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产力与“全面深化改革”——马克思主义核心概念的当下解读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 + 社会生产力 ; 参考:《思想战线》2016年05期
【摘要】: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有三种基本意指,分别为:和自然生产力相对意义上的;和个人生产力相对意义上的;一个社会总和性的全部生产力。其中,第三种指的是一定社会物质生产劳动与那些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再是物质生产过程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内在要素)的全部社会因素,如生产关系、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甚至宗教观念等相互作用的总结果;它虽然把生产关系包含在内,但这并没有违背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法。因为,在马克思主义那里,存在三层维度的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法主要发生在第二层维度的生产力(中观维度)与生产关系中间,而第三种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力则构成生产力的第三层维度(宏观维度)。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正式文件更多地采用了社会生产力的说法。而习近平同志近期提出的"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与"全面深化改革",都凸显了第三种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力存在的重要性,可视为对之的当下有力回应。
[Abstract]:Social productivity is one of the core concepts of Marxism, which has three basic meanings, namely: relative to natural productive forces; relative to individual productive forces; and total productive forces of social summation. The third refers to the production of certain social materials and all social factors, such as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nd political systems, which ar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no longer the most basic internal elements of the material production process). Although it includes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it does not violate the dialectics of productivity-production relations. Because, in Marxism, there are three dimensions of productivity, the dialectics of productivity and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mainly occur between the second dimension of productivity (meso dimens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production. The third sense of social productivity constitutes the third dimension of productivity (macro dimension). Since the Seventeenth Party Congress, party and state leaders' speeches and official documents have used the term social productivity more frequently. Comrade Xi Jinping's recent proposal of "promoting the overall rise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and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both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he existence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in the third sense, and can be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response to them at the moment.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华南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14ZDA0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的当代审读”阶段性成果(13YJC7100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科研教学良性互动研究”阶段性成果(15JDSZK034)
【分类号】:F014.1;F0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聚成;;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再出发——写在2014全国“两会”召开之际[J];中华儿女;2014年05期
2 李士坤;;历史唯物主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基础[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04期
3 刘胜;;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4年04期
4 范玉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J];百家评论;2013年06期
5 ;在深水区破冰起航[J];中国西部;2013年34期
6 ;焦点[J];军工文化;2013年11期
7 冯瑾;姚彤;钟秀玲;;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新疆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 张春贤发表重要讲话[J];新疆画报;2013年12期
8 李明泉;;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文化的力量[J];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11期
9 叶小文;;世界读懂中国改革决心[J];青年文学家;2014年07期
10 ;官邸的秘密[J];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汉中市学会举行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4年第1期(总第96期)[C];2014年
2 本刊编辑部;;法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保障[A];贵州法学(2014年第3期)[C];2014年
3 许果;;新形势下水利科研院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问题研究[A];全国水利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及水文化研究201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14年
4 韦英生;;在本协会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A];2013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新形势下水利科研院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问题研究[A];水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暨中国水利政研会常务理事会资料汇编[C];2014年
6 彭涛;;渭滨区老年学学会认真学习三中全会精神[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4年第1期(总第96期)[C];2014年
7 张全景;;群众路线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A];毛泽东党建思想暨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C];2014年
8 梁树柏;;建设沿海强省的前提创新(摘要)[A];“科学发展观与建设沿海强省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海藩;;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进领导科学创新发展[A];群众路线与科学领导[C];2013年
10 兰新财;;亮剑司法改革 迈步公平正义——铜仁市中级法院出台“2014年全市法院司法改革工作意见”[A];贵州法学(2014年第3期)[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建成小康[N];安徽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吴丽萍 本报通讯员 李冠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N];广西日报;2012年
3 本报评论员;把握总抓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N];云南日报;2012年
4 本报特约评论员;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要求[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
5 周锦尉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研究室主任,,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构建科学制度体系[N];组织人事报;2012年
6 木木;下大决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N];中国石化报;2013年
7 记者 杨丽萍 甘霖;深圳出台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N];深圳特区报;2013年
8 新华社评论员;把准改革脉搏才能全面深化改革[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9 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袁北星;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法论[N];湖北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曹华飞;全面深化改革不停顿[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亮;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气象部门管理体制中的几个问题及改革对策建议[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牛汉原;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深化[D];南昌大学;2015年
3 宋志立;全面深化改革动力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4 于潇;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道德建设探析[D];河南大学;2015年
5 叶钰剑;习近平的改革方法论研究[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6 田树洋;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国家原理的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7 沈辰辰;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8 言浩杰;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底线思维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9 王文龙;全面深化改革的革命性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10 赵成棵;理论回归实践的过程及其机制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4年
本文编号:2024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024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