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0 11:44
   自2002年以来,循环经济研究文献与日剧增,学术界为建构一个相对独立的循环经济学学科不遗余力地耕耘着。然而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局限、循环经济研究的方法论误区以及和实践操作的盲目性导致循环经济概念理解的庸俗化、政策操作的简单化。当前的研究应做三个方面的工作:知识嫁接、理论融合和范式创新。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弥补这一缺憾,把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与循环经济理论相结合,着力于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对其运行机制进行深入分析。 当今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表面上看是经济发展政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实质上是经济学理论的局限所致。从传统经济学只关注经济循环中的价值循环到早期生态经济学关注物质循环,再到循环经济学关注价值循环与物质循环的统一,经济学的主题在发生变化,其背后的逻辑也在发生转换,即在基础概念、经济导向、系统介质以及资本运动形态等方面发生转变,最终在评价标准上从劳动生产率转向资源生产率。当资源生产率成为经济效率的主要衡量指标时,经济活动就呈现出非物质化特征,这也正是循环经济的本义所在。 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与传统经济机制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价值流、信息流和物质流的协同运行机制。本文探讨了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内容及其形成过程。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理论主要研究循环型经济运行的经济条件、动力机制、微观基础、调节机制、经济关系的演化及其制度安排。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宗旨是经济活动的非物质化,通过提高资源生产率(生态经济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与其他具有可持续发展导向的经济形态或生产方式不同,在于它关注的领域包括具有效率提升功能的新经济产业形态(知识经济和服务经济)、资源节约上具有最大空间的动脉产业以及具有帕累托改进的静脉产业,是系统性、整体性、结构性和动态性的节约。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活动方式,要求从产业基础、产权保障、信任建立以及信息揭示等方面从物质、技术和制度上提供支撑。完善的市场体制和健全的政府职能是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和体制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的适度干预,又需要通过培育循环经济的自生能力来实现企业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唯此,循环经济的运行才会是低成本的。 真实而准确的资源价格是影响循环经济主体决策合理化的关键因素。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价格应充分反映其基本价值、生产成本、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和环境成本。只有资源初始价格和再生利用的资源价格在边际上相等,资源价格才会达到均衡。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急剧变动、体制渐进转型阶段,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市场化严重滞后、政府功能又定位不清,资源价格改革面临种种阻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既是资源价格自身的问题,又涉及多方面因素,需要综合考虑。 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是研究经济运行机制的逻辑起点。循环型经济的行为假定是“生态经济人”,即追求生态经济效率的适度最优。在循环经济中,消费者不仅通过适度消费来削减消费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其生态消费通过创造一种可持续的市场需求形成对生产者的利益驱动,迫使企业生产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经营方式。 循环经济的自组织功能决定了它的动态效率。作为一个复杂性适应系统,循环经济中的经济组织是不断演化的。企业既是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者”,也是一个具有子系统功能的经济组织。系统特性决定了企业要从个体生产单位演化成循环产业链,进而形成循环产业网络。如果说循环型企业的经济动机源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带来的成本降低和收益增加,循环型产业链则不是片面追求短期的利润,还有链上企业之间的长期稳定合作达成的博弈均衡,循环型产业网络则更具有嵌入性和互补性,良好的社会资本和资产专用性产生网络效应。企业从循环型企业——产业链——产业网络的演化机理,体现了生态经济效率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动态性提高的过程。 循环经济的调节机制是指实现物质流、价值流、信息流协同运行的资源配置方式。在调节方式上,可分为事前调节和事后调节。基于新的产业支撑体系、有效产权、充分信息和良好信任与合作,事前调节有虚拟交换前置和公众参与两种形式;基于适度消费和企业生态管理的微观基础,事后调节主要指传统的市场和政府两种手段。由此,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部分就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信息替代、市场驱动、法律规范、政策引导”的调节机制。 循环经济是一种基于市场经济的生态经济,其运行需要一定制度支撑并获得自生能力,进而实现自我运行和自我实施的状态,这样才能实现资源节约和成本节约的经济生态双重效益。因此,对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应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的任务,需要融合主流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归纳起来,本文的创新之处就是在新经济理念和新主导逻辑支持下的实现基础理论变革,包括分析范式创新、产业模式创新、调节机制创新和微观基础创新四个方面。其中重点论述调节机制创新和微观基础创新。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F06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主题
    1.2 研究框架
        1.2.1 结构
        1.2.2 基本思路及主要创新点
    1.3 研究方法
2 文献述评
    2.1 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现状
        2.1.1 国外循环经济研究现状
        2.1.2 国内循环经济研究进展
    2.2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概述
        2.2.1 发展理论
        2.2.2 方法论基础
        2.2.3 学科基础
        2.2.4 分析方法
    2.3 基于循环经济看传统经济理论的理论局限
        2.3.1 主流经济学的两个悖论
        2.3.2 传统经济理论的缺陷
    2.4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
        2.4.1 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演进
        2.4.2 循环经济研究的困惑:学科彷徨与定位迷失
    2.5 本章小结
3 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概述
    3.1 循环经济的运行规律
        3.1.1 循环经济的内涵
        3.1.2 循环经济的本质: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的耦合
        3.1.3 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
        3.1.4 循环经济的发展导向
    3.2 循环经济的效率标准:资源生产率
        3.2.1 资源内生增长与资源生产率
        3.2.2 循环经济的效率标准:资源生产率
        3.2.3 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度量指标:节约指数
    3.3 循环经济的主导经济逻辑
        3.3.1 经济思想史中的主导逻辑及其转换
        3.3.2 循环经济的主导逻辑产生及扩张
        3.3.3 循环经济的基本经济理念
        3.3.4 循环经济中经济主体的理论假定
    3.4 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界说
        3.4.1 经济运行机制的定义及内容
        3.4.2 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界说
    3.5 本章小结
4 循环经济运行的经济条件
    4.1 循环经济的产业支撑体系
        4.1.1 循环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关系
        4.1.2 循环经济的产业支撑体系构成
        4.1.3 知识经济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
        4.1.4 服务经济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
    4.2 循环经济中的产权与环境责任
        4.2.1 产权制度变迁与循环经济发展
        4.2.2 自然资源产权的缔约分析
        4.2.3 循环经济过程中行为主体的产权与责任
    4.3 循环经济的信任基础
        4.3.1 信任经济的研究概况
        4.3.2 信任与事前交换
    4.4 本章小结
5 循环经济中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5.1 资源价格形成问题的循环经济意义
        5.1.1 循环经济与资源价格的关系
        5.1.2 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5.2 资源价值论一般
        5.2.1 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
        5.2.2 基于资源最优耗竭理论的资源资产价值
        5.2.3 自然资源稀缺性及其价格表征
    5.3 外部成本内部化与资源定价
        5.3.1 资源价格形成的基础
        5.3.2 科斯定理与外部性问题
        5.3.3 外部性内部化的资源定价
        5.3.4 环境成本与资源最优价格
    5.4 循环经济中资源价格均衡的经济分析
        5.4.1 循环经济中资源均衡价格模型
        5.4.2 产权交易与资源价格
        5.4.3 资源税、价格变动与宏观经济效应
    5.5 本章小结
6 循环经济的微观主体
    6.1 循环经济下的消费者行为模式:适度消费
        6.1.1 循环经济中的消费者行为
        6.1.2 适度消费概述
        6.1.3 适度消费的经济分析
        6.1.4 消费者生态消费行为形成的动态分析
        6.1.5 影响消费者生态消费行为的因素及其对策
    6.2 循环型企业的经营模式:生态管理
        6.2.1 循环型企业的经济逻辑与现实背景
        6.2.2 循环型企业的内涵及特征
        6.2.3 循环型企业的成本收益分析
        6.2.4 循环型企业的战略生态管理
    6.3 生产者责任及其延伸
        6.3.1 产品管理与企业的环境责任
        6.3.2 生产者责任延伸(EPR)的涵义
        6.3.3 生产者责任延伸的对策
        6.3.4 企业环境责任的制度安排及机制设计
    6.4 本章小结
7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运行机理
    7.1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
        7.1.1 循环型产业链的生成机理
        7.1.2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价值基础
        7.1.3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与循环经济
    7.2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合作机理
        7.2.1 循环经济的合作机理:静态分析
        7.2.2 循环经济的合作机理:动态分析
    7.3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稳定性与治理
        7.3.1 影响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的因素
        7.3.2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治理
    7.4 本章小结
8 产业生态网络及其演化机制
    8.1 产业生态网络的形成机理
        8.1.1 生态经济组织递次演进的动力
        8.1.2 产业生态网络的构成与路径选择
        8.1.3 产业生态网络形成的动力机制:“嵌入性”视角
    8.2 产业生态网络的稳定机理
        8.2.1 产业生态网络的稳定性因素研究综述
        8.2.2 产业生态网络稳定性因素类型划分
        8.2.3 价值流、信息流与产业生态网络的稳定性
        8.2.4 产业生态网络的治理
    8.3 循环经济组织的演化
        8.3.1 循环经济组织与演化经济学
        8.3.2 作为复杂适应系统的生态经济组织
        8.3.3 从循环型企业到产业生态网络演化的内生动力机制
        8.3.4 产业生态网络发展的互补性:协调博弈
        8.3.5 案例分析:丹麦卡伦堡产业共生体
    8.4 本章小结
9 循环经济的调节机制(一)
    9.1 循环经济中的信息问题
        9.1.1 循环经济中的信息问题与经济协调
        9.1.2 循环经济中的信息分布与不同协调机制的优势
    9.2 循环经济、事前交换与经济流程转变
        9.2.1 “虚拟交换前置”思想的涵义、理论基础及理论模型
        9.2.2 “虚拟交换前置”思想的经验分析
        9.2.3 “虚拟交换前置”思想的政策含义及进一步的讨论
    9.3 循环经济、公众参与与“生态转型”
        9.3.1 “生态转型”的理论基础
        9.3.2 经济“生态转型”的制度分析
        9.3.3 “生态转型”中制度变迁的行动团体与公众参与
        9.3.4 我国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4 本章小结
10 循环经济的调节机制(二)
    10.1 循环经济自运行的障碍分析
        10.1.1 循环经济中市场缺失的福利分析
        10.1.2 循环经济的价格发现障碍
    10.2 循环经济的市场化与规模化
        10.2.1 循环经济的市场形成过程
        10.2.2 循环经济中企业间分工与交易方式选择
        10.2.3 经验分析
        10.2.4 政策含义
    10.3 政府职能转变与促进循环经济
        10.3.1 循环经济与政府转型:基于制度分析视角
        10.3.2 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职能定位
        10.3.3 循环经济中的政府失灵与适度参与
        10.3.4 循环经济发展与市场增进型政府
    10.4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慧;李健;宋雅杰;;城市产业共生网络的复杂性与管理模式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3期

2 李巍;谢卧龙;王尧;孙东平;;循环经济分析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1期

3 龚丽媛;;国内外静脉产业理论研究进展[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韩玉堂;;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8年10期

5 夏周磊;;论白色污染的治理[J];科技信息;2009年16期

6 易际翔;;从循环经济角度讨论资源外部性的内部化[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7期

7 李耀尧;邱永华;;循环经济与产业升级互动——基于广州开发区产业发展模式的动态考察[J];商场现代化;2010年21期

8 刘红林;苗永旺;;静脉产业与中国经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J];生态经济;2009年04期

9 平卫英;;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循环经济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11年08期

10 薛冰;陈兴鹏;杨冕;耿涌;张伟伟;;基于情景分析的区域能源-经济-环境耦合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生态科学;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士金;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卞丽丽;循环型煤炭矿区发展机制及能值评估[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付启敏;化工产品链延伸与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王心;基于遗传算法的产品选择与生产计划模糊优化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姚星期;基于物质流核算的浙江省循环经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韩玉堂;生态工业园中的生态产业链系统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陆静超;基于渐进式制度变迁的循环经济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高昂;循环经济物质流特征与流动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陈勇;基于循环经济的钢铁行业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武健鹏;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研究:基于政府作用的视角[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培成;养猪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耦合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郭宁;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徐晓天;张掖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汪小勇;钢铁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对其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5 王姝慧;基于循环经济的矿业企业运行机制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1年

6 毕春光;循环经济型城市管理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禅琰;基于循环经济的无锡市制造型企业的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兆辉;煤炭企业节能运行机制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娇;煤炭矿区静脉产业成本构成及控制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宋宛霖;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静脉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48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848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f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