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罗默的新增长理论及其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因素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2-02 01:05
保罗·罗默将知识、人力资本等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当中,解决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技术进步外生化和收益递减两大缺陷,形成了新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绩,从新增长理论角度来看主要得益于人力资本、科学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进步。借鉴新增长理论模型,立足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确立了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五项主因素:技术创新、经济结构、生态效率、开放度、人力资本,构建了"主因素分析模型"。用主因素分析模型对我国31省市区以及长江经济带11省市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把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分解为五项主因素贡献之和。新增长理论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50(04)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 新增长理论的产生及罗默的贡献
(一) 新增长理论发展渊源
1.古典经济增长思想
2.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1) 新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2) 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3) 丹尼森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3.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建
4.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缺陷
(二) 罗默新增长理论模型
1.罗默新增长理论模型
(1) 收益递增与长期增长模型
(2) 四要素模型
2.对罗默新增长理论的评价
(1) 创建了内生化的新增长理论
(2) 揭示了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长期增长中决定性的作用
(3) 新增长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各国经济增长中人均收入增加存在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
(4) 新增长理论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对各国 (地区) 经济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二 构建“主因素分析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的测算
(一)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腾飞的经验:新增长理论视角
1.高度重视发展教育, 人力资本进一步提升
2.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强化对科技人才的激励
3.释放“人口红利”,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4.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鼓励民营企业发展
5.坚持改革开放, 吸引大批的国外投资和先进技术
(二) “主因素分析模型”的构建
(三) 应用“主因素分析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
1.用“主因素分析模型”对我国各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进行测算 (1980—2007年)
2.用索洛余值法进行佐证
3.对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预测
(四) 应用“主因素分析模型” (2) 对省市区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1.对三十一省区市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和聚类分析[11] (P24-61) (3) 。
2.对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区市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比较研究[12] (P77-115) (4)
三 新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 改革发展教育, 大力提升人力资本, 释放“第二次人口红利”
(二) 尊重科学技术人才、科学家与企业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三) 进一步开放信息、技术和人员交流, 打造学习互通竞争共享的国际平台
(四)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动经济发展依靠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性转变
四 结语
本文编号:3013758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50(04)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 新增长理论的产生及罗默的贡献
(一) 新增长理论发展渊源
1.古典经济增长思想
2.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1) 新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2) 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3) 丹尼森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3.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建
4.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缺陷
(二) 罗默新增长理论模型
1.罗默新增长理论模型
(1) 收益递增与长期增长模型
(2) 四要素模型
2.对罗默新增长理论的评价
(1) 创建了内生化的新增长理论
(2) 揭示了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长期增长中决定性的作用
(3) 新增长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各国经济增长中人均收入增加存在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
(4) 新增长理论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对各国 (地区) 经济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二 构建“主因素分析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的测算
(一)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腾飞的经验:新增长理论视角
1.高度重视发展教育, 人力资本进一步提升
2.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强化对科技人才的激励
3.释放“人口红利”,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4.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鼓励民营企业发展
5.坚持改革开放, 吸引大批的国外投资和先进技术
(二) “主因素分析模型”的构建
(三) 应用“主因素分析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
1.用“主因素分析模型”对我国各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进行测算 (1980—2007年)
2.用索洛余值法进行佐证
3.对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预测
(四) 应用“主因素分析模型” (2) 对省市区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1.对三十一省区市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和聚类分析[11] (P24-61) (3) 。
2.对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区市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比较研究[12] (P77-115) (4)
三 新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 改革发展教育, 大力提升人力资本, 释放“第二次人口红利”
(二) 尊重科学技术人才、科学家与企业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三) 进一步开放信息、技术和人员交流, 打造学习互通竞争共享的国际平台
(四)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动经济发展依靠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性转变
四 结语
本文编号:3013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013758.html