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二元结构体系构建导论
本文选题:区域二元结构体系 + 结构主义 ; 参考:《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摘要】: 传统经济学将二元结构归为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畴。把二元结构理论引入区域经济学,从而导出区域二元结构的概念和初步的理论框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区域二元结构理论对现有的区域结构理论进行了整合而且它是贯穿区域经济理论的主线之一,它的提出是对以后相关研究的规范;同时,,依据区域二元结构理论指导区域政策,进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基于此,有必要提出和明确界定区域二元结构的概念。区域二元结构作为一个体系提出,有其坚实的认识论基础,结构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物理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和观点为它的形成提供了哲学依据,系统科学的原理使对区域二元结构的研究由主次关系研究转向机制研究。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地理二元结构理论和创新理论等是区域二元结构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区域结构理论是区域二元结构的基础理论,在区域结构理论的指引下,区域二元结构体系得以构建。区域二元结构由区域二元空间结构,区域二元经济结构,区域二元社会文化结构三大分支构成。区域二元空间结构属表层结构,是区域二元经济和社会文化结构在空间上的映射;区域二元经济结构是以区域二元产业结构为核心包括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人力资本结构、技术结构等的复杂系统;区域二元社会文化结构因其与空间结构和经济结构的紧密联系成为区域二元结构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对区域二元经济结构和区域二元社会文化结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找出形成区域二元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即深层结构。实证分析是实现此目的的最佳途径,而将得出的结论应用于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制定则是构建体系的最终目的。
[Abstract]:Traditional economics classifies dual structure as the research category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ntroduce the theory of dual structure into regional economics and to derive the concept and preliminary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regional dual structure. The regional dual structure theory integrates the existing regional structure theory and it is one of the main lines through the regional economic theory, which is the norm of the related research in the fu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guides the regional policy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dual structure theory. Thus realiz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s the main Ren Wuzhi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put forward by the 16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Based on this, it is necessary to put forward and clearly define the concept of regional dual structure. As a system, regional dual structure has its solid epistemological foundation, structuralist philosophy, Marxist philosophy, physics philosophy, and the thought and viewpoi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which provide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for its formation. The principle of system science turns the study of regional binary structure from primary and secondary relation to mechanism. Development economics,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geographical dual structure theory and innovation theory a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dual structure system. The theory of regional structure is the basic theory of regional dual structu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regional structure theory, regional dual structure system can be constructed. Regional dual structure consists of three branches: regional dual spatial structure, region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and regional dual social and cultural structure. The regional dual spatial structure belongs to the surface structure, which is the mapping of the regional dual economic and social cultural structure in the space, and the region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takes the regional du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s the core, including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the enterprise structure and the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Regional dual social and cultural struc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content of regional dual structure because of its close relation with spat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structure.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on region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and regional dual social and cultural structure is to find out the decisive factor of forming regional dual structure, that is, deep structure. Empirical analysis is the best way to achieve this goal,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clusions to regional planning and regional policy making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building the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06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司契;;邓文迪的身手[J];IT经理世界;2011年15期
2 闫蕾;;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研究[J];金融经济;2005年18期
3 周建波;;中西思维范式差别与中国管理情境问题——和谐管理理论与信息经济学理论研究范式的比较[J];管理学报;2011年07期
4 巴盖措;;试论卓仓藏族婚俗的仪式象征[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5 钱卫华;黄青;;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教育[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年03期
6 张文正;;浅析《边城》独特的艺术结构[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2期
7 李霞;陆海峡;;英汉语对比综述[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1期
8 ;新书速递[J];中国报道;2011年09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述先;;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2 宗守云;;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理论的借鉴和发展[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亚娇;;英国高中地理教科书《Changing Environments》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啸群;;试论《比喻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价值[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5 宗守云;;王希杰对话语衔接理论的贡献[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6 聂焱;;比喻的结构模式及与其相关的几个问题[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蒋红红;;民俗文化翻译探索[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锡文;;应该认真研究农村现实问题[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石奕龙;;闽台闽南人民间文化的深层共性[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许纪霖;;一幕沉重的悲喜剧——40年代“融和”中西文化的回顾[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涛;物质的深层结构[N];云南科技报;2002年
2 阎荣霞;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找寻自知[N];长江日报;2005年
3 李 明;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N];中国企业报;2004年
4 庞卓恒;透过骑士盔甲洞悉西欧封建社会深层结构[N];光明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安海燕;大厂:转型劲歌唱京韵[N];廊坊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李东平;上市公司遭遇高管风波[N];证券时报;2002年
7 胡继华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历史究竟是什么?[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8 心理医生 施琪嘉;她为何不停地上厕所?[N];北京科技报;2006年
9 李翔;柏杨:愤世嫉俗的作家[N];经济观察报;2008年
10 方不割;破解视觉神话[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英;大众叙事与精神家园[D];四川大学;2007年
2 邹晓霞;商业街道表层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3 屈刚;英汉双语短语对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陈圣浩;景观设计语言符号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张立国;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何燕丽;中国传统家具装饰的象征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建伟;英汉语中非宾格现象之认知构式角度探索[D];复旦大学;2008年
9 邢凯;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储昭华;明分之道[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超;区域二元结构体系构建导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孙婕;言语失误的深层结构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5年
3 张春梅;从英汉语言结构对比探讨科技翻译[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吕航;西安明城区建筑高度控制问题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侯斌;《李尔王》之结构主义解读[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贾晓秀;论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结构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聂心蓉;马致远杂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8 鲍文欣;语文教学中美育因素的渗透[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海艳;HNC理论在法语中的运用[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靳英林;领属性名词短语整体移位和部分移位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47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847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