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通道与经济带互动关系综合分析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14:00
本文关键词:运输通道与经济带互动关系综合分析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先导性、基础性和保障性的产业,其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显著而直接的关系。随着工程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交通运输的发展也从单一化实现了多样化,各种运输方式有机结合、分工协作。集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为一体的高效的运输通道既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干线铁路、干线公路、客货运场站、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等交通基础设施的附近地域多数已演变成了经济较为发达地带,即经济带。基于此,本文将运输通道和经济带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探讨运输通道与经济带互动关系的一般规律和机理,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对运输通道——经济带系统进行量化分析和实证分析,提出耦合评价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首先,借鉴了近年来国内外交通和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运输通道与经济带互动关系研究所需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和阐述,并力图对运输通道和经济带的内涵及特征进行创新性的补充和完善,明确本文针对运输通道与经济带研究的切入点,进而形成本文定性的分析逻辑。 然后,分析了运输通道与经济带的互动机理,基于不同的角度从多方面参照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两者的互动关系进行定性分析。 其次,提出了运输通道——经济带系统耦合评价的创新性研究思路,建立了耦合度和耦合协同度模型,并创建了较为合理和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运输通道子系统与经济带子系统互动关系开展了定量分析。 最后,以京沪地区为具体研究实例,,选取可以反映运输通道能力与经济带整体发展水平,以及能够体现出个体差异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指标,分别对2000年至2010年间运输通道与经济带的耦合情况进行了测算和评价,分析了其计算结果。
【关键词】:运输通道 经济带 耦合 耦合度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111;F06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1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9-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14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4-16
- 2 研究运输通道与经济带所需的基本理论16-23
- 2.1 运输通道与经济带互动关系中涉及的相关理论16-20
- 2.1.1 区域经济学16
- 2.1.2 增长极理论16-17
- 2.1.3 生长轴理论17
- 2.1.4 点——轴系统理论17-18
- 2.1.5 协同理论18-19
- 2.1.6 可持续发展理论19-20
- 2.2 运输通道和经济带理论20-23
- 2.2.1 运输通道的含义及特征20-21
- 2.2.2 经济带的含义及特征21-23
- 3 运输通道与经济带互动关系的机理分析23-31
- 3.1 运输通道对经济带的影响机理23-26
- 3.1.1 基础设施束对经济带演变的推动作用23-24
- 3.1.2 运输通道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24-25
- 3.1.3 运输通道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25
- 3.1.4 运输通道的通达性改变区位优势格局25-26
- 3.1.5 运输通道的可靠性保障经济带可持续发展26
- 3.2 经济带对运输通道的影响机理26-29
- 3.2.1 经济发展诱发运输通道的形成26-27
- 3.2.2 经济带拉动运输通道运量的增长27
- 3.2.3 产业升级引导运输通道结构的改变27-28
- 3.2.4 多融资渠道推动运输通道的建设28-29
- 3.2.5 经济带发展战略指导运输通道的规划29
- 3.3 运输通道和经济带的协同机制29-31
- 4 运输通道与经济带的耦合评价31-40
- 4.1 耦合的基本理论31-33
- 4.1.1 国内外对耦合的研究31
- 4.1.2 耦合的定义31-32
- 4.1.3 耦合的分类32-33
- 4.2 耦合度评价模型33-35
- 4.2.1 耦合度的定义33
- 4.2.2 耦合度计算模型33-35
- 4.3 运输通道——经济带系统的耦合解析35-36
- 4.4 运输通道——经济带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36-40
- 4.4.1 耦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37
- 4.4.2 耦合评价指标的分析与选取37-40
- 5 京沪运输通道——经济带系统耦合的实证研究40-48
- 5.1 京沪运输通道和经济带的基本情况40-41
- 5.1.1 京沪运输通道概况40
- 5.1.2 京沪经济带概况40-41
- 5.2 京沪运输通道——经济带系统的耦合评价41-48
- 5.2.1 京沪运输通道——经济带系统的耦合评价指标选取41-43
- 5.2.2 京沪运输通道——经济带系统的耦合度测算43-45
- 5.2.3 京沪运输通道与经济带的耦合作用评价45-48
- 6 结论与展望48-50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48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48-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3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连友;罗嘉;;我国金融监管协同机制分析——基于协同学的角度[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2期
2 孙爱军;吴钧;刘国光;庞金亮;;交通与城市化的耦合度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交通;2007年02期
3 万里强,李向林;系统耦合及其对农业系统的作用[J];草业学报;2002年03期
4 王金波;孙正;;交通运输业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9年05期
5 郎志红;;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J];当代经济;2009年18期
6 韩增林,杨荫凯,张文尝,尤飞;交通经济带的基础理论及其生命周期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4期
7 王荣成,赵玲;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城市化响应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5期
8 王琦;陈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的耦合度分析[J];地理科学;2008年02期
9 韩增林,尤飞,张小军;高速公路经济带形成演化机制与布局规划方法探讨[J];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10 郑鹭亮;;耦合度模型的建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3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伟;城乡一体化交通网络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运输通道与经济带互动关系综合分析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63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