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_《复旦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26 10:10

  本文关键词: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复旦大学》 2008年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研究

陈美衍  

【摘要】: 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中最富有戏剧性的同时又最值得后人深入地用理性予以解释的一个经济现象莫过于在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大规模的激进的或渐进的经济制度变革。本论文的一个目的就是力图对分散在不同产权经济学家那里的那些有助于人们理性地解释这一重大的经济制度变革现象的零散思想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研究,将其转化为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系统性思想,以有助于人们更深入理性地解释这一现象。目前对现代产权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还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入,因此,本论文的又一个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该流派理论的较为系统的研究,能够是人们对现代产权经济学理论获得更加深入完整的认识,同时能够对某些理论的探讨有所推进。 本论文认为,蕴涵在现代产权经济学流派的思想中的但未明确加以阐述的关于经济制度与效率之关系的最为一般和最为重要的理论洞见是,在效用最大化和有限理性是关于人的具有普遍现实性的假设的条件下,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一般经济活动来说,任何基于个人的自由选择而形成的制度安排都必然普遍地具有的合效率的性质,而任何不是基于或排斥个人的自由选择而形成的制度安排都必然普遍地具有的非效率的性质。本论文把它称之为经济制度选择的“无形之手”原理。这一原理意味着,任何需要重视经济效率的社会在进行关于基本经济法律制度的公共选择时,它们是不自由的。因为,为了实现所重视的目标,它们最终必然只能选择那些能够使个人产权的自由得到充分的保障的经济法律制度,或者说,他们所选择的经济制度所引致的人们的经济行为与他们在个人产权的自由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所具有的行为至少不能有太大的偏离。否则,他们必然难以达到目标。该原理所揭示出来的经济效率对经济制度的个人选择的自由与公共选择的不自由的这种悖论的统一的内在要求,反映了人类对经济制度选择的自由与必然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现代产权经济学家的赖之以传达出经济制度选择的“无形之手”原理的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是本论文的根本目的。 无论是经济制度选择的自由与必然的问题,还是上个世纪大规模的经济制度变革现象的解释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都是经济制度与经济效率的关系问题。产权经济学已经为认识这种问题准备了理论逻辑结构。本人以为它的这种结构有四个环节:第一,分析经济制度与经济效率关系的理论起点或逻辑起点;第二,作为从起点到具体之过度的关于抽象经济制度与经济效率关系的理论观点;第三,关于具体经济制度与经济效率关系的理论观点;第四,关于基于以上三个环节的理论所得出的那些为一个有效率的经济制度所必须具备的特征如何现实地得到保障的理论,即关于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关系的观点。这四个环节的内容构成本论文的主体(除导言和结论之外)。经济制度选择的“无形之手”原理的思想就是在现代产权经济学家对这些环节中的问题的思想的阐述中体现出来的。因此,阐述他们的这些思想的过程就是揭示其所蕴涵的经济制度选择的“无形之手”原理的思想的过程。 第一环节由第二章构成,论述产权经济学的方法论和关于人的行为的基本假设。第二环节由第三章构成,论述主要论述科斯的相互性思想、科斯第一和第二定理、共有产权的非效率论、私有产权的效率论、关于效率制度的原则性观点、关于效率的思想。第三环节主要是论述产权经济学家关于市场、企业和国家的思想。它由第四到第十章的第一节构成。市场的产权理论构成第四章。本章主要论述产权经济学家关于人类社会为什么普遍需要市场、市场交易的本质和前提、市场价格功能的产权基础和市场失灵现象的思想,第五、六、七、八和九章论述产权经济学家关于企业的思想。第五章论述产权经济学家关于企业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源的思想。第六章论述产权经济学家关于企业内部的权利及其结构的理论。第七章论述产权经济学家的公司制企业理论。第八章论述产权经济学家关于产权自由企业的效率性的理论。第九章论述产权经济学家关于产权不自由企业的非效率性的理论。经济制度选择的“无形之手”原理在第八章和第九章得到较为集中的体现。第十章第一节论述产权经济学家关于国家的规范理论。本节里的国家被产权经济学家看作是像市场和企业一样的作为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制度形式,我们论述他们对国家在其与经济效率关系中所具有的矛盾的性质所进行的揭示和论证和他们基于此所提出的关于国家行为必须合效率的规范观点。第十章第二节论述产权经济学家的实证国家理论。实证的国家理论是关于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之关系的理论。其目的显然在于探讨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之保障的理论。故它构成本论文第四环节的内容。导言为第一章,第十一章是结论,概括出蕴涵在现代产权经济学家理论中的关于经济制度选择的“无形之手”原理的思想,证明其普遍的现实性并揭示其对认识和实践所具有的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014.1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导论12-39
  • 1.1 问题的提出12-17
  • 1.1.1 选题的背景12-16
  • 1.1.2 研究意义16-17
  • 1.2 文献回顾与评论17-27
  • 1.2.1 关于方法论和基本假设17-19
  • 1.2.2 关于产权制度与经济效率关系的一般理论19-21
  • 1.2.3 关于市场理论21-22
  • 1.2.4 关于企业理论22-26
  • 1.2.5 关于国家理论26-27
  • 1.3 本论文的逻辑结构和方法论27-33
  • 1.3.1 论文的逻辑结构27-32
  • 1.3.2 方法论32-33
  • 1.4 本论文思考、解决和存在的主要问题33-39
  • 1.4.1 本论文思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33-37
  • 1.4.2 本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37-39
  • 第二章 方法论和基本假设39-59
  • 2.1 方法论的个人主义39-45
  • 2.2 基本假设45-59
  • 2.2.1 效用最大化46-48
  • 2.2.2 有限理性48-50
  • 2.2.3 机会主义50-52
  • 2.2.4 交易成本52-59
  • 第三章 产权制度与经济效率:一般理论59-102
  • 3.1 科斯理论59-68
  • 3.1.1 相互性理论59-62
  • 3.1.2 科斯第一定理62-66
  • 3.1.3 科斯第二定理66-68
  • 3.2 效率理论68-75
  • 3.3 共有产权的非效率论75-84
  • 3.3.1 共有产权的内涵76-77
  • 3.3.2 共有产权导致效率缺乏的机理77-84
  • 3.4 私有产权效率论84-91
  • 3.4.1 私有产权的内涵85-87
  • 3.4.2 私有产权促进效率的机理87-91
  • 3.5 产权安排的规范主张91-102
  • 3.5.1 产权非绝对论91-96
  • 3.5.2 有效率产权制度安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96-102
  • 第四章 自由市场的效率性理论102-158
  • 4.1 市场的制度观103-109
  • 4.1.1 市场是一种制度103-104
  • 4.1.2 市场是解决稀缺资源使用冲突的一种竞争方式104-106
  • 4.1.3 自由市场是确保稀缺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实用的方法106-108
  • 4.1.4 自由市场不是一种以和谐为基础的机制108-109
  • 4.2 市场交易理论109-117
  • 4.2.1 对康芒斯交易理论的继承与批评109-114
  • 4.2.2 三个基本观点114-117
  • 4.3 市场价格功能与产权117-124
  • 4.3.1 价格是个人的事情118-119
  • 4.3.2 有效价格“唯一地与私有产权联系”119-124
  • 4.4 对市场失灵理论的异议124-158
  • 4.4.1 关于外部性125-135
  • 4.4.2 关于垄断135-146
  • 4.4.3 关于公共物品146-158
  • 第五章 关于自由企业的基本观念158-185
  • 5.1 企业的本质158-169
  • 5.1.1 科斯的观点159-160
  • 5.1.2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观点160-163
  • 5.1.3 詹森和马克林的观点163-165
  • 5.1.4 威廉姆森的观点165-167
  • 5.1.5 哈特、格罗斯曼和摩尔的观点167-169
  • 5.2 对企业存在的解释169-185
  • 5.2.1 狭义制度成本比较法的解释170-174
  • 5.2.2 广义制度成本比较法的解释174-179
  • 5.2.3 人性的现实才是作为“制度”的企业的存在基础179-185
  • 第六章 自由企业内部产权结构理论:论证有形之手约束的经济合理性185-233
  • 6.1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剩余索取权思想186-192
  • 6.1.1 对“偷懒”的必然存在性的证明186-189
  • 6.1.2 剩余索取权的配置理论189-192
  • 6.2 哈特、格罗斯曼和摩尔的剩余控制权思想192-203
  • 6.2.1 对合约不完全性的证明192-195
  • 6.2.2 对泰勒尔和马斯金的“不可描述性不相关”定理的批评195-198
  • 6.2.3 物质资产剩余控制权的配置理论198-203
  • 6.3 艾斯沃伦等人对资本雇佣劳动现象的解释203-221
  • 6.3.1 对资本雇佣劳动现象的两种解释:权力论和效率论203-206
  • 6.3.2 艾斯沃伦和科特沃尔的“有限责任”解释206-212
  • 6.3.3 道的“资本沉落成本”解释212-215
  • 6.3.4 汉斯曼的总成本解释215-221
  • 6.4 威廉姆森的等级控制结构思想221-233
  • 6.4.1 对“控制损失的累积效应”的存在性的证明221-225
  • 6.4.2 对治理结构从 U型向 M型转变的解释225-233
  • 第七章 自由公司制企业理论:揭示理性无形之手约束的普遍存在性233-290
  • 7.1 对伯利和米恩斯理论的批评234-245
  • 7.1.1 伯利和米恩斯的“实质性分离”和“过时”论234-236
  • 7.1.2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对“实质性分离”论的批评236-238
  • 7.1.3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对“过时”论的批评238-245
  • 7.2 对公司制企业所有权的结构与具体权利特征的经济解释245-262
  • 7.2.1 对所有权结构的经济解释245-255
  • 7.2.2 对所有权具体权利安排的经济解释255-262
  • 7.3 关于经营者行为的约束机制思想262-279
  • 7.3.1 决策体制论262-266
  • 7.3.2 股票市场论266-268
  • 7.3.3 接管论268-273
  • 7.3.4 大股东论273-274
  • 7.3.5 债务论274-279
  • 7.4 对国家管制政策的批评279-290
  • 7.4.1 对三个管制政策的批评279-283
  • 7.4.2 对管制政策的一般态度283-290
  • 第八章 产权自由企业的效率性理论290-325
  • 8.1 确保企业效率之条件的复杂性290-303
  • 8.1.1 哈特思想受到的批评291-297
  • 8.1.2 阿洪和泰勒尔关于“组织中的正式与实际权力”的思想297-301
  • 8.1.3 企业产权系统的复杂性特征301-303
  • 8.2 事前了解确保企业效率之条件的不可能性303-315
  • 8.2.1 从“不确定性”到“企业家能力”:奈特的思想304-307
  • 8.2.2 从“理性的限度”到“组织认同”:西蒙的思想307-309
  • 8.2.3 从“不确定性和不完全信息”到确保企业效率之条件的不可预知性:阿尔钦的思想309-315
  • 8.3 正利润生存准则对于产权自由企业的内生性315-325
  • 8.3.1 私人所有权制度的产权性质316-317
  • 8.3.2 私人所有权制度下人的经济行为特性317-318
  • 8.3.3 产权自由企业的特性318-320
  • 8.3.4 人普遍偏好正利润的必然性320-325
  • 第九章 产权不自由企业的非效率性理论325-357
  • 9.1 对劳动管理型企业理论的批评326-338
  • 9.1.1 劳动管理型企业理论326-331
  • 9.1.2 富鲁博顿等人对劳动管理型企业理论的批评331-338
  • 9.2 不自由产权安排对企业行为的负面效应338-357
  • 9.2.1 否定个人排他性的剩余控制权的负面效应338-343
  • 9.2.2 否定永久性的个人的可自由转让的剩余索取权的负面效应343-357
  • 第十章 国家理论357-400
  • 10.1 规范的国家理论358-375
  • 10.1.1 国家行为的合效率性质358-364
  • 10.1.2 国家行为的反效率性质364-370
  • 10.1.3 国家行为的理想边界370-375
  • 10.2 实证的国家理论375-400
  • 10.2.1 国家的性质376-381
  • 10.2.2 国家“悖论”及其解释381-385
  • 10.2.3 国家“悖论”的根源及其超越385-400
  • 第十一章 结论400-413
  • 11.1 对经济制度变革现象的产权解释400-401
  • 11.2 经济制度选择的“无形之手”原理401-403
  • 11.3 经济制度选择的“无形之手”原理的普遍现实性403-410
  • 11.4 经济制度选择的“无形之手”原理的意义410-413
  • 参考文献413-429
  • 后记429-43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婷;;法律视域下经济制度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20期

    2 郑吉伟;;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发展[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7期

    3 赵中林;;浅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4 叶卫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J];教学与研究;2011年06期

    5 纪军;;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四大创新[J];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03期

    6 善言;;小小曲别针折射企业诚信[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1年08期

    7 刘建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经济制度的设想及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7期

    8 王孝文;范代诚;;专题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高中生学习(高三版);2011年07期

    9 冯茜茜;;另辟蹊径[J];信息方略;2010年18期

    10 李炳炎;袁灏;;反“滞胀”的新思路及对策探讨——兼论社会主义分享经济运行机制的宏观效应[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炜;;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制度的开放[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2 王信友;白丽明;;农村火灾灾后救助经济制度构建——试析云南农村财产火灾保险制度的构建[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3 崔长林;;论“后资本主义”的准经济社会制度——“规划经济”为何就是“后资本主义”的准经济制度?[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可;;我国有组织犯罪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主义研究述评[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6 蔡继明;;从体制改革到制度创新的启示与思考[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7 荣兆梓;;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与共时性[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8 段晓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理论分析[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9 ;第一章 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客观事实 第三节 经济制度与观念的变迁[A];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经济现代化研究[C];2005年

    10 王定华;;梅克莱约恩在阿姆斯特学院的通识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亚夫;[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郑秉文;[N];光明日报;2002年

    3 道格拉斯·诺斯(美国);[N];国际金融报;2004年

    4 曹钢;[N];陕西日报;2002年

    5 朱裴;[N];北京商报;2007年

    6 厉以宁;[N];亚太经济时报;2003年

    7 程恩富;[N];中国财经报;2006年

    8 胡海鸥;[N];上海金融报;2006年

    9 记者 葛洪才;[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任志强;[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美衍;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焦耘;税制变迁的制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董伟;论当代经济制度选择与社会结构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7年

    4 徐大建;市场经济与企业伦理论纲[D];复旦大学;2002年

    5 孙圣民;政治过程、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D];山东大学;2007年

    6 王生升;哈耶克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与市场经济秩序[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7 顾钰民;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D];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

    8 轩志东;宏观卫生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邱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2年

    10 徐金陆;转型时期中国乒超运营的制度环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鹏;宋代土贡初探[D];河北大学;2006年

    2 崔松涛;国企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刘园美;杨献珍的“综合经济基础论”及其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廖枢权;颜色的“革命”:从乡村服饰色彩变化看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夏翟帆;经济制度:环境危机的根源?[D];浙江大学;2004年

    6 张晓亮;论我国经济立宪理念的更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周超;转型期我国技术变迁路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徐明君;论中国报业经济制度创新[D];东南大学;2005年

    9 李敏;对完善我国海洋循环经济制度的法律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10 黄芳;湖南省民营经济制度环境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4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94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2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