇调查问卷显示:32%的用户愿意使用移动支付业务,17%的用户暂时不打算使用,51%的用户对于其持观望态度。其中35%的受访者没有使用移动支付业务主要在于对其不够了解,这说明当下榆林市农村地区的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还缺乏力度。
三、移动支付业务在榆林农村地区的困境分析
(一)消费习惯制约业务推广。长期以来,农村居民习惯用现金和银行卡消费。农村相对信息闭塞导致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对新鲜事物认知进程比较缓慢。农村居民不知道如何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甚至对其安全性存在疑虑,同时近年来电信诈骗行为屡见不鲜,加之媒体的片面宣传,农村居民对于移动支付的恐惧情绪也较为严重。
(二)使用成本影响业务拓展。移动运营商往往对使用移动支付附加条件,如使用手机的品牌、手机功能及使用套餐等,这增加了客户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成本。客户在开通移动支付业务后,无论是否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只要不注销该业务,各银行均会收取1~6元/月不等的服务费,增加了该业务的拓展难度。
(三)存在安全风险
移动支付作为新型支付方式,无论是移动支付的提供方,还是客户,都需要考虑支付过程中所涉及环节的安全性,交易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确保安全。消费者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在防病毒、防泄密等方面的保护还远远不够,由于手机的PIN码、网上银行密码以及个人信息等被盗取而引发安全风险的案例需引起各方足够重视。
四、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相关部门要针对农村移动支付业务尽快出台具体监管办法。一是要加强客户身份识别和对大额及可疑支付交易的监测,防范违反犯罪分子利用移动支付手段进行资金转移;二是要重视客户权益保护和移动支付安全技术标准,在保护用户的同时,提高移动支付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三是要明确和细化移动支付业务的准入条件,规范该项业务的发展方向。
(二)培养用户良好地使用习惯
根据国外经验,不发达地区因为金融服务供给相对匮乏,其移动支付发展程度较成熟,而发达地区由于本身金融服务供给充足,所以移动支付都偏重于小额,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应重点考虑农村地区,解决其支付不便的问题,以及城市的零星小额支付。提供多样化的支付服务。比如可以在适合开展小额支付业务,但银行等机构不方便进入的行业或场所进行移动运营商为主的移动支付业务试点推广,提升普通民众对移动支付的参与程度。
(三)提高移动支付安全性
为了促进移动支付技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顺利推广,建议移动支付相关各方要始终把安全问题放在发展优先考虑的位置。积极地谋求相应的安全措施,遵循保护公民财产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原则,在技术和管理上相互结合,最大程度地保证资金和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慧,浅谈我国移动支付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基于实际应用的角度[J],贵州农村金融,2012(1)
[2] 龚敏,移动支付的技术标准、格局及前景探析[J]计算机时代,2012(02)
[3] 陈元志、陈劲,移动支付产业的商业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12(08)
汪琦琦(1982.10- ),男,汉族,陕西榆林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职研究生,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榆林市中心支行。
本文编号:16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6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