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积累与共同体的解体
[Abstract]:Primitive accumulation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olence. At the same time, primitive accumulation and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community are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of the same process. In a certain sense, they can be regarded as the production of wage labor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capital. Therefore, we can use primitive accumulation as a reference to explain the different forms of community disintegrating in different ways and adopting different ways to transform into capitalist socie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diversity of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community also gives the duality of the original accumulation of violence-internal violence and external violence.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资本与世界历史:马克思资本概念三个维度”[项目编号:16KDA002]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法律思想的逻辑演进及其现实意义研究”[项目编号:15KBS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0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格哈特·克鲁伊普;市民社会在现代国家发展中的作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3期
2 李祥兴;建构有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马文静;;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启示[J];消费导刊;2008年17期
4 齐鹏;;论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的关系[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5 朱勇;;对我国市民社会的理解[J];改革与开放;2010年10期
6 王茹;;公民意识、市民社会与法治——从“公民观察团”谈起[J];知识经济;2011年17期
7 卢方;;邓正来市民社会理论评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21期
8 付琪琳;黄梦宇;;当代中国建构市民社会的条件和价值[J];中外企业家;2013年07期
9 刘放桐;市场经济、“市民社会”、个体主体和现代化[J];河北学刊;1997年01期
10 万海潮;;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市民社会”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动态;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智勇;薛新娅;;市民社会与中国选择——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谈起[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童海芳;;走向和谐——试论我国市民社会的法治构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李钧;;公共空间与生活诗学——30年代的市民社会与市民小说摭谈[A];都市文化研究(第3辑)——阅读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C];2007年
4 张海夫;;从市民社会走向城市和谐[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方印;;生态市民社会建设与民法生态化课题研究论纲[A];贵州法学(2014年第9期)[C];2014年
6 曹闻民;;公共性的特质——兼论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阿拉斯代·麦金太尔;王金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条未行之路”[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8 赵可;;浅论葛兰西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勇;;市民社会涌动下小城镇规划编制中的公众参与[A];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荆;;近现代中国的政权与社会:概念、史实、线索、个案、感想[A];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昌奇(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市民社会的三种话语[N];长江日报;2005年
2 肖岁寒;何谓“市民社会”?[N];中国社会报;2000年
3 徐u!民;对市民社会的历史解读[N];光明日报;2007年
4 顾骏;什么是“市民社会”[N];解放日报;2007年
5 陈创生;市民社会与我国和谐社会构建[N];学习时报;2006年
6 乔新生;“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不是一回事[N];北京日报;2008年
7 韩立新;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N];学习时报;2008年
8 乐清市委党校 谢安民;从熟人社会到市民社会和公民国家[N];温州日报;2008年
9 王新生;市民社会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N];学习时报;2008年
10 李公明;公民是市民社会的……真正灵魂[N];东方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志勇;论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D];吉林大学;2010年
2 胡晓;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网络公共领域治理[D];中南大学;2013年
3 王代月;黑格尔和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4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5 高峰;当代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李永忠;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的中国公民社会建设[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
本文编号:2422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422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