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代际公共品研究述评:内涵、研究路径及新视角

发布时间:2018-05-04 15:09

  本文选题:代际公共品 + 外部性 ; 参考:《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摘要】:代际公共品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主要以戴蒙德跨期迭代模型和博弈论为基础,建立理论模型,探讨效用最大化的社会福利问题,并提出了代际外部性、代际公平改进等研究方向。相关研究偏重理论研究,缺乏实证研究,并且在前、后向代际公共品分析中,西方学者研究认为养老保障这类利己的后向型代际公共品提供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而公共教育之类的前向型代际公共品提供必须有前提保证。笔者认为,由于中国受到"养儿防老"和"孝敬父母"等思想的影响,此结论在中国是否适用有待进一步探讨;在未来,除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在中国国情基础上分析代际公共教育供给的问题之外,环境保护这类代际公共品的有效供给路径以及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性代际公共品提供等问题是很好的研究视角。
[Abstract]:The research of intergenerational public goods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s is mainly based on Diamond's intertemporal iterative model and game theory. The theore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discuss the social welfare problem of maximizing utility, and the intergenerational externality is propose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improvement. There is a lack of empirical research in related research, and in the analysis of public goods between the front and back generations, Western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self-interested generation public goods such as old-age security can reach Pareto optimal. The provision of forward-generation public goods such as public education must be guaranteed.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ideas of "raising children, protecting old age" and "filial respect for parents" in China, whether this conclusion is applicable in China needs further discussion; in the future, In addition to further exploring the supply of intergenerational public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ch as the effective supply path of intergenerational public goods and local intergenerational public goods supply under the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system, is a good perspective.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4YJC790154)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培育基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WN1422025)
【分类号】:F06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吕光桦;寇国明;;我国社会保险政府补助经济机制研究——代际家庭公共品供给模型的扩展分析及实证[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2 卫玲,任保平;治理外部性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反思[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3 李郁芳;孙海婧;;代际公平与代际公共品供给[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4 孙海婧;;代际公共益品供给的代际补偿问题[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国泰;茶娜;;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研究特点[J];北方经济;2012年06期

2 林炜;;内蒙古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杨青龙;;论比较优势的成本基础——从生产成本向“全成本”的拓展[J];财经科学;2012年05期

4 杨青龙;;国际贸易的全成本论:一个概念性理论框架[J];财贸经济;2010年08期

5 甘露;;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贫困的影响因素[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6 但承龙;;耕地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5期

7 黄万华;白永亮;;基于区域经济竞争优化环境治理绩效的府际环境合作机制研究——以跨区水污染治理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8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当代生态经济的综合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9 蔡涛;刘金山;;区域产业衰退:基于蒂布特模型的解释[J];发展研究;2012年02期

10 熊红芳;;论公共资源的外部性问题[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9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骁;夏洪胜;;解决代际外部性问题有效途径的理论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晓波;赵玉龙;唐亮;;代际交换难题与货币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6年04期

2 舒天斌;张云梅;;论代际经济公正[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张续元;邵彩梅;王夏明;;代际和谐与和谐企业[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年01期

4 韩军辉;;关于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10期

5 李郁芳;孙海婧;;转型发展时期代际公共品的供给困局及其破解[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6 李郁芳;孙海婧;;代际公共品问题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9年04期

7 徐岚;崔楠;熊晓琴;;父辈品牌代际影响中的消费者社会化机制[J];管理世界;2010年04期

8 孙守纪;王成仁;;中国农村转型期的家庭代际信用[J];农村金融研究;2010年10期

9 何佳讯;才源源;秦翕嫣;;中国文化背景下消费者代际品牌资产的结构与测量——基于双向影响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1年10期

10 郭明军;王建冬;陈光华;;标准代际演化的内涵、特征及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宝华;;试论现代代际观[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2 莫培滔;;老年人要做好家庭代际和谐的表率[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何佳讯;才源源;秦翕嫣;;消费者代际品牌资产的结构与测量:基于双向影响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陈亚南;;营建和谐的家庭[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魏仲吾;;代际交流的动力浅说[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蒋云峗;任若恩;;中国代际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7 韦贵tD;;坚持统筹兼顾发展代际和谐关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李宗明;;浅谈代际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一——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九)[C];2006年

9 伍如昕;;谁更幸福?——代际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10 马丁·柯利;马尔科·阿尔伯蒂尼;哈拉尔德·屈讷蒙德;李霞;;成人家庭代际联系:从比较调查研究得出的证据[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法国记者 邢雪;法国“代际合同”促进青年就业[N];人民日报;2013年

2 肖守渊;代际和谐离不开敬老爱老[N];江西日报;2014年

3 高昌;“代际文学”:一个热烈的伪话题[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葛登扬;天津“代际婚姻”增多[N];新华日报;2004年

5 唐元仲;利益组合的代际婚姻不容乐观[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6 李郁芳 孙海婧;代际公共品:改革直面的重大实践问题[N];中国改革报;2009年

7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翔;增强代际收入流动 改善长期分配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曹林;贫穷正在代际间传递[N];新农村商报;2013年

9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张守营;世界观的转变存在代际滞后[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10 ;代际变迁与市场未来[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汪燕敏;转型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研究:水平测度与机制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2 韩军辉;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肖代柏;消费行为的反向代际影响[D];武汉大学;2013年

4 方鸣;中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鲁婧颉;基于母亲教育与儿童健康关系的教育之非货币化代际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乔超;农村代际冲突中老人行动方式变迁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廖小平;伦理的代际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温芳;保障性多代住居体系营建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坤;代际效应下工作搜寻对大学生初始工资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周以杰;先秦家庭代际伦理及其现代价值初探[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伍希;试析科学发展中的代际责任[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丽娟;新农村家庭代际伦理关系现状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江洁;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及其现代转型[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熊晓莉;代际福利转移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吴坤国;生理代际与文化代际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吕建武;影像传播中的代际冲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黄林峰;基于金融性资产的我国居民代际收入传递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4年

10 郭浩龙;中国社会代际收入传递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43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843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7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