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科技经济协调思想及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0-12-10 18:35
邓小平的科技经济协调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学术界在相关问题的研究上,或者研究邓小平的科技思想,或者研究邓小平的经济思想,真正从经济科技协调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并不多。从这一现实出发,论文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分析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注意选取经济生活中的恰当的事例与数据,以论证观点的合理性,开辟了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领域,有助于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深化。具体来讲,论文主体框架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邓小平科技经济协调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的研究。在这一部分,作者分析了邓小平科技经济协调思想的外部条件、内在因素、理论基础与主观条件等内容。第二章是对邓小平科技经济协调思想形成的历史分期的研究。指出邓小平的科技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经历了初步探索、酝酿、形成与发展、完善与体系化四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邓小平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第三章对邓小平科技经济协调思想的主要内容做了分析。强调指出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是邓小平科技经济协调思想的基本目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经济协调思想的战略理念、科教兴国是邓小平科技经济协调思想的实现途径等观点。第四章着重分析了当前中...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中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意义
第二章 邓小平科技经济协调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一、外部条件: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相结合的产物
1、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基本形势
2、当代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二、内在因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1、历史教训与邓小平的思考
2、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三、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与经济理论的运用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
2、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经济学说的发展
四、主观条件:邓小平科技思想政策化与体制化的结果
第三章 邓小平科技经济协调思想的历史分期
一、邓小平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思路的时期(1949——1966)
1、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
2、知识分子是不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二、邓小平经济科技思想酝酿时期(1966——1978)
1. 1975 年全面整顿
2. 1978 年全国科技大会
三、邓小平科技经济协调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阶段(1978——1988)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探索
2、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四、邓小平科技经济协调思想完善与体系化阶段(1988——1992)
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邓小平南方谈话
第四章 邓小平科技经济协调论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目标: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
1、解决科技和经济结合的认识问题
2、经济和科技结合的方针和体制
二、战略理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成为当代生产力系统中的“第一要素”
2、科学技术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第一力量”
3、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成为当代社会的“第一资源”
4、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地位的“第一位置”
5、发展教育是当代社会的“第一战略”
三、实现途径:科教兴国
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2、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3、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科技和教育的有机结合
4、积极对外开放,正确处理科技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的关系
5、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第五章 当前中国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
1、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投入量的增加
2、“以市场换技术”路线的技术经济后果
3、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为技术转型提供了现实压力
二、经济发展的的技术对外依存度高
1、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2、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局限性
3、外资外贸依赖型发展模式导致中国技术的对外依赖
三、观念制约问题
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
2、成本与收益权衡上的短视化
3、内生能力与技术创新问题
第六章 中国实现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设计
一、正确处理比较优势与赶超战略的关系
二、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
三、改变外经外贸政策,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四、创造有助于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文化氛围
五、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在经济伦理转换过程中实现科技战略转变..
1、运用科技政策实现发展的“普遍受益性”
2、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实现技术升级与进步
六、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研发机构建设
2、加快发展技术市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发挥财税金融政策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
中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邓小平的科技战略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彭育园. 湖北社会科学. 2005(12)
[2]压缩型工业化社会中的环境问题分析[J]. 王文军,李蜀庆. 中国工业经济. 2004(09)
[3]企业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激励关系研究[J]. 杨建君,李垣. 科研管理. 2004(03)
[4]试论发展的伦理尺度[J]. 刘怀光. 学习与探索. 2004(03)
[5]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J]. 景天魁. 社会学研究. 1999(06)
[6]论邓小平的科技思想[J]. 许耀桐.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1999(05)
博士论文
[1]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D]. 许和连.湖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09179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中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意义
第二章 邓小平科技经济协调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一、外部条件: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相结合的产物
1、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基本形势
2、当代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二、内在因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1、历史教训与邓小平的思考
2、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三、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与经济理论的运用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
2、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经济学说的发展
四、主观条件:邓小平科技思想政策化与体制化的结果
第三章 邓小平科技经济协调思想的历史分期
一、邓小平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思路的时期(1949——1966)
1、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
2、知识分子是不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二、邓小平经济科技思想酝酿时期(1966——1978)
1. 1975 年全面整顿
2. 1978 年全国科技大会
三、邓小平科技经济协调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阶段(1978——1988)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探索
2、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四、邓小平科技经济协调思想完善与体系化阶段(1988——1992)
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邓小平南方谈话
第四章 邓小平科技经济协调论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目标: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
1、解决科技和经济结合的认识问题
2、经济和科技结合的方针和体制
二、战略理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成为当代生产力系统中的“第一要素”
2、科学技术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第一力量”
3、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成为当代社会的“第一资源”
4、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地位的“第一位置”
5、发展教育是当代社会的“第一战略”
三、实现途径:科教兴国
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2、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3、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科技和教育的有机结合
4、积极对外开放,正确处理科技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的关系
5、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第五章 当前中国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
1、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投入量的增加
2、“以市场换技术”路线的技术经济后果
3、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为技术转型提供了现实压力
二、经济发展的的技术对外依存度高
1、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2、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局限性
3、外资外贸依赖型发展模式导致中国技术的对外依赖
三、观念制约问题
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
2、成本与收益权衡上的短视化
3、内生能力与技术创新问题
第六章 中国实现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设计
一、正确处理比较优势与赶超战略的关系
二、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
三、改变外经外贸政策,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四、创造有助于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文化氛围
五、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在经济伦理转换过程中实现科技战略转变..
1、运用科技政策实现发展的“普遍受益性”
2、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实现技术升级与进步
六、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研发机构建设
2、加快发展技术市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发挥财税金融政策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
中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邓小平的科技战略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彭育园. 湖北社会科学. 2005(12)
[2]压缩型工业化社会中的环境问题分析[J]. 王文军,李蜀庆. 中国工业经济. 2004(09)
[3]企业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激励关系研究[J]. 杨建君,李垣. 科研管理. 2004(03)
[4]试论发展的伦理尺度[J]. 刘怀光. 学习与探索. 2004(03)
[5]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J]. 景天魁. 社会学研究. 1999(06)
[6]论邓小平的科技思想[J]. 许耀桐.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1999(05)
博士论文
[1]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D]. 许和连.湖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09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909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