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玛蒂亚森中国饥荒_《吉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阿玛蒂亚·森经济理论评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1年
阿玛蒂亚·森经济理论评述
吴锋
【摘要】:阿玛蒂亚·森是一位出生于印度的著名经济学家。199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他,以表彰他在社会选择理论、贫困和饥荒的成因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文章介绍并分析了森的几个主要理论,力图阐明阿玛蒂亚·森经济理论的理论背景、历史脉络、理论实质、贡献与局限。 首先,在饥荒成因方面,森有着卓越的成就。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引发饥荒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唯一原因)是粮食产量的下降。森通过对几次比较大的饥荒的研究,发现饥荒的形成并不完全是因为粮食产量的下降,而很可能是由包括劳动权、生产权、交换权以及继承权在内的各种权利的丧失造成的。森综合了功利主义所追求的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自由至上主义所追求的个人自由,提出了以权利、自由作为价值取向,以增进个人福利作为最终目标的权利方法,并以此判定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状况是否合乎理想,或者是否在向理想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界,森的权利方法立足于福利经济学。 通过对贫困与饥荒问题的研究,森很自然的转向平等问题的研究领域。森对这几种主流的平等观进行批判和吸收,结合其一贯所秉持的发展观,提出了更加包容的能力平等观。森认为传统平等观只关注物质平等,忽视了人本身的能力平等;并认为,资源方面的平等并不等于人际的平等。森提出,应该用功能和能力来看待个人利益和衡量平等。森的能力平等观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个人利益和不平等,进而提出更加合理的公共政策。 森还对自由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传统上,经济学家们将人均收入的提高,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森对过往发展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进而提出了以自由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的发展观。森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新论断:发展就是对追求全面自由的过程。他认为自由既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高价值标准,也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其强大动力体现在五种工具性自由对发展的作用上。这五种工具性自由包括: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以及防护性保障。尽管森的自由理论还有种种的不完善,但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自由和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对中国有着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森的经济思想十分丰富。他打破了传统经济学只关注GDP,人均收入和效用这些物质指标的传统,将伦理和哲学引入到经济学分析当中,重新建立了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密切联系。相比只关注经济增长的主流经济学家,森更加关注社会最底层人群的生活状况,更加关注人的权利和能力。 最后,文章在阐述分析森的主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森的经济理论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09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宝元;;人本发展经济学要义——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发展”思想的一个理论拓展[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9期
2 陈彩虹;经济学的革命或复归──读阿马蒂亚·森的《伦理学与经济学》[J];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Z3期
3 马新文;;阿玛蒂亚·森的权利贫困理论与方法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4 蒋锦洪;;经济发展的价值追求与人本向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施静;从权利体系看饥荒[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刘德吉;;阿玛蒂亚·森的能力平等观与公共服务均等化[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7 张人则,于含英;发展就是扩展自由——阿马蒂亚·森和他的《以自由看待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08期
8 李仁贵,党国印;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生平与学术贡献[J];经济学动态;1998年11期
9 姚洋;;自由可以这样来追求——阿玛蒂亚·森新著《作为自由的发展》评介[J];经济学(季刊);2001年01期
10 时学成;;什么的平等?——论德沃金与阿玛蒂亚·森的平等之争[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春兰;阿玛蒂亚·森积极自由观初探[D];东南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先蓉;邓晓宇;;高校贫困生现象:效率与道德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翟继光;;论经济法的运行机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陈静;;他者伦理视域中的当代人际和谐建设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温纯如;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6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张九海;;作为思维方式的科学发展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张能为;;西方哲学视野中的“和谐”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周育国;石曲;;公共理性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俊武;卢现祥;;公共支出、政府治理、部门效应与共享式增长——基于中国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婧;;规则尊重与城市公共秩序文明的构建[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阳;;监视居住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及完善[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戴治勇;;信息与法律[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张曙光;;政府经济管制的法律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姜海光;国有控股企业所有权边界与财务战略取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9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会丽;论税务行政复议制度[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孙长江;邓小平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标;阿马蒂亚·森的贫困思想述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陈惠雄;快乐 福利 人本主义──与黄有光院士的有关讨论[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李宝元;简论市场经济的主域性[J];财经问题研究;1993年02期
4 张旭;浅析拓展当代发展经济学研究框架的四个概念[J];当代财经;2000年09期
5 李享,章汪怡;贫困理论的发展轨迹和层次结构[J];东岳论丛;1997年01期
6 刘明贤;格林的新自由主义理论评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7 陈彩虹;经济学的革命或复归──读阿马蒂亚·森的《伦理学与经济学》[J];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Z3期
8 肯尼思·J·阿罗,胡小娟;阿玛蒂亚·森对社会福利研究的贡献[J];国外财经;2000年04期
9 李宏图;寻找“自由”的另一种定义——昆廷·斯金纳对“自由”的理解[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鲁芳;西方经济与伦理关系的历史演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阿玛蒂亚·森经济理论评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5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15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