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理论述评怎么写_园区经济理论述评

发布时间:2016-11-25 11:06

  本文关键词:园区经济理论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学 >> 园区经济理论述评


第 27 卷第 3 期                吉首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Vol. 27 ,No. 3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6 年 5 月 May. 2006

   20 世

纪后半叶开始 , 世界经济的 从 “光环” 被 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 —— — 园区经济所取代 ,经济园 区化 、 园区产业化 、 产业集聚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 新趋势 。园区经济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竞争力 和在 区域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 趣 。特别是美国硅谷和 128 号公路沿线高科技开 发带和园区经济模式的成功 ,从产业集群的角度为 传统经济学派的工业区位理论和外部经济的存在 提供了佐证 ,使得各国政府和学者开始审视这一新 型经济空间形式 , 探求解释园区发展的各种理论 。 从总体上看 ,目前国内外关于园区经济的研究尚处 于起步阶段 ,各种研究成果散见于不同研究领域 , 且大都停留在非体系化 、 理论化的概括 、 综述阶段 , 不仅没有形成独立的 、 系统的体系 , 甚至连园区经 济本身的定义也没有达成广泛共识 。综观国内外 已有 的 研 究 成 果 , 不 外 乎 从 以 下 三 个 方 面 进 行 探讨 。
Ξ

Ξ

园区经济理论述评

向世聪
( 中南大学 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   :园区经济现象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但对园区经济理论的研究却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 ,且主要 要 集中在对科学园 、 工业园 、 技术城 、 开发区等典型园区经济发展经验的概括 、 总结以及对策性研究 ,而把园区经 济作为一个整体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对国内外园区经济的一些基本论述作了简要综述 ,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重要论点 。 关键词 : 园区经济理论 ; 述评 中图分类号 :F120.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 - 4074 (2006) 03 - 0097 - 07 作者简介 : 向世聪 (1972 - ) ,男 ,湖南邵阳人 ,长沙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

一、 经济园区的演变与园区经济 概念
( 一) 经济园区的演变

经济园区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内群集大量企 业 ,以产业群集聚或产业链耦合为基础 , 吸纳生产 要素集中投入从而形成区内经济增长乘数效应的 经济组织 。包括经济开发区 、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 特色工业园区 、 工业团地 、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 科技园 、 科学城 、 技术城 、 创业园 、 现代物流园 、 经济 特区 、 保税区 、 免税区 、 自由贸易区 、 出口加工区 ,等 等 。目前世界上有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 10 000 多个经济园区 。其中美国就开辟了 108 个对外 贸易工业区和 43 个特定用途的经济园区 。 经济园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 但被 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 “经济园区” 的是 1574 年建立 的意大利西北部的热那亚湾雷格享 (Leghohy) 自由

收稿日期 :2006 - 03 - 1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港 。之所以称为自由港 ,是因为存在非自由港 。正 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发展了的中世纪的手工业积 累起最初的资本 ,产生了城市之间和城市与外界之 间商业往来的需要 , 而与此同时 , 也逐渐产生了保 护商业往来的手段” 此后 , 欧洲地区相继产生了 。 与之类似的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 ,如法国的敦刻尔 克 ,丹麦的哥本哈根 , 葡萄牙的波尔多以及意大利 的那不勒斯 、 威尼斯等 。19 世纪以后 , 随着殖民主 义者的进一步扩张 ,自由贸易区逐步向各大洲的沿 海地区扩展 ,被殖民主义者征服的国家也在一些重 要港口设立了自由港 , 如直布罗陀 、 丹吉尔 、 亚丁 、 吉布提 、 果阿 、 新加坡 、 香港 、 澳门等 。这些自由港 多沿地中海经波斯湾 、 印度洋到东南亚分布 。美洲 大陆虽早有殖民者进入 ,但自由贸易区的出现要晚 得多 。1923 年巴拉圭科济尼亚自由贸易区及墨西 哥北部边境的帝华纳和墨西哥卡利自由贸易区是 美洲 大 陆 较 早 建 立 的 自 由 贸 易 区 , 而 美 国 直 到 1936 年才建立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资料显示 , 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 全世界共有 26 个国家建立了
75 个自由贸易区 。

倡导设立 4 个经济特区后 ,各类经济园区如雨后春 笋般地发展起来 ,目前已有省级以上经济园区 700 多个 ,其中国家级经济园区 170 多个 , 主要集中在 东部沿海地区 。 经济园区尽管超越了社会制度 、 经济发展水平 和地域上的限制 , 在世界上得到了普遍的发展 , 但 由于各国和地区在社会制度 、 文化传统 、 经济实力 上存在着差异 ,其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 。从发展优 势来看 ,经济园区可划分为优势主导型 、 优势导入 型和优势综合型 ; 从区域拓展规划过程来看 , 经济 园区可划分为松散联合型 、 新区创建型和旧区拓展 型 ;从投资主体来看 , 经济园区可划分为政府投资 型、 民间投资型和混合经济型 ; 从经济活动的表现 特征来看 ,经济园区可划分为外向型 、 内向型以及 兼有内向型和外向型特征的双向型 ; 从学科研究来 看 ,经济园区可划分为单一专业型 、 多学科综合型 ; 从管理体制来看 , 经济园区可划分为政府管理型 、 学校或民间非赢利机构管理型和政府 、 大学 、 企业 组成联合机构管理型 。总之 , 从最初的自由贸易 港、 自由贸易区 , 到科学城 、 技术城 , 再到高技术产 业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经济园区经历了一系列的 演化过程 。而这个过程恰恰就是经济空间布局的 演绎过程 ,也是园区 “经济” 的创造过程 。 ( 二) 园区经济的概念 关于园区经济的概念 , 迄今为止 , 还没有一个 统一 、 公认的定义 。比较普遍的认识是 , 园区经济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 ,通 过行政和市场的多种手段 , 集聚各种生产要素 , 在 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 ,使之成为功能布局 优化 、 结构层次合理 、 产业特色鲜明的企业集聚发 展 ( 园) 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也就是说 ,政府建立园 区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追求内部规模经济 ,另一方 面是为了追求外部规模经济 ( external economics of scale) ( 包括区位化经济 和地方专门化经济 ) ,这与 集聚经济或集群经济的内涵是一致的 , 因而有学 者把集聚经济看作是园区经济概念的最初雏形 。 此后 ,许多学者基于各自研究的领域和目的 , 对园 区经济概念进行了阐释 ,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带普遍 性的概念 。
1977 年 ,意大利社会学家 Bagnasco 首次对新产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园区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 代。 1951 年 , 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其校园内创办了 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研究公园 — 斯坦福研究公园 ( Stanford Research Park ) , 后来发展成 “硅谷” 。随 后 ,马萨诸塞州沿波士顿 128 公路两侧也出现了高 技术企业密集的现象 。1957 年 , 前苏联开始筹建 科学院西伯利亚总分院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新西 伯利亚科学城 ,成为世界上最早冠以 “科学城” 名称 的园区 。20 世纪 60 - 70 年代 , 随着国际产业结构 调整以及随之而来的国外直接投资的急剧增长 ,自 由港 、 出口加工区 、 自由贸易区等新型园区也得到 了发展 。但这一时期 ,经济园区发展作为一种经济 现象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80 年代以后 , 经 济园区不仅在美国获得蓬勃发展 ,而且在世界范围 内成为热潮 。到 90 年代初 , 美国设立了 398 个园 区 ,遍布全国 ; 加拿大在几个主要省设立了 31 个园 区 ; 日本在 18 个地区建立了 104 个技术城 ; 英国设 立了 50 个园区 ; 澳大利亚设立了 33 个园区 ; 法国 、 德国 、 意大利 、 西班牙 、 、 荷兰 比利时 、 爱尔兰 、 、 瑞典 苏格兰 、 新加坡 、 、 印度 印尼等国也相继建立了各种 不同形式的园区 , 使园区分布扩大到 34 个国家和 地区 。 我国经济园区的最初示范区是经济特区和经 济技术开发区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同志
98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业区现象进行了研究 , 随后意大利另一学者 Bacat2 tini 于 1978 年明确提出了新产业区的概念 。围绕 这个概念 ,许多学者进行了扩展分析与验证 , 后来 新产业区概念从欧美引入到发展中国家 ( Neilm.


Coe ,2001) ,但对新产业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

园区上 ,使得科学园区的概念得到了广泛深入的讨 论 ( 如 D Massey ,et . al ,1991 ) 。随着科学园区基本 概念的建立 ,研究方式也随之由经验观察向规范化 研究发展 ,园区经济的概念浮出水面 。联合国环境 规划署 (UNEP) 认为 , 园区是在一大片土地上集聚 若干产业或企业的区域 ,而基于园区的 “经济” 就叫 园区经济 。20 世纪 90 年代后 ,国外学者从分析园 区经济的内涵出发 ,把园区经济看作是由市场机制 决定的企业寻求外部经济以及聚集经济的自发聚 集行为 。这个定义虽有一定的科学性 ,但与发展中 国家园区经济的发展过程相悖 ,因而也不被广泛接 受 。随着园区经济在亚洲国家特别是印度 、 新加 坡、 中国台湾和大陆东部沿海地区的成功 , 越来越 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园区经济 。 我国学者郝明道 ( 2004) 认为 ,园区经济是指一 定区域内所有经济领域 、 经济部门的经济活动 , 是 在既定的经济区域内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模式 , 是集群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 。园区经济对区域经 济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资源集聚效应 、 区域集聚效 应、 资源共享效应 、 基地辐射效应和专业化分工与 协作效应等方面 ,是区域经济价值链中具有较强的 集聚 、 辐射 、 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重要经济形式 。张 ( 2004) 认为 ,经济园区是政府以行政手段在短期 克 内聚集 、 整合各类生产要素的特殊模式 , 是政府人 为创造的地域范围经济 , 具有生产要素的集约性 、 开发的时效性 、 资源配置的倾斜性 , 以及适度的边 界与规模 、 比较单一的产业结构 、 相对独立的政策 等特征 。他还认为 , 园区经济是一种 “场” 效应经 济 ,其本质是生产要素与产业的空间集聚 。彭致圭 ( 2004) 认为 ,园区经济实质上是在条件优越的划定 区域内 ,精心营造一个优良的 “小环境” 实施优惠政 策 ,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园区经济是现时代的新经 济 ,集中体现了新经济的所有特征 : 在优良的小环 境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型 产业集群 ; 科技与经济有机完美结合 ; 集约化发展 ; 工业化 、 城市化 、 信息化 、 现代化同步推进 ; 走可持 续发展的路子 ; 政府营造环境 ,企业创造财富 ,实现 了政企分开 。刘作舟 、 刘澎 ( 2004 ) 认为 , 园区经济 是指 在 划 定 区 域 内 的 产 业 集 聚 现 象 。俞 林 根 (2004) 则从研究经济园区入手来研究园区经济 。 他认为 ,经济园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经济发 展战略需要 ,划出一定区域 , 实行一定的产业鼓励 政策 ,由政府或政府委托单位对发展规划 、 产业导

向、 公共基础设施等进行统一规划 、 统一建设 、 统一 管理 和 统 一 经 营 的 产 业 区 域 。董 继 斌 、 光 辉 刘 ( 2004) 认为 ,园区经济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 依托 完善的基础设施 、 宽松的政策环境 , 构建高密度聚 集人才 、 技术 、 资金平台 , 形成有产业特色 、 充满生 机活力的专业化生产 、 集约化经营的区域经济发展 模式 , 是集新体制 、 新技术 、 新产业 、 新经济为一体 的创业中心和经济单元 ,具有区域性 、 前沿性 、 规模 性、 高效性等特点 。他还认为园区经济作为一种经 济发展模式 ,主要有高新技术园区 、 专业化产业园 区、 创业园区 、 其他特色园区四种类型 。园区发展 的模式应与产业特点相适应 ,有三种园区经济发展 模式 ( 即基于同类产业在某一点状空间集聚的特色 工业园区经济 、 基于工业生态原理设计的生态工业 园区经济 、 基于分工协作形成的产业集聚式园区经 济) 值得选择 。 作者认为 ,以上关于园区经济的概念 , 从不同 侧面反映了园区经济的特点 ,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 但严格来说 ,这些定义并不全面 。园区经济具有两 个最基本的经济内涵 , 一是内部经济 , 即园区各要 素投入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 二是外部经济 , 即园区 因要素或产业的空间集聚而带来的额外的经济价 值 。根据这两个最基本的内涵特征 ,园区经济含有 以下几个要件 : 其一 , 特定的地域空间 。园区经济 是在一定地域空间内群集大量企业 、 吸纳生产要素 集中投入而产生的经济 , 是一种地域空间经济 , 有 一定的边界设立 ,其政策 、 产业布局 、 管理等都只适 用于特定的区域范围 。其二 ,特殊的经济功能 。经 济园区 ( 除自然形成的经济园区外 ) 是政府为了特 定经济目标设立的特殊的 、 超常规发展的功能经济 区 ,是政策诱导或行政引致的产物 。其三 , 有一定 的创新源 。这是园区经济的基础性要件 。园区经 济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 于园区内集聚了丰富而先进的科研创新成果 ,这些 成果通过市场的方式 “物” 化为现实生产力 。其四 , 拥有中试 、 孵化和展示 、 示范基地 。拥有与科研创 新紧密相关的 、 在地理上与园区创新源紧密相连的 一批中试基地和孵化中心 ,可以提供相对宽松的发 展空间 ,使园区创新成果首先在这个紧密型的小区 域内得以试验展示 , 然后扩散 、 示范到园区其它地 区 。其五 ,能够获得产业组织和区位等外部经济 。 园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 ,一方面能够为入园 企业提供免费或低价格享受的公共产品 ,从而降低 该区位的经济活动成本 , 形成区位优势 , 带来区位
99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外部经济 ; 另一方面 , 园区作为跳跃式企业集聚的 空间形式 ,具有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产业组织 , 这 种产业组织摆脱了狭窄产业化空间的束缚 ,提高了 区域的产业联系度 ,从而带来源于产业组织的外部 经济 。其六 ,受 “政府” “市场” 与 双重支配 。绝大多 数园区经济是一种政策性经济 ( 也有企业自发集聚 而形成的园区经济 ,如硅谷) ,理所当然受到政府的 干预 。同时 , 园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 , 又受经 济规律和市场机制的支配 。 园区经济的定义应充分反映这两个基本经济 内涵 ,涵盖六大要件 。因此 ,本文认为 ,园区经济是 指特定地域范围内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和 。根据 此定义 ,可以画出典型园区经济系统图 。

吸引了科学家 、 企业家 、 金融家纷至沓来 ,导致集聚 经济的发展 ( 孙万松 、 孙启萌 ,2004) ,使极点经济实 力迅速扩大 ,当扩大到一定程度后 , 进一步集聚就 会出现集聚不经济 ,集聚效应减弱 ,扩散效应增强 , 集聚与扩散的最终结果促使园区经济得以发展 。 有的学者用弗里德曼 (John Friedmann) 的核心 — 边 缘扩散理论来解释园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 他们认为 ,空间地域分为核心区和边缘区 , 核心区 除了原有创新活动比较活跃外 ,还具有使边缘区服 从或依附的权威或权利 ,核心区集聚和扩散资源要 素 ,引导和支配边缘区 , 对有限资源要素重新进行 空间配置 ,实现最大化边际效益 ; 边缘区不断接受 核心区的创新信息 ,参与创新活动 。园区正是空间 地域的核心区 ,其所具有的聚集效能和扩散效能是 其他区域所不可比拟的 。有的学者用约瑟夫? 熊彼 特 (J . A. Schumpeter) 的创新理论来演绎园区的生命 周期过程 。他们认为 , 园区由于创造了环境 , 培育 了新的公司 ,涌现出创新企业家 , 因此获得了社会 和经济效益 。园区的发展分为 “机构阶段” “企业 和 家阶段” 。在机构阶段 ,园区主要是吸引研究设施 , 集聚科学家和工程师 , 增加服务和支撑工业 ; 在企 业家阶段 ,园区主要是以科学家或工程师个人或集 体名义组建新公司 。有的学者用 Ruatam Lalkaka 的 苗床理论 ( 又称孵化器理论 ) 来证明经济园区在培 育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 。他们认为 ,新创办的中小 型企业往往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 ,其存活率普遍不 高 ,需要通过有组织地 、 适时地供给其 “孵化” 期所 需的 “营养” 条件 , 提高存活率 , 同时孵化出的企业 由于同出 “一窝”具有亲情 ,容易进行交流合作 、 , 信 息共享和相互支持 , 从而获得迅速成长 , 并促使企 业大量繁衍 ,而经济园区正是实现这样一种功能的 制度性安排 。还有的学者用哈格斯特朗 ( Hager2 strand) 的空间扩散理论来解释园区经济的空间构 造 。他们认为 ,一项创新由于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 效率和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 或者能节约劳动和资 本 ,或者提供系统的功能 ( 质量 ) 而创造新的市场 , 使得创新者与其周围的空间产生 “位势差” 。为了 消除这种差异 ,一种平衡力量就会促使创新者向外 扩散和传播 , 或者周围地区为消除差异而进行学 习、 模仿和借鉴 。此外 ,区域创新网络理论 和与区 域贸易密切相关的经济基地理论 也被用来解释园 区经济 。 20 世纪 80 年代后 , 园区经济在日本 、 印度 、 新 加坡 、 以色列 、 巴西 、 俄罗斯 、 中国等国家取得了巨


二、 园区经济的研究进程
园区经济表现出的强大竞争优势 ,使得各国学 者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新型经济空间形式 ,探求 解释园区经济发展的各种理论 。对园区经济最早 的论述应该追溯到马歇尔时代 ,尽管马氏基于的是 对产业集聚的研究 ,提出了特定的专业化中小企业 的聚集可以产生外部经济效果 ,并能发挥较高区域 生产力的 “工业聚集地” 的论断 ,这可以看作是园区 ( 张克 ,2004 ) 。遗憾的是 , 在此后 经济的理论雏形 很长一段时间里 , 以外部经济性为基础的 “工业聚 集地” 理论由于缺少严格的数理表达方法 , 而被主 流的新古典经济学派所忽略 , 直到上个世纪 30 年 代末胡佛将聚集经济分解为内部规模经济 、 地方化 经济和城市化经济 ,园区经济才再次引起学者们的 注意 ,而此时美国 “硅谷” 英国剑桥科学园和 M4 、 走廊地带 、 法国的索菲亚? 安蒂波利斯科技城 、 加拿 ( 大的 “北硅谷” Silicon Valley North) 、 日本的筑波科 学城等园区的成功也为园区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 了更为广阔的实验场地 。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 ,经济危机像幽

灵一样在西方发达国家上空徘徊 ,传统经济区似乎 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 而经济园区却增长势头不 减 ,并显示出强大的竞争优势 , 园区经济再次成为 世人关注的焦点 。一些欧美学者试图用传统的经 济发展理论来解释园区经济这一新兴的 “普遍现 ( 象”Scott ,1994 ) 。比如 , 有的学者用弗朗索瓦? 佩 鲁 ( Perrour) 的 “增长极” 理论来解释园区经济的形 成过程 。他们认为 , 园区可以看成是增长中心 , 研 究、 开发活动的高度集中和信息 、 技术的高度传递 ,
10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成功 ,引起了这些国家学者们的广泛注意 , 如日 本学者提出的雁行发展模式理论 、 印度学者提出的 理论 、 俄罗斯学者提出的工业区组织理论 ( 卢克雅 诺夫 , 1980 ) , 等等 , 极大地丰 富 了 园 区 经 济 理 论 园地 。 我国学者对园区经济的研究 ,始于对改革开放 后出现的园区经济现象的调查研究 ,以及对国外科 技园区 、 自由贸易区等的介绍 、 、 。有代表 比较 评价 ( 吴季松 ,1995) 、 性的理论有三元参与理论 五元驱 ( 景 俊 海 , 2001 ) 、 司 地 理 论 ( 李 小 建 , 动理 论 公 1992) 、 园区规模经济论 ( 张克 ,2004 ) 、 城市空间结 构理论 。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经济地理学家对开发 区、 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区位与空间模式研究 , 发展 经济学家对经济特区 、 经济开发区 、 特色工业园区 发展的研究 ,区域经济学家对美国硅谷等世界著名 园区的介绍与研究 、 城市规划学者对高新区 、 智密 区、 开发区 、 城市边缘区空间规划的研究等 ( 崔功 豪 ,1990 ; 董鉴泓 ,1991 ; 鄢祖林 ,1991 ; 徐二明 ,1993 ; 何兴刚 ,1993 ,1995 ; 吴季松 ,1995 ; 朱晓明 ,1995 ; 郭 立明 ,1997 ; 王霞 ,1997 ; 赵慕兰 ,1997 ; 陈建明 ,1998 ; 顾朝林 ,1998 ; 蒙吉军 ,1999 ; 张洁等 ,2000 ; 李建军 , 2000 ; 李佳 ,2000 ; 刘敏 ,2000 ; 杨春妮 ,2001) ,以及一 些学者对国内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类型 、 结构 、 产业 ( 陈钺等 , 发展 、 文化 、 投资环境 、 发展方向的研究
1989 ; 储 佩 成 等 , 1999 ; 任 敬 喜 , 2000 ; 朱 永 新 等 , 2001 ;吴煜等 ,2002 ) 和对中关村现象的研究 ( 杨开

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规律的文章 。特别是还没有把 产业簇群这一园区经济中最有特色的经济组织形 式应用于园区经济分析 , 即使有所认识和探索 , 也 是把注意力放在对产业簇群现象的阐述和运行机 制的探析上 ,没有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 。本文 作者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开始关注园区经 济现象 ,并分析比较了许多典型经济园区成功与失 败的经验教训 , 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 , 特别是近 年来作者在跟踪研究国内外产业集聚理论的同时 , 发现园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园区内产 业簇群的竞争力上 ,从而开始将产业簇群这一园区 经济中最有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应用于园区经济 分析 ,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

三、 园区经济运行机理
目前 ,园区经济的研究尚处于破题阶段 , 还很 难找到有关园区经济形成机理的论述 ,而一些学者 关于典型经济园区 ( 如美国硅谷 、 欧洲的多瑙河生 物谷 、 日本的筑波科学城 、 新加坡的肯特岗园区和 ) 形成机理的论述由于研究目的 、 我国中关村等 视 角、 类别和个体差异的不同 ,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但 我们可以从这些论述中找到一些共性的东西 。深 入分析这些研究成果 , 大致分为地理学 、 经济学和 社会学三个视角 。 地理学对园区经济的研究分三个维度 ,即城市 地理学 、 工业地理学与公司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从 探讨园区与城市关系入手来研究园区经济的运行 机理 。他们认为 ,园区是从属于城市经济功能的特 殊载体 ,园区经济是城市经济的延伸 , 是一种缩小 规模的城市经济 ,因而园区经济的发展过程是园区 所在城市资源 、 要素在产业与城乡之间重新配置的 过程 ,同时也是城市空间扩展的过程 ; 聚集经济是 导致城市形成的根本原因 , 园区作为城市的一部 分 ,同样是资源集聚和利用外部经济的结果 。如 Richard Shearmur 和 Dvaid Doloreux ( 2000 ) 通过对加 拿大科学园区的实证研究 ,发现科学园区分布与城 市的等级规模密切相关 ,大都市是园区的天然孵化 器 ; 张弘 ( 2002) 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开发区 与城市的关系 ,分析了城市规划机制对开发区城市 化进程的作用 ; 孙万松 ( 2004) 等从研究园区对城市 经济的作用入手 ,构建了城市竞争力 “园区模型” ; 熊业强 ( 1986) 等研究了开发区与老城区的关系 ,提 出了三种不同开发类型的运行机理 ; 魏心镇 、 芦永
101

忠 , 2001 ; 王 缉 慈 , 1990 , 1994 , 1998 , 2001 ; 周 文 , 1999) 。 显然 ,国内对园区经济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对开 发区 、 高新区 、 工业园 、 科技园等典型经济园区的区 位类型 、 功能定位 、 管理体制 、 产业特色等进行的探 讨 。同时 ,也引介和应用国外的理论评价国内园区 经济形象 。但是这些理论研究大都囿于区域经济 学、 空间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地理学的藩篱 , 局限在 对园区经济现象的观察 、 描述与归纳 , 局限于从实 证方面对园区的意义 、 产生与发展过程进行归纳性 的总结 ,局限于把园区经济归类到区域经济范畴来 探讨园区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 效果评价以及同类园 区的比较等等 ,而且大都是立足于某一类型的园区 ( 如开发区 、 工业园 、 科学园 、 技术城 ) 来展开 , 而把 园区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的理论还没 有建立起来 ,对园区经济的运行机理 、 演化机理 、 动 力机制 、 空间结构更没有取得较为系统的成果 ,甚 至很少见到以园区为对象探讨各类经济园区形成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梅等 ( 1992 ,1993) 研究了高新区区位选择与城市边 缘区的互动关系 ; 顾朝林等 ( 1999) 通过对我国经济 开发区的研究 ,认为开发区的设置和发展是中国城 市外向扩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 徐世洲 ( 1994) 指出开 发区是城市重要部位出现的新的产业群 ,并研究了 开发区依托城市的区位与规模等问题 ; 王慧 ( 2003) 认为 ,开发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增长机 制 ,也有着不同的功能和空间特征 , 增长极机制是 两者关系的主要内在机理 。而工业地理学引入了 工业区位理论来研究园区经济 。他们认为 ,园区经 济是区位对收益与成本博弈的结果 ,同时园区经济 这种规制结构成功地解决了 “马歇尔困境”。企业 地理学通过对企业的空间行为研究 ,从微观层面为 园区经济的形成提供了依据 。如 Amnon Frenkel (2001) 通过对高技术公司空间偏好的研究 , 认为企 业的技术能力 、 生命周期 、 规模效益等影响着其空 间选择 ;Donald Lyons 研究了高技术企业中的根植 性、 创新氛围与创新行为 ,提出企业与产业区 ( 经济 园区) 的发展紧密相关 , 并认为信任 、 合作 、 创新氛 围与创新的关系并不明显 (Donald Lyons ,2000) 。 经济学对园区经济运行机理的研究散见于发 展经济学 、 制度经济学 、 新竞争经济学和新经济地 理学等学科分支 。发展经济学强调创新的作用 ,认 为园区经济模式是政府进行经济制度创新的结果 , 园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创新经济 , 是技术创新 、 企 业创新 、 产业特色创新的产物 ; 高效的园区经济运 行机制是建立在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 业技术创新体系 、 以产学研联合为纽带的科技成果 转化体系 、 以区域技术中心为主要载体的技术支持 体系 、 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 体系 、 以经济政策和法律手段为主要方式的政府技 术创新调控体系等 “五大体系” 基础上的 ( 裘小玲 , 2002) 。制度经济学一方面关注制度成本的作用 , 认为规范的制度体系可以降低协调成本与交易成 本 ,增加信任与协作 , 从而为研究园区经济的空间 集聚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 ( 柯武刚 , 2000) ; 另一方面却关注制度文化 , 即诺斯所说的非 正式制度 。正是硅谷文化的广泛包容性及其推崇 创业 、 宽容失败 、 鼓励冒险的社会文化观念 ,从而使 硅谷得以成功 。新竞争经济学强调产业集群的重 要性 ,认为园区经济所表现出来的竞争力主要体现 在园区内企业群上 。新经济地理学借鉴地理学的 观点并与经济学结合 , 强调空间成本的作用 , 并试 图通过定量模型来表达对空间集聚原理的分析 ( 克
102

鲁格曼 ,2000) 。同时 ,引入规模经济理论来分析特 定空间的外部规模经济及其组织形式 。 社会学一方面在宏观层面从对社会转型研究 切入到对相关的新产业空间现象的分析 ,如对高新 区、 经济开发区等的研究 ; 另一方面则在微观层面 寻求对于新产业区发展机制的社会学解释 ,如社会 学中的社会网络就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园区经济中 交易成本的节约 ,新产业区理论中的 “根植性” 概念 ( 李小建 ,1997) 。从社 也是从社会学中引介过来的 会学的角度研究经济园区或相关理论的代表人物 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的 Manuel Castells 和意大利的 Bagnasco 等 。
参考文献 :
[ 1 ] Porter E M. Cluster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the president and fellons of Havard college ,1998. [2 ] Feser ,E. Old and new theories of industry clusters. In Steiner , M. ( eds) ,clusters and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Pion Limited , London ,1998. pp. 18 - 40. [3 ] Krugman , P. & Obstfeld ,M.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Theory and Policy ( Fourth Edition) ,Addison - Wesley Longman , Inc , 1997. [ 4 ] Scott ,A. The collective order of flexible production agglomera2 tegic choice. Economic Geography ,1992 , (68) . gional Studies ,1992 , (26) . [ 5 ] Harrison ,B. Industrial districts : Old wine in new bottles ? Re2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Routledge Frontiers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8. inc. ,1984. [8 ] Acs Z J & Audretsch D B. Innovation and Small Firm. The MIT Press ,1991. System. UCL Press Limited ,1998. ford ,2000 ,87 - 92. Cambridge ( mass) ,1966. [ 12 ] Krugman P.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 ,99 (3) :483 - 499. [ 13 ] Myrdal G. Recent evolutionary theorizing about economic chang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57 ,33 :48 - 90. [6 ] Maskell P & Eskelinen H. Competitiveness ,Localised Learning [7 ] Piore J M & Sabel C F. The industrial divide. Basic Book [9 ] Braczyk , H. , P. Cook , M. Heidenrech. Regional Innovation [10 ] Brenner ,T. Diffusion and Waves of Innovations : A Learning [11 ] Pred A R. The spatial dynamics of urban - industrial growth 1800 - 1914. Interpretive and theoretical essays. MIT Press , tions : Lessons 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and stra2 Perspective ,in s. Holly ( ed. ) Computation in Economics , Fi2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nance and Engineering : Economic Systems , Pergamon , Ox2



[14 ] Harrison B. Industrial District : Old Wine in New Bottles ? Regional Studies. 1992 , (26) :469 - 483. [ 15 ] Capecchi V. A history of flexible spec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district in Emillia - Romagana. Paper presented on the IG U commission on 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ial Space residential conference , G othenburg ,Sweden ,August ,1997. [16 ] 阿尔弗雷德? 韦伯 . 工业区位论 [ M] . 北京 : 商务印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0 ] 刘孟达 . 区域经济发展新空间 [M] . 杭州 : 浙江大学出

版社 ,2004.
[21 ] 顾  江 . 规模经 济 论 [ M ] . 北 京 : 中 国 农 业 出 版 社 , 2001. [22 ] 魏  江 . 产业集群 : 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 [ M]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03.
[23 ] 蔡   ,吴结兵 . 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 资源的结构性 宁

馆 ,1997.
[17 ] 奥古斯特? 勒施 . 经济空间秩序 [ M] . 北京 : 商务印书

整合 [J ] .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 (7) .
[24 ] 钟书华 . 科技园区管理 [M]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04. [25 ] 厦海钧 . 中国高新区发展之路 [M] . 北京 : 中信出版社 , 2001. ( 责任编辑 : 张登巧)

馆 ,1995.
[18 ] 迈克尔? 波特 . 国家竞争优势 [M] . 北京 : 华夏出版社 , 2002. [19 ] 王缉慈 . 创新的空间 : 企业集聚与区域发展 [M] . 北京 :

A Literature Revie w on Park Economy

( School of Business , Zhongnan University , Changsha , Hunan 410000 , China)

Abstract : The phenomenon of park economy has caused great concern in the world.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into park economy started from the 1980’ ,and was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park ,industrial park ,technique park , s and development park. The study on park economy as a whole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This paper gives a literature review on park economy and puts forward some important views. Key words :park economy ;review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XIANG Shi2cong

103




  本文关键词:园区经济理论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1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91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9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