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中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法探索

发布时间:2021-01-05 20:52
  区域碳排放不平衡是中国统一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法设计需要考虑的特殊背景,而历史法和基准线法无法解决由该背景导致的"鞭打快牛"效应和"拔苗助长"效应,亟需探索适用于中国碳市场的配额分配方法。本文首先梳理了碳配额分配的相关研究,发现在中国碳市场,历史法存在固定基年和滚动基年选择的两难,基准线法存在"一产品一基准值"原则取舍的两难。其次,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原则"提出一种配额分配方法——历史—基准趋近法。最后,分别采用历史法、基准线法和历史—基准趋近法进行配额试分配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历史—基准趋近法不仅可以同时避免"鞭打快牛"效应和"拔苗助长"效应,而且具有良好的政策目标协同性,在控排系数公平性、分配结果精准性和减排成本可行性3个方面均优于另外2种配额分配方法,有效降低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风险。研究结论表明,历史—基准趋近法较适用于区域排放不平衡的情形,可作为中国统一碳市场启动初期配额分配方法选择和优化的参考。 

【文章来源】:资源科学. 2019,41(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中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法探索


图12014年中国重点行业的省际碳排放差异Figure1Inter-provincialdifferencesincarbonintensityofkey

趋近法,基准线,系数


结果与前2种方法相近,且在减排潜力较大的石化、电力行业中表现出明显偏紧,有助于引导减排潜力大的行业发挥其减排潜力。5.2控排系数公平性比较控排系数是企业本期执行的碳强度标准与上一期实际碳强度之比,该系数大于1表示配额宽松,小于1则面临减排压力。由上节可知,历史法的控排系数统一为0.95,在这里重点对比基准线法和历史—基准趋近法的控排系数差异。基准线法下控排系数Kmn2015=Em2015/emn2014,历史—基准趋近法的控排系数(αmn2015)根据式(2)计算。2种方法控排系数的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不难发现,基准线法下,东部省域多数行业控排系数均大于1,而西部省(市、区)多数小于1,且东西差异较大,东部省(市)基本无减排压力,而西部省(市、区)减排压力巨大。历史—基准趋近法则熨平了地区间控排差异,同时,各省(市、区)控排系数均在1左右,上下浮动不超过16%,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与中国减排潜力的西高东低相适应。以造纸业为例,相较于基准线法,历史—基准趋近法使山西、云南两地的控排系数从35.9%、33.9%提升为89.7%、89.4%,显著减轻了“拔苗助长”效应。同时,山东、江西在基准线法下无减排责任,但在历史—基准趋近法下,将分别执行96.3%、96.6%的控排系数,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原则,但减排压力明显小于山西和云南,避免了“鞭打快牛”效应。5.3分配结果精准性比较碳配额分配结果的精准性关乎企业对碳市场的认可度。本文用配额分配的误差与实际产生碳排放量之比来反映配额分配的精准性,该比值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分配结果越精准,反之则存在较大误差,最终的对比结果如图3所示。横轴采用多层分类标签标识,下层为按东西排列的省(市、区)名称,上层为?

减排成本,省域,样本,绝对成本


响对区域减排成本的相对大小和比例),从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2个方面考察3种方法的区域减排成本差异。绝对成本为某省(市、区)7个行业的配额缺口总量与碳价之积,相对成本是绝对成本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减排成本比较结果如图4所示。从绝对减排成本来看,基准线法将使东部地区多数省市获得较大的减排收益,而西部地区则存在基本等量的减排成本流出,东西发展不平衡因此加剧。而历史—基准趋近法与历史法背景下,几乎所有省(市、区)都需要承担减排成本,但减排成本省际分布比较均匀且不存在明显的区域间资金流图416个样本省域绝对减排成本(a)和相对减排成本(b)对比Figure4Comparisonofabsoluteemissionreductioncosts(a)andrelativeemissionreductioncosts(b)of16regions图33种配额分配方法分配误差比例对比Figure3Comparisonofallocationerrorratiosofthreeallowanceallocationmethods注:横轴1~7分别代表造纸、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电力行业。87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长期战略的新思考[J]. 何建坤.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2]中国碳市场顶层设计:政策目标与经济影响[J]. 范英.  环境经济研究. 2018(01)
[3]基于环境生产技术效率的中国2030年区域减排目标路径研究[J]. 姚晔,夏炎,范英,蒋茂荣.  资源科学. 2017(12)
[4]行业覆盖、市场规模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总体设计[J]. 曹静,周亚林.  改革. 2017(11)
[5]全国统一碳市场碳配额的总量设定与分配——基于碳交易三大特性的再审视[J]. 杨军,赵永斌,丛建辉.  天津社会科学. 2017(05)
[6]国家碳市场总体设计中几个关键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J]. 张希良.  环境经济研究. 2017(03)
[7]中国碳交易试点配额分配的机制特征、设计问题与改进对策[J]. 熊灵,齐绍洲,沈波.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8]双寡头竞争环境下的碳配额分配策略研究[J]. 叶飞,令狐大智.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5(12)
[9]基于碳资本存量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J]. 李钢,廖建辉.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7)
[10]中国试点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法比较研究[J]. 李峰,王文举.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04)



本文编号:2959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959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1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