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3 02:27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们生活水平也稳步提高。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进入“起飞”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也逐渐推进到实质阶段,如何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如何把改革开放逐步推向深入,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工作中重点关注的经济问题之一。 资本作为社会生产的重要投入要素之一,对经济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资本积累和形成的储蓄和投资与经济增长也必然密切相关。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储蓄和投资往往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因,而国外现有的相关实证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另外,从我国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实践经验来看,储蓄和投资呈现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几乎相似的增长态势,而且各地区GDP增长与其储蓄和投资的增长趋势也基本相同,据此可推断储蓄增长、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三者间存在某些关联,但仅凭此仍难以确定储蓄增长、投资增长究竟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还是结果,亦或是互为因果。然而,它们之间不同的因果方向意味着不同的经济增长政策。因此,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准确、科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指导我们制定适当经济政策,以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本论文全文共分七章,分别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模型、实证研究等方面对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阐述。首先,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反映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其次,以改革开放期间的数据为样本,综合运用新近发展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全国整体经济系统和东、中、西部区域经济系统的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详细分析了实证结果与模型结论的不同和地区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理论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与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根据模型,对于开放型经济系统,投资增长是带动经济增长和储蓄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是引起储蓄增长的基础性条件,如果系统内储蓄资本很少流出,则储蓄增长也可转化为投资增长;对封闭型经济系统,储蓄增长、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三者两两相互影响、互为因果。(2)以全国整体为目标经济系统时,全国整体系统更符合封闭经济特征,而以各地区经济系统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时,区域经济系统更趋向于开放型,因此,全国经济系统中的三者关系理论上应与封闭模型的预测一致,而区域经济系统的三者关系应与开放模型的结论相吻合。(3)对全国整体经济系统的实证结果与封闭模型结论不完全相同。具体地, 证实了投资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 WP=6 的重要推动作用,提高投资增长率可加速经济增长,但投资增长不宜过快,投资效率还有待改善和提高; 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加速作用在长期呈递减趋势,因此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需适时调整投资结构;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储蓄增长的原因,是储蓄增长的基础性条件,同时储蓄增长也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人力资本及知识技术的投资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储蓄长期过快增长,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当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由供给因素转化为需求因素后; 尽管以金融市场为主体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初步形成,但当前以国有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的储蓄投资转化效率低,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从经济、金融等角度分析了投资效率低下和储蓄投资转化动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政策建议。(4)对区域系统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 投资增长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说明投资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急需进行投资结构调整,中、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空间还较大,但由于资本供给不足,其实际投资规模不大,投资增长不快; 地区消费结构差距也很明显,东部地区的消费已从以工业品为主转变为以服务类产品为主,中部地区正处于由工业品消费为主向服务类产品消费为主的过渡阶段,而西部地区还处在基本生存消费为主的低级阶段或正由生存消费为主向工业品消费为主的转变阶段; 东部的储蓄资本基本上仍滞留在本地区,中、西部的储蓄资本大量流出,区域间资本流动的基本趋势是资本向东部地区流动,这加剧了区域投资分布的不平衡,致使东部投资过剩与中、西部投资不足共存; 东部地区形成了投资增长—经济增长—储蓄增长—投资更快增长的良性循环,而中、西部地区却陷入了低水平陷阱,导致东部与中、西部的区域差距急剧扩大; 东部地区是全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决定全国经济形势的好坏,因此启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不应以牺牲东部地区的快速增长为代价。 总之,投资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济增长带动储蓄增长并吸引外部资本流入又为投资增长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今后经济的持续增长仍需保持投资适度增长,但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应放在中、西部地区,以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当前,东部地区应调整投资结构,引导资本参与技术改造与创新,提高投资效率和质量;中、西部地区应加速深化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促使市场利益导向的投融资机制的形成,提高投资效率和储蓄投资的转化效率;同时,中西部面临着资本供需的巨大缺口,要求中央政府理顺价格关系并给予其更优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061.2
本文编号:2548413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061.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奥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以海南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牟晓伟;日本储蓄率变动及其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倩;我国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48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548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