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劳动者利益与我国经济转型——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20 18:10
"人口红利"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一个概念。从马克思经济学视角分析,"人口红利"源于劳动力的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的时滞,在量上是劳动力的价格与价值的差额。由于这一差额被资本家所占有,劳动者利益和资本家利益相互对立,经济增长与劳动者利益之间存在静态矛盾。在动态分析中,"人口红利"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改善了劳动者利益。"人口红利"消失,实现经济增长要求向"创新红利"时期的转变,但同时也要兼顾劳动者利益。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型,是由"人口红利"时期向"创新红利"与"分享红利"交融时期转变。实现这一转变需要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养老金缺口等相关问题,化解中国经济转型的风险;需要主动适应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积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为"创新红利"模式的发展注入持续驱动力。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人口红利”的内涵及其经济增长逻辑
三、人口红利、经济增长与劳动者利益的静态矛盾
四、“人口红利”、经济增长与劳动者利益的动态补偿
五、由“人口红利”到“创新红利”: 经济增长与劳资利益的均衡机理
六、“创新红利”与“红利分享”的交融: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型的启示
(一) 规避中等收入陷阱以及养老金缺口等相关问题, 化解我国经济转型的风险
(二) “人口红利”发展模式的瓶颈使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
(三)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 为 “创新红利”模式的发展注入持续驱动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计划生育政策是否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基于教育人力资本视角的理论和经验研究[J]. 张国旺,王孝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03)
[2]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 蔡昉. 经济研究. 2010(04)
[3]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J]. 王德文,蔡昉,张学辉. 人口研究. 2004(05)
[4]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J]. 林毅夫,蔡昉,李周. 中国社会科学. 1999(05)
本文编号:2989524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人口红利”的内涵及其经济增长逻辑
三、人口红利、经济增长与劳动者利益的静态矛盾
四、“人口红利”、经济增长与劳动者利益的动态补偿
五、由“人口红利”到“创新红利”: 经济增长与劳资利益的均衡机理
六、“创新红利”与“红利分享”的交融: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型的启示
(一) 规避中等收入陷阱以及养老金缺口等相关问题, 化解我国经济转型的风险
(二) “人口红利”发展模式的瓶颈使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
(三)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 为 “创新红利”模式的发展注入持续驱动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计划生育政策是否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基于教育人力资本视角的理论和经验研究[J]. 张国旺,王孝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03)
[2]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 蔡昉. 经济研究. 2010(04)
[3]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J]. 王德文,蔡昉,张学辉. 人口研究. 2004(05)
[4]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J]. 林毅夫,蔡昉,李周. 中国社会科学. 1999(05)
本文编号:2989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989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