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恢农业思想研究
本文选题:邓子恢 + 农业思想 ; 参考:《福建党史月刊》2009年02期
【摘要】:邓子恢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源,农业是工业的基础,只有发展农业,才能巩固工农联盟。他主张:农业必须走合作化道路;集体农业要实行责任制;以粮为主,实行多种经营;向山区进军,发展山区农业;科技兴农。邓子恢的农业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思想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
[Abstract]:Deng Zihui believes that agriculture is the source of food and clothing, 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industry,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can consolidate the alliance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He advocated: agriculture must follow the road of co-operative transformation; collective agriculture should be under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grain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to and diversified economy should be implemented; advance into mountainous areas to develop agriculture in mountainous area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ould be used to invigorate agriculture. Deng Zihui's agricultural though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ocialist agricultural thought and is the forerunner of the reform of socialist agricultural economic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信息管理学院;
【分类号】:F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静波,周正艳;浅析邓子恢的农业思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李忠杰;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何卫东,伍广津;广西壮族投绣球体育文化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徐业滨;;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6年08期
5 张立梅;邓子恢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理论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张学兵;;1953-1958年统购统销八个问题考议[J];长白学刊;2006年04期
7 李媛;刘少奇与《论十大关系》[J];长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8 武力;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演进[J];党的文献;2004年02期
9 罗惠兰;毛泽东在江西苏区重大活动评述[J];党的文献;2004年03期
10 郑晓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分析与理性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秦宣;;毛泽东中国现代化赶超战略的反思[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强;;浙江永嘉燎原生产责任制研究[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成武;;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刁其武;;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对新中国出版事业的指导意义[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崔久衡;;“文革”中的周恩来与中国现代化的命运[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曹子洋;;邓子恢与中国农业现代化[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张俊国;;略论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思想[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黄东;;“解放”的理想与现实的烦扰——中共对苏区婚姻改造述论[A];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敬青;关于林彪集团问题的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贺朝霞;论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问题的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高峻;新中国治水事业的起步(1949~1957)[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高飞;从政治文化看50-60年代中苏关系的演变[D];外交学院;2003年
5 何隆德;新时期干部成长环境与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世勇;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历史考察(1978—2003)[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李明斌;中苏大论战评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桂英;中国共产党农民利益问题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史豪;农业标准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10 张海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变迁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道亮;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述论[D];河南大学;2001年
2 邱建立;试述“文化大革命”中的大字报[D];河南大学;2001年
3 李宁;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胜才;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思想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胡雪海;建国以来农民物质利益问题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乾厚;1956年波匈事件对中国政局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2年
7 周新华;决定共和国发展趋势的1953年[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8 董朝霞;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关系[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9 彭玉海;评析建国初农业合作化运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程小彬;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兴;;红杏枝头春意闹——农业现代化讨论述评[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0年01期
2 邓子恢;关税征收细则[J];江西社会科学;1981年S1期
3 罗农;合理垦殖是改造荒漠生态系统促进边疆经济繁荣的重要手段[J];农业经济问题;1981年06期
4 石山;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石山在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代表大会的讲话[J];农村金融研究;1981年08期
5 ;闽西“一大”(油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1年03期
6 郭书田,金丕生;联产计酬是国营农场劳动报酬的好形式[J];农业经济问题;1982年03期
7 白云洁,牛文科,邵济民;从曹营公社多种经营现状看当前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1982年07期
8 ;农垦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学习邓子恢同志关于农垦工作的论述[J];农业经济问题;1982年09期
9 ;学习邓子恢同志关于农垦工作的论述[J];中国农垦经济;1982年16期
10 姚玉光;;中央28号文件为自治区农业发展指明了广阔前途[J];现代农业;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述申;周骏鸣;赵启民;张劲夫;;粉碎韩顽进攻 胜利保卫半塔[A];转战淮南——新四军第二师史料专册[C];1989年
2 陈辛仁;;开辟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民主根据地侧记[A];铁流——老战士回忆在新四军的日子里(第一集)[C];1999年
3 吕清;;关于我在新四军四支队工作的回忆[A];铁流——老战士回忆在新四军的日子里(第一集)[C];1999年
4 ;讨论热烈 各抒已见[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5 汪道涵;周原冰;;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A];纪念新四军建军五十周年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6 栗亚;;怀念赖传珠同志[A];新四军与抗日战争——纪念新四军成立60周年论文集[C];1997年
7 黄红蓝;张义渔;;邓子恢对新四军政治工作的贡献[A];新四军与抗日战争——纪念新四军成立60周年论文集[C];1997年
8 黄桂珍;;张鼎丞同志战斗的一生[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1999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孟波;;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的创建[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首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4年
10 缪小宁;;立马吴山第一峰——马立峰烈士[A];一个红军团的战斗道路[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美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财政[N];中国财经报;2001年
2 陈智忠;疯牛病、口蹄疫说明了什么[N];光明日报;2001年
3 华中农业大学 余立莱;信息化:现代农业的翅膀[N];湖北科技报;2001年
4 郑一奇;《红旗飘飘》忆当年[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5 ;重新审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分歧[N];北京日报;2002年
6 薄一波;深情的回忆与怀念[N];人民日报;2002年
7 龚育之;历史决议文本的背后[N];学习时报;2002年
8 ;毛泽东与治水[N];中国水利报;2003年
9 马照南;研讨“林则徐与江苏”[N];福建日报;2003年
10 刘晓东;努力构建思想教育机制[N];福建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君;农牧交错区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卓资县案例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0年
2 郭金玲;邓小平农业思想论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彭玉海;评析建国初农业合作化运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泽洪;中国近代科技兴农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戴大新;陈云农业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登科;邓子恢农业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建中;论张之洞的农商思想及其实践[D];河南大学;2005年
8 张琴;邓子恢农业合作化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魏瑞娟;论张謇的农业思想及实践[D];郑州大学;2005年
10 庞美青;邓小平农业思想与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D];宁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59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959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