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基于绩效的我国碳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21 16:08
【摘要】: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碳市场)作为一种基于市场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工具,是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成本低、可行性高,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应用于减排实践。通过对北京、上海、广东、天津4个试点碳市场以及山西、山东、河北、新疆4个非试点碳市场的运行前后碳强度的变动分析,可以认为,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时机成熟,应在制度设计、运行的有效性、理论支撑与法律支撑等方面着力推进。
[Abstract]: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echanism (carbon market), as a market-base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y tool, is a major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with low cost and high feasibility.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practice of emission reduction. By analyzing the changes of carbon intens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of four pilot carbon markets in Beijing, Shanghai, Guangdong and Tianjin and four non-pilot carbon markets in Shanxi, Shandong, Hebei and Xinjiang,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time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unified carbon market is ripe. Should be in the system desig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peration,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legal support and other aspects of efforts to promote.
【作者单位】: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财经大学;
【分类号】:F832.5;X1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球碳市场有望在2014年出现反弹[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年01期

2 郑爽;;全球碳市场动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6期

3 王巧芳;;浅议碳市场中银行的业务模式与风险[J];学理论;2009年25期

4 吴洁;曲如晓;;论全球碳市场机制的完善及中国的对策选择[J];亚太经济;2010年04期

5 郑爽;;2010年国际碳市场状况与趋势分析[J];中国能源;2011年08期

6 Bloomberg;;全球2011自愿碳市场现状[J];低碳世界;2011年05期

7 杨莉;;北美碳市场的发展和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2期

8 袁艳平;薛迪华;;争取我国碳市场主动权的发展路径和制度安排[J];岭南学刊;2011年06期

9 ;联合国五机构提出“全球蓝色碳市场”计划[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年S1期

10 袁艳平;;争取我国碳市场主动权的发展路径和制度安排[J];金融与经济;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解振华:国内碳市场筹建就绪,欧美伸来共建橄榄枝[A];《电站信息》2012年第12期[C];2012年

2 钟玲;李江;李丽华;刘尊文;张小丹;;从清洁发展机制看中国碳市场的发展及环保部的定位与作用[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师、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主任助理 郭兆晖;气候大会难解“资金结” 构建中国碳市场成关键[N];中国石油报;2012年

2 焦旭;中澳将在建立碳市场领域加强合作[N];中国能源报;2013年

3 特约撰稿 陈波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碳市场只开花难结果?[N];中国环境报;2014年

4 记者 刘全昌;我国碳市场试点提速[N];中国化工报;2013年

5 谢飞 孟祥明 刘淼;全球碳市场:冷热不均 寻求突破[N];中国财经报;2010年

6 记者 卞晨光;联合国报告称非洲碳市场发展任重道远[N];科技日报;2010年

7 记者 黎闵功;各地争建环交所 谋占碳市场制高点[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陈健鹏;中国并不迫切需要碳市场[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9 李佐军;如何建好中国碳市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10 贺娇;联合国五机构提出“全球蓝色碳市场”计划[N];中国海洋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柯晓;碳市场不同配额分配方式下企业最优定价及绿色自净研究[D];深圳大学;2017年

2 庄德栋;欧盟碳市场相依结构和风险溢出效应对碳排放权价格波动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淑姣;碳市场价格预测分析与风险管理研究[D];五邑大学;2015年

2 李沙沙;欧盟碳市场复杂性及碳价混沌预测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3 田睿琪;中国碳市场的现状、绩效和发展对策[D];吉林大学;2016年

4 张青阳;中国碳市场价格变动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5 唐梦;国际碳市场竞争博弈与计量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6 吴孟豪;广东碳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原因探究[D];暨南大学;2016年

7 陈亚男;我国碳市场参与企业履约风险与防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8 石雪涛;碳市场价格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D];五邑大学;2016年

9 李晶晶;基于DCC-ICSS及多元分解技术的碳市场和原油市场溢出效应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10 丁伟达;欧盟碳市场价格分析及对我国碳市场发展启示[D];清华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45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445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6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