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伦理视野中的等价交换
本文选题:交换 + 等价交换 ; 参考:《湘潭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
【摘要】: 研究等价交换首先要考察交换的历史及其原则的形成,阐明经济原则与经济伦理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而等价交换正是这一统一性的典型样板。从经济伦理的角度挖掘等价交换的道德蕴涵,主要体现为它有利于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有利于社会正义和个人美德的生成等等。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等价交换与社会主义道德存在内一致性,因为它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要求,还与集体主义相契合。不过,由于“等价交换”本身及其运作环境的非完满性,它还存在一定的伦理缺憾,,需要人的道德良知的内省,法律制度的规约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自身的日臻完善,以尽可能缩小和避免等价交换伦理缺憾引发的道德危机,实现市场经济对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双重润泽。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xchange of equal value, we should first examine the history of exchange and the formation of its principles, and clarify the dialectical and unified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principles and economic ethics, and the exchange of equal value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is unity. From the angle of economic ethics, the moral implication of equal value exchang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at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exertion of human subjectivity, to the formation of fair competition, to the generation of social justice and individual virtues, and so on. A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exchange of equal valu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xistence of socialist morality, because it is not only the embodiment of socialist essence, but also accords with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coincides with collectivism. However, due to the non-perfection of the "equal value exchange" itself and its operating environment, it still has certain ethical defects, and needs introspection of human moral conscience, the statutes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the socialist market mechanism itself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erfect. In order to minimize and avoid the moral crisis caused by the imperfection of equal value exchange ethics, we can realize the dual moistening of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needs of human beings in the market economy.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F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明;;论价格的契约本性[J];河北学刊;2011年04期
2 徐志频;;粤商,财力社会的一个范本[J];法人;2011年07期
3 刘凤义;;胡钧的学术贡献和经济思想[J];海派经济学;2010年01期
4 杨继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疑点解析[J];财会月刊;2011年19期
5 陈岚;;企业管理重在“理才”[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6 彭刚;;谨防重商主义泛滥[J];人民论坛;2011年19期
7 薛丽芳;;矿业公司内部市场价格体系建立研究[J];内江科技;2011年06期
8 张明生;葛长寿;;发展劳服企业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J];中国就业;1996年05期
9 周艺新;;试论马克思经济学中的理论假设及其运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杨继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疑点解析[J];审计月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林涛;;球面结构社会经济学思想[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康凯;;引导职工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职工医院管理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高玉宝;;关于盐业流通体制改革的思考[A];“羊城杯”深化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朱活;;周币篇(上)[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6 曲振英;佘刚;;公有私营是目前国合商业振兴的一条出路[A];全国市场经济与商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7 何正国;;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编辑公关意识[A];高校编辑出版文集[C];1995年
8 朱琴芬;曹晓莉;;实现发展市场经济同构建和谐社会的良性互动[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9 冯蕙;;毛泽东与第二次郑州会议[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10 黄雄;彭星星;;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经济思考[A];2002年度医院管理学第二届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 汪荣有;爱国主义的道德意蕴[N];人民日报;2009年
2 迎春;古玩市场规范有点难[N];苏州日报;2006年
3 袁东;太多权威追求 太少权限意识[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李石荣;尊重比关爱更重要[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5 陈成;教育不是消费[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6 潇潇;忠诚:从“人治”到“道治”[N];人民政协报;2005年
7 刘敏;跨行查询收费:谁说了算?[N];金融时报;2007年
8 刘征;贝币的五大创举[N];中国商报;2007年
9 新疆经济报社 张君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呼唤红旗渠精神[N];安阳日报;2006年
10 苏丹;“独苗苗”在军营茁壮成长[N];中国国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范春晓;对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集成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3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明栋;经济伦理视野中的等价交换[D];湘潭大学;2002年
2 曹小明;社会保障的道德意蕴及伦理诉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姜丽华;“古为今用”与《琵琶记》的经典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曾竞;法家的“法治”思想及其对现代德育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彭铮;论制度的道德意蕴以及制度伦理的价值取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青;马克思恩格斯公平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7 顾海涛;性体的意蕴与展开[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王红梅;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卫方方;亚当·斯密交换伦理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贺拥军;中国早期贞节观念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09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009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