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金融集团信息系统关联评估研究
1引言
1.1选题背景
为了支持集团日趋剧增的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研发以及销售,集团拥有众多先进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和后盾。这些信息系统昼夜不停地为集团的庞大的客户群和供应商计算和处理海量信息,并在此过程中为集团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和财务利润。然而,随着集团各项业务的快速成长和扩张,信息系统的关联管理已经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现象:目前现状:近五年以来,系统之间的信息和数据交互越来越错综复杂,各种系统故障层出不穷,发生故障的次数和频率均有明显的增大,给公司业务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不良的影响和后果。虽然采取了一些管理方法和措施,但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治标不治本,都是纠正型非预防性措施。当故障发生时,才临时被动地釆取方案,出现一个解决一个,这种管理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系统稳定运营的目标。将来趋势: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的不断向前发展,各种金融机构如雨后春舆般的诞生,大量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日益增长的交易量,集团在巨大利润空间的驱动下,要想保持持续性竞争和领先优势,先进的信息技术研发和管理是关键因素之一。金融市场数据的日益复杂庞大迫使我们对信息系统管理体系要具有更高的前瞻性设计,方能实时和市场保持适应性的协调发展,提高信息系统管理效能。鉴于上述背景,本论文全面分析归纳了各种现象发生的幕后根源和本质原因,全方位剖析了各个因素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系,并从更高的角度和视角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前瞻性策略。这些策略不仅仅可以解决本公司的信息系统管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处于IT行业的任何一家企业和公司,或者是非IT企业的IT管理,都能从本论文中获取新的借鉴和启示,为IT管理提供了实践性很强的参考价值和样本。
……….
1.2选题意义
本论文中所涉及的现象、案例、以及各种数据,均来自本人实际工作之中。通过现象和数据进行理性客观地分析,杜绝猜测和直觉评估。论文所展示的各种方法具备充分的实战价值和参考意义,并且其中的部分解决方案已经在工作中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论文所展示的理念纵览整体,统筹全局,综合考虑到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具有的高度和洞察力,从较高的层次来诊断企业症状。论文所展示的管理策略和手段,一来可以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管理规范和方法,二来为将来集团信息系统总体规划和建设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为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三来为IT行业中的所有企业以及非IT企业的IT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理念和策略,对IT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2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业务流程再造,最早提出并将它引入到西方企业管理领域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博士。1990年,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先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1993年哈默与钱皮教授(James Chamby)共同发表了〈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书,该书的问世引起世界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并使BPR成为企业管理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他们指出,“业务流程再造就是要针对企业竞争环境和顾客需要的变化,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再造新的业务流程,以求在速度、质量、成本、服务等各项当代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改善”,主要的特征有三个:根本性的再思考: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以回归零点的新观念和思考方式,对现有流程与系统进行综合分析与统筹考虑,避免将思维局限于现有的作业流程、系统结构与知识框架中去,以取得目标流程设计的最优。彻底性的再设计:抛弃所有的陈规陋习创造全新的业务处理流程,而非对既存的事物进行肤浅的改良、增强或调整。根本性的改善: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管理方式与手段、企业的整体运作效果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体现高效益与高回报。自哈默提出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后,不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实务中,均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掀起了再造的浪潮。到1995年,再造咨询业务和相关的服务市场规模达到了几百亿美元。一些企业也确实根据其再造思想而受益非浅。尽管有许多再造成功的案例,但实际上,更多的企业因再造而使情况更糟。哈默在其1995年与史蒂文.斯坦顿(Steven Stanton)合著的《再造革命》一书中回答了人们对再造的质疑。后来哈默也坦率承认,“再造”未将人的因素考虑在内,他在1997年出版的《超越再造》一书中对再造的得失做了总结,并澄清了实践中的混乱概念。2001年,哈默向我们展示了 9个管理理念。它们揭示了那些在本行业中出类拔萃的公司如何在当今纷乱宪杂的商业环境中做到泰然自若,从容面对。
………….
2.2组织变革理论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简称OC)是根据内外环境变化的要求,组织及时调整和完善的自身结构,制度、人员、战略、技术和功能,以提高适应内外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需求的应变能力。组织变革理论最早是20世纪40年代由德裔美国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库尔特.卢因(1947)首先提出的。他提出的著名的“解冻一变革一重新冻结”的组织变革三步曲理论。该理论用力场分析法來诠释组织变革的现象和产生的原因,从而揭开了组织变革的神秘面纱。追根溯源,从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看,主要的组织变革理论有如下几个:
Lewin变革模型(勒温,1951年):提出一个包含解冻、变革、再冻结等三个步骤的有计划组织变革模型,用以解释和指导如何发动、管理和稳定组织变革过程,具体如下:
1)解冻:指的是在企业里广泛宣传变革的必要性,要促使人们改变他们原有的态度和观念并消除那些支持这些态度或行为的因素,输给他们一些新观念,,让个人、团体或组织能够真正感受到变革的必要并且接受变革。
2)变革:指的是发现并提出新的观点、理念或采用新的行为。
3)重新冻结:指的是通过加强和支持等手段,使新的行为方式锁定成为新的模式和规范。
……….
3集团信息系统关联评估现状及问题分析........ 13
3.1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13
3.2信息系统关联评估问题的提出........ 16
3.3信息系统关联评估问题的影响分析........ 20
3.4本章小结........ 22
4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关联评估管理体系........ 23
4.1构建基于约束型协调流程........23
4.2创建系统关联评估小组........ 43
4.3 建立导师机制........ 57
4.4建立经验库共享机制........ 62
4.4.1建立ELS的必要性........ 63
4.4.2 建立 ELS........ 64
4.4.3 ELS的预期效果及其评价........ 67
4.5关联评估管理体系综合绩效........ 67
5 结论与建议........ 68
5.1研究结论........ 68
5.2相关建议........ 72
4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关联评估管理体系
4.1构建基于约束型协调流程
基于约束型协调流程,简称 CBCF,是 “Constraint-Based Collaborated Flow”的简写,主要含义是指:在现有开发流程和规范中,增加“系统关联评估”这一环节和活动,强制性要求系统负责人产出《信息系统关联评估表》,在系统正式实施之前,事先分析并发现出系统之间的关联影响,并提前制定相应的关联策略和解决方案,以降低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和程度。其中“协调”的意思是指:因系统负责人对其他系统负责人r没有管理权力,也没有行政权力,只能通过与他人进行沟通、协商和约定,并获取他人的配合和协助,故称之为“协调”。CBCF有几个关键的特性:CBCF是一种前期预防型方法:不是等系统出现故障后,才返工来排查和定位关联评估过程中遗漏的、不合理的、错误的评估,有效事先遏止错误往下一个工作阶段延续。CBCF适合于评估非战略层面的系统:对于公司那些非重要、非关键系统而言,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往往比较简单,即使发生系统故障,影响的范围窄、程度低,对关联评估的要求不高。CBCF这是一种轻量级手段:投入的时间和人力资源相对较少,牵涉的干系人也较少。同时所需要具备关联评估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相对较低。
……….
结论
在第三章,笔者针对集团信息系统关联评估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现象进行了深度剖析,并从集团信息系统管理现状中提炼出了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紧接着在第五章,提出了 “构建基于约束型协调流程(CBCF)”、“创建系统关联评估小组(SCAG)”、“建立导师-经验库共享机制(T-ELS)”三大策略,用以解决第三章关联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详细介绍了三大策略的实施路径,旨在实践中能够执行并取得良好成效。在本节中,笔者将承前启后,对论文中的三大策略从不同维度和场景进行对比,进一步向读者展示更加实用、操作性强的落地方案,为此,下面将依序讨论如下三个要点:
1) CBCF、SCAG、T-ELS 三者的关系
2) CBCF、SCAG、T-ELS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对比
3) CBCF、SCAG的应用场景和选择流程。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9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9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